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喷杯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35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杯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喷杯盖,包括杯盖本体,所述杯盖本体上设置有防喷孔,防喷孔的出口端横向设置在杯盖本体上,防喷孔的出口端设置有防喷塞以及控制防喷塞打开的按钮装置,防喷孔的出口端通过防喷塞进行密封;操作按钮装置,防喷塞离开出口端,杯子内腔连通外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喷效果好使用安全的防喷杯盖。

A kind of BOP cup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喷杯盖
本专利技术属于杯盖
,特别涉及一种防喷杯盖。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不同款式的杯子,消费者对杯子的安全性极其关注,尤其是吸管型杯子,为了安全,避免打开时吸管喷水,往往在杯盖上设置防喷功能,在杯盖上安装泄气装置,但是市场上的泄气装置是通过翻盖上的密封柱抵接密封,打开翻盖时,由于泄气通道较小,泄气速度慢,杯体内的气体还是会从吸管溢出,且杯体内水温度高,杯体内的气体存在从竖直设置的泄气通道上直接喷到翻盖上造成使用者烫伤的风险,且市面上的泄气通道均为竖直设置,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号为ZL201720002028.8的儿童吸管杯,该杯子的按钮卡扣4上的抵紧凸起18顶紧在泄气通孔23上,按钮按钮卡扣4推动抵紧凸起18与泄气通孔23错开,在长时间的按压移动过程中,抵紧凸起18上的塑料屑容易被刮出,且塑料屑非常容易通过透气通孔15直接进入杯体内腔,这样使使用安全性存在了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喷效果好使用安全的防喷杯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喷杯盖,包括杯盖本体,所述杯盖本体上设置有防喷孔,防喷孔的出口端横向设置在杯盖本体上,防喷孔的出口端设置有防喷塞以及控制防喷塞打开的按钮装置,防喷孔的出口端通过防喷塞进行密封;操作按钮装置,防喷塞离开出口端,杯子内腔连通外界。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横向设置的防喷孔的出口端设置,使杯体内的气压在泄压时有一个缓冲效果,降低了气压出来时的压力,且气压喷出来时是朝向杯盖本体的内壁方向,且出口端有防喷塞挡住,气压不会对使用者造成直接的伤害,且横向设置的出口端可以将防喷孔的孔径增大,方便气压排出;同时,横向设置的出口端避免了防喷塞多次长久的移动后将出口端上的塑料刮出,避免刮擦出来的塑料或者外界杂质通过防喷孔进入杯子内腔,增加了产品使用时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钮装置包括按钮本体以及弹性部件,按钮本体上设置有防喷塞,弹性部件使防喷塞与出口端密封,横向按压按钮本体使防喷塞随按钮本体移动且脱离防喷孔的出口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弹性部件的设置使防喷塞在不推动按钮本体的情况下始终与出口端密封,避免在喝水晃动的时候杯体内的水从出口端溢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钮本体上设置有固定柱,防喷塞套设在固定柱上,所述固定柱上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防喷塞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适配的定位凹槽。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定位柱的设置方便防喷塞的安装,且通过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的配合使防喷塞在于固定柱安装固定时起到一个定位效果,且定位凸起也使防喷塞避免在固定柱上转动,起到径向固定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口端的轴线与杯盖本体上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a;0°≤a<90°。采用上述结构后,避免出口端在防喷塞多次长久的移动后将出口端上的塑料刮出,增加了产品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也避免了竖直防喷孔不能开大孔的弊端,以及避免了竖直防喷孔竖直泄压带来的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口端的外端口呈外大内小的喇叭口,或所述出口端的外端口倒圆设置。采用上述结构后,喇叭口或倒圆的设置,方便防喷塞复位时快速对准固定,且也能进一步减少在防喷塞打开时对防喷孔的损耗,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钮本体上设置有限位柱,杯盖本体上设置固定凹槽,弹性部件的一端设置在固定凹槽内,弹性部件的另一端设置在限位柱上,弹性部件使防喷塞对防喷孔的出口端呈预压紧状态。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安装弹性部件使防喷塞对防喷孔的出口端呈预压紧状态,吸管在使用时,防喷孔也是被防喷塞堵住,避免使用时液体从防喷孔中渗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杯盖本体上铰接设置有翻盖,翻盖与按钮装置扣合,按压按钮装置,翻盖与按钮装置脱离,翻盖打开后,防喷塞对防喷孔的出口端进行密封。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翻盖与按钮装置的扣合设置,使按钮装置在打开防喷孔的同时也将翻盖打开了,且翻盖打开后,按钮装置复位对防喷孔进行密封,避免使用时液体从防喷孔中渗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杯盖本体上还设置有连通外界的泄气孔,泄气孔的下端口套设有泄气塞,泄气塞的端部设置有泄气缝。