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436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14
本申请属于床上用品类的枕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枕头。在该枕头中,升降气囊设在支架上,两个C形形变气球设在升降气囊上,两个C形形变气球之间形成颈部容纳位。使用时人体颈部容纳在颈部容纳位,两个C形形变气球上铺设有面料层,能防止女性使用时头发进入C形形变气球的缝隙并被夹住的情况。充气组件对两个C形形变气球充气或排气,能够使人体颈部和头部产生左右摆动的效果。充气组件对升降气囊充气或排气,能调节升降气囊的高低位置,适应不同使用者对枕头高低位置的不同需求,而且调节方便。

pil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枕头
本申请属于床上用品类的枕头
,尤其涉及一种枕头。
技术介绍
由于办公方式的改变,颈椎病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现在常用的颈椎病理疗产品及方法主要包括牵引类技术、热治疗类产品、U字形颈椎枕以及按摩枕头类产品。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306725.2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非机体性亏虚类颈椎病的家用理疗枕,通过对称设置的左侧C形形变气球和右侧C形形变气球,不论在充气与放气过程中,气球的变形都会对颈部产生除了挤压和释放压力还带有微量的上下的摩擦作用,因此不但可以带动人体颈椎骨骼肌肉运动而且可以对穴位进行挤压式按摩,对于非机体亏虚类颈椎病的颈椎锻炼理疗具有良好的效果。然而,上述理疗枕的部分使用者认为:理疗枕的高低位置不能完全适合自己,在购买枕头时对于多高的枕头才适合自己会产生困惑,希望枕头可进行可控的高低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枕头,以解决现有枕头的高低位置无法调整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枕头,包括:支架;升降气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两个C形形变气球,设置于所述升降气囊的上方,在充气后的两个所述C形形变气球之间形成供人体颈部容纳的颈部容纳位;面料层,铺设于所述C形形变气球的上表面;以及充气组件,用于使所述升降气囊与所述C形形变气球充气或排气。可选地,所述升降气囊呈长条形,所述升降气囊沿垂直于人体颈部的方向延伸设置。可选地,所述升降气囊的一侧部连接于所述支架上。可选地,所述枕头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充气组件对所述升降气囊充气与放气以使人体头部按预定方式上下起落的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的触发器。可选地,所述触发器为遥控器。可选地,所述充气组件包括气泵、连接于所述气泵的输出端的消音器、连接于所述消音器的输出端且用于将压缩气体传输至所述升降气囊与所述C形形变气球的气流分配器,以及与所述消音器连接且用于对所述升降气囊充气或排气的控制阀组件。可选地,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三通、连接于所述气流分配器的其中一个输出端的第一常闭电磁阀,以及用于排气的第二常闭电磁阀,所述三通的三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常闭电磁阀、所述第二常闭电磁阀与所述升降气囊。可选地,所述C形形变气球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充气气囊,每一所述充气气囊包括两个周边连接以形成气室的弹性膜;所述充气气囊具有相对设置的宽大端与窄小端;两个所述C形形变气球中的所有所述充气气囊的窄小端均靠近所述颈部容纳位设置;在同一所述C形形变气球中,相邻两个所述充气气囊的弹性膜在所述窄小端处分别开设有通气孔,相邻两个所述充气气囊的所述通气孔的边缘相连接,以使各个所述充气气囊的气室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充气气囊连接至所述充气组件。可选地,位于上方的所述充气气囊的上表面设置有风池穴气球,所述风池穴气球与该充气气囊连通;两个所述C形形变气球的位于上方的所述充气气囊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柔性连接件。可选地,所述枕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C形形变气球与所述面料层之间的弹性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枕头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在该枕头中,升降气囊设在支架上,两个C形形变气球设在升降气囊上,两个C形形变气球之间形成颈部容纳位。使用时人体颈部容纳在颈部容纳位,两个C形形变气球上铺设有面料层,能防止女性使用时头发进入C形形变气球的缝隙并被夹住的情况。充气组件对两个C形形变气球充气或排气,能够使人体颈部和头部产生左右摆动的效果。充气组件对升降气囊充气或排气,能调节升降气囊的高低位置,适应不同使用者对枕头高低位置的不同需求,而且调节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人体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枕头的示意图,图中将人体与枕头分离以便于标记;图2为人体使用图1的枕头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枕头中应用的C形形变气球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图1的枕头在带动人体头部摆动的示意图,图中将人体与枕头分离以便于标记;图5为图1的枕头中应用的弹性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中(a)、(b)分别为图1的枕头中应用的升降气囊在充气前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图2、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枕头,包括支架10、升降气囊90、C形形变气球20、面料层40与充气组件50。升降气囊90设置于支架10上。两个C形形变气球20设置于升降气囊90的上方,在充气后的两个C形形变气球20之间形成供人体颈部110容纳的颈部容纳位20a,充气后的两个C形形变气球20位于人体颈部110下方颈部提肌101的下方。面料层40铺设于C形形变气球20的上表面。充气组件50用于使升降气囊90与C形形变气球20充气或排气。本申请提供的枕头,与现有技术相比,升降气囊90设在支架10上,两个C形形变气球20设在升降气囊90上,两个C形形变气球20之间形成颈部容纳位20a。使用时人体颈部110容纳在颈部容纳位20a,两个C形形变气球20上铺设有面料层40,能防止女性使用时头发进入C形形变气球20的缝隙并被夹住的情况。充气组件50对两个C形形变气球20充气或排气,能够使人体颈部110和头部产生左右摆动的效果。充气组件50对升降气囊90充气或排气,能调节升降气囊90的高低位置,适应不同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n升降气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n两个C形形变气球,设置于所述升降气囊的上方,在充气后的两个所述C形形变气球之间形成供人体颈部容纳的颈部容纳位;/n面料层,铺设于所述C形形变气球的上表面;以及/n充气组件,用于使所述升降气囊与所述C形形变气球充气或排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升降气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两个C形形变气球,设置于所述升降气囊的上方,在充气后的两个所述C形形变气球之间形成供人体颈部容纳的颈部容纳位;
面料层,铺设于所述C形形变气球的上表面;以及
充气组件,用于使所述升降气囊与所述C形形变气球充气或排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气囊呈长条形,所述升降气囊沿垂直于人体颈部的方向延伸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气囊的一侧部连接于所述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充气组件对所述升降气囊充气与放气以使人体头部按预定方式上下起落的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的触发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器为遥控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包括气泵、连接于所述气泵的输出端的消音器、连接于所述消音器的输出端且用于将压缩气体传输至所述升降气囊与所述C形形变气球的气流分配器,以及与所述消音器连接且用于对所述升降气囊充气或排气的控制阀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