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种子包衣防控小麦全蚀病的配方组合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4652123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小麦全蚀病的种衣剂配方,由杀菌剂和种子引发及诱抗剂组成,所述杀菌剂由硅噻菌胺和丁香菌酯组成,所述种子引发及诱抗剂由水杨酸、复硝酚钠组成;各组分质量百分含量:杀菌剂占1%~60%,水杨酸0.0005%~0.05%,复硝酚钠0.001%~0.1%。组成的混合物对小麦种子具有较好的促进种子萌发及壮苗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硅噻菌胺和丁香菌酯均属低等毒性,并且对人畜、有益生物、环境安全;可延缓病菌对单一药剂的抗药性。

A formula combination based on seed coating to control wheat total ero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种子包衣防控小麦全蚀病的配方组合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噻菌胺和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添加水杨酸,复硝酚钠后制备成种子包衣用于防控小麦全蚀病。
技术介绍
由禾顶囊壳菌(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侵染引起的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病原菌最初从小麦根部开始侵染,破坏根系,形成黑根,阻碍根系吸收营养物质,降低分蘖率、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后期导致小麦形成白穗并枯死,严重危害小麦的品质和产量。近年来,伴随着耕作模式的改变,大量的秸秆还田及机械化跨区作业,使得小麦全蚀病危害程度和范围都逐步加大。目前生产上还缺少对小麦全蚀病具有较好抗性的品种,主要还是依赖化学农药进行防控。小麦全蚀病病原菌侵染具有一个潜伏期,早期不显症,等发现症状后已经无法挽救,且因为是土传病害,小麦出苗后施药成本高、效果差,基本没有可操作性。利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进行早期预防,是防控小麦全蚀病的最有效途径。但是,伴随着药剂的普遍使用,如何在更大程度上延缓小麦全蚀病抗药性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种子包衣防控小麦全蚀病的配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杀菌剂和种子引发及诱抗剂组成,所述杀菌剂由硅噻菌胺和丁香菌酯组成,所述种子引发及诱抗剂由水杨酸、复硝酚钠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种子包衣防控小麦全蚀病的配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杀菌剂和种子引发及诱抗剂组成,所述杀菌剂由硅噻菌胺和丁香菌酯组成,所述种子引发及诱抗剂由水杨酸、复硝酚钠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组分质量百分含量:杀菌剂占1%~60%,水杨酸0.0005%~0.05%,复硝酚钠0.00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配方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戚仁德迟元凯曹舜崔晓芳李婷汪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