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虫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212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其中含有双丙环虫酯和烯啶虫胺两种活性组分。该杀虫组合物对小麦蚜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减少用量的同时,扩大杀虫谱,降低劳动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且不易产生抗药性。

A insecticidal com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杀虫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双丙环虫酯和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介绍
双丙环虫酯(afidopyropen)发现于生物发酵产品,为丙烯类化合物,是一种全新的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杀虫剂,具有起效快、高效、广谱等特点。双丙环虫酯的作用机理不同于常规杀虫剂,它通过干扰昆虫香草酸瞬时受体通道复合物的调控而发挥作用,从而干扰昆虫的取食和其他行为,最终导致昆虫饥饿而亡,能快速抑制昆虫取食,有效降低因昆虫介体传播的病毒病;具有优异的杀虫(蚜虫、粉虱等)效果;持效期长;对害虫的多种虫态有效(对卵无效)。双丙环虫酯虽然在施药后数小时内能使昆虫停止取食,但其击倒作用慢。该产品持效期长,对蚜虫的持效作用长达21天。双丙环虫酯对成虫和幼虫均有效,但推荐在幼虫阶段用药,防效更好。双丙环虫酯可用于经济作物、大田作物和观赏植物等,有效防治刺吸式和吮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粉虱、木虱、介壳虫、粉蚧和叶蝉等。既可叶面处理,也可种子处理或土壤处理。烯啶虫胺(nitenpyram)日本武田公司1989年开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化学名:(E)-N-(6-氯-3-吡啶甲基)-N-乙基-N′-甲基-2-硝基亚乙基二胺,其杀虫机理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结合部后膜,通过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昆虫异常兴奋、全身痉挛、麻痹而死,不仅内吸性强、杀虫谱广、活性高而且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产生抗性的害虫有效,可用于防治同翅目害虫,如飞虱、粉虱、蚜虫、叶蝉、蚧等,鳞翅目害虫如小菜蛾、潜夜蛾、小食心虫等,鞘翅目害虫天牛等,蓟马目害虫蓟马等。对大多数作物特别是蔬菜如甘蓝、白菜、萝卜、黄瓜、西瓜、茄子等,果树如苹果、柑橘、梨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作物是安全、无药害、对蜜蜂等野生动物影响小。由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大量频繁使用,使得抗性问题已日益严重,因而,不断开发结构新颖、作用位点独特的新烟碱类化合物是业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目标,但新烟碱类化合物的合成也越来越困难。新成分农药的研发一般耗时长、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找到与新烟碱类化合物复配后有明显增效作用的成分,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麦蚜是小麦上的重要害虫,属同翅目。我国常见的麦蚜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及禾谷缢管蚜。这三种蚜虫在安徽各麦区均有分布,常混合发生,以麦长管蚜与麦二叉蚜为主。麦蚜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小麦茎、叶和嫩穗的汁液。小麦苗期受害,轻者叶色发黄、生长停滞、分蘗减少,重者麦株枯萎死亡。穗期受害,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干枯不结实,甚至全株死亡。由于农田害虫每年给农作物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考虑到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农药,容易促使害虫产生抗性,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田间试验表明,现有药剂与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种农药混配,不仅能推迟抗性产生,还能提高药效及残留时期,降低使用量,减少成本,因此我们用双丙环虫酯和烯啶虫胺复配,提高杀虫效果,扩大杀虫谱,同时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施药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低毒、持效性长、速效性高、环保的杀虫组合物。具体的涉及双丙环虫酯和烯啶虫胺为有效成分的农药制剂。上述杀虫组合物中,双丙环虫酯和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1:50~50:1,优选重量比为1:30~30:1,更优选重量比为1:10~10:1。利用上述杀虫组合物,配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助剂,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可以制成本专利技术的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①杀虫范围广,对刺吸式口器害虫高效;②低毒、速效、持效兼顾;③无残留,无公害,对环境安全;④使用复合制剂,两种有效成分还具有增效作用,用量均比单一使用时降低,从而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杀虫效果,增加了安全性,减少了环境污染。申请人首先对双丙环虫酯和烯啶虫胺进行了配方筛选的研究,针对两种成分的作用特点,将室内生测的对象定为麦长管蚜,具体试验情况以及结果如下:室内生测的方法为:将2cm的双面胶贴于载玻片,蚜虫浸入药液中5S~10S后,用滤纸吸取多余药液,将试虫转移至正常条件下饲养。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浸虫10头~20头,并设不含药剂的相应的有机溶剂的处理作为对照。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求出毒力回归式、致死中浓度、相关系数等,并用孙云沛法求出共毒系数。混配制剂的联合毒力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方法表示:混配制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某药的毒力指数ATI×在混剂中该药有效成分的百分率)。CTC大于120时为增效作用,小于80时为拮抗作用,80~120时为加和作用。表1不同配比对麦长管蚜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上述结果表明,双丙环虫酯和烯啶虫胺按不同比例复配时,所有复配配方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将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后,能够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以下具体实例用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绝非仅仅限于以下这些实施例。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实例一:25.5%双丙环虫酯·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实例二:31%双丙环虫酯·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实例三:22%双丙环虫酯·烯啶虫胺微乳剂实例四:6%双丙环虫酯·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实例五:9%双丙环虫酯·烯啶虫胺微乳剂实例六:10%双丙环虫酯·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实例七:15%双丙环虫酯·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实例八:12%双丙环虫酯·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实例九:12%双丙环虫酯·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实例十:11%双丙环虫酯·烯啶虫胺微乳剂实例十一:31%双丙环虫酯·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实例十二:25.5%双丙环虫酯·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按照上述十二个实例,进行10%双丙环虫酯·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以及其他复配配方防治小麦蚜虫的田间试验,同时通过与5%双丙环虫酯悬浮剂、1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单剂的效果对比,验证复配后的增效效果。试验共四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m2,所有小区的种植习惯均与当地的种植习惯相同。调查标准为: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20株调查蚜虫基数,施药后1、3、7、14d各调查一次,计算防治效果。具体数据(数据为三个重复的平均值)如下:表2不同配方对麦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同配方进行复配的过程中,在使用相同的有效剂量下,双丙环虫酯和烯啶虫胺复配后,复配制剂的防效要明显高于两种单剂,复配制剂在药后1d的防治效果均超过了70%;药后3d,复配制剂的防效都有明显升高;药后7d,复配制剂的防治效果更优于药后3d,达到85%以上,药后14d,复配制剂的防治在85%以上,说明复配制剂的持效期较长。总之,双丙环虫酯和烯啶虫胺复配制剂不仅提高了药效,而且延长了持效期,说明该复配制剂的速效性和持效期都比单剂有了明显的提高,使用该复配制剂,可以大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由双丙环虫酯和烯啶虫胺组成,所述双丙环虫酯和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1:50~5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由双丙环虫酯和烯啶虫胺组成,所述双丙环虫酯和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1:50~5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丙环虫酯和烯啶虫胺的优选重量比为1:30~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娇杨会营
申请(专利权)人:燕化永乐乐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