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泄气孔和泄气塞上的泄气缝配合设置使吸管在吸水的时候可以使杯体内的气压达到平衡,方便吸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杯盖本体包括下杯盖本体和盖设在下杯盖本体上的上杯盖本体,防喷孔设置在下杯盖本体上,上杯盖本体上铰接设置有翻盖,翻盖上设置有吸管固定孔,下杯盖本体上设置有吸管安装孔,吸管穿过吸管安装孔后与吸管固定孔固定。采用上述结构后,方便吸管在杯盖本体上的安装固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杯盖本体和下杯盖本体之间形成一活动通道,按钮装置在活动通道内横向移动。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将按钮装置设置在活动通道内,合理使用杯盖本体内的结构空间,也方便了按钮装置在杯盖本体内的稳定地横向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翻盖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爆炸示意图一;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爆炸示意图二;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段与防喷塞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图7中的A部放大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防喷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含义:11-下杯盖本体;12-上杯盖本体;13-泄气孔;14-通孔;15-固定凹槽;2-防喷孔;21-出口端;3-防喷塞;31-定位凹槽;4-按钮本体;41-操作段;42-固定段;43-限位柱;5-固定柱;51-定位凸起;6-弹性部件;71-铰接盖;72-固定盖;8-泄气塞;81-泄气缝;9-吸嘴;91-吸管;10-杯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至图9所示,一种防喷杯盖,包括杯盖本体,所述杯盖本体上设置有防喷孔2,防喷孔2的出口端21横向设置在杯盖本体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出口端21的轴线与杯盖本体上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a;0°≤a<90°,优选为a=0°,即:出口端21的轴线与杯盖本体上表面平行设置时的使用效果是最佳的,这样可以避免出口端21在防喷塞3多次长久的移动后将出口端21上的塑料刮出,增加了产品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也避免了竖直防喷孔2不能开大孔的弊端,以及避免了竖直防喷孔2竖直泄压带来的安全隐患;防喷孔2的出口端21设置有防喷塞3以及控制防喷塞3打开的按钮装置,防喷孔2的出口端21通过防喷塞3进行密封;操作按钮装置,防喷塞3离开出口端21,杯子10内腔连通外界,通过横向设置的防喷孔2的出口端21设置,使杯体内的气压在泄压时有一个缓冲效果,降低了气压出来时的压力,且气压喷出来时是朝向杯盖本体的内壁方向,且出口端21有防喷塞3挡住,气压不会对使用者造成直接的伤害,且横向设置的出口端21可以将防喷孔2的孔径增大,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喷杯盖,包括杯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本体上设置有防喷孔(2),防喷孔(2)的出口端(21)横向设置在杯盖本体上,防喷孔(2)的出口端(21)设置有防喷塞(3)以及控制防喷塞(3)打开的按钮装置,防喷孔(2)的出口端(21)通过防喷塞(3)进行密封;操作按钮装置,防喷塞(3)离开出口端(21),杯子(10)内腔连通外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喷杯盖,包括杯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本体上设置有防喷孔(2),防喷孔(2)的出口端(21)横向设置在杯盖本体上,防喷孔(2)的出口端(21)设置有防喷塞(3)以及控制防喷塞(3)打开的按钮装置,防喷孔(2)的出口端(21)通过防喷塞(3)进行密封;操作按钮装置,防喷塞(3)离开出口端(21),杯子(10)内腔连通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喷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装置包括按钮本体(4)以及弹性部件(6),按钮本体(4)上设置有防喷塞(3),弹性部件(6)使防喷塞(3)与出口端(21)密封,横向按压按钮本体(4)使防喷塞(3)随按钮本体(4)移动且脱离防喷孔(2)的出口端(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喷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本体(4)上设置有固定柱(5),防喷塞(3)套设在固定柱(5)上,所述固定柱(5)上设置有定位凸起(51),所述防喷塞(3)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51)适配的定位凹槽(3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防喷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端(21)的轴线与杯盖本体上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a;0°≤a<9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防喷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端(21)的外端口呈外大内小的喇叭口,或所述出口端(21)的外端口倒圆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林峰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林欣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