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荔枝螺变态幼虫和稚螺的培育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荔枝螺变态幼虫和稚螺培育的装置及方法,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荔枝螺(ThaisclavigeraKuster)又称“辣螺”,是一种肉食性螺类,为我国习见种,广泛分布在沿海潮间带礁石上。由于其肉质细腻,口感独特,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们为了追求更大效益,加大了采捕荔枝螺的强度,使得荔枝螺自然资源呈现年年衰退的态势。因此,亟需开展人工育苗生产,并通过放流人工培育的苗种补充和修复资源。目前,荔枝螺的稚螺培育主要是培育池培育。对于培育池培育方式,由于稚螺培育阶段需要投喂动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浸出物及其残饵容易败坏水质,因此需要通过加大换水量或频繁换池等操作保障池水清洁;这些操作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浪费了培育用水,也加大了幼虫的损失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荔枝螺变态幼虫和稚螺的培育装置,另一目的是提供利用该装置进行荔枝螺变态幼虫和稚螺的培育方法,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具体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荔枝螺变态幼虫和稚螺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培育槽(1),该培育槽(1)的上端开口,其底端设有筛网(7),该培育槽(1)的上部设有插孔(3),通过该插孔(3)插入气提泵(4);所述气提泵(4)包括相连接的水平的水平管(4-2)和竖直的升液管(4-3),所述水平管(4-2)插入插孔(3),所述升液管(4-3)内底部设有气石(4-4),该气石(4-4)一端连有充气软管(4-1),该充气软管(4-1)设置于气提泵(4)内,一端连有气石(4-4),另一端通过水平管(4-2)伸出管外,用于充气使用;该培育装置置于培育池内,所述升液管(4-3)内的海水因所述气石(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荔枝螺变态幼虫和稚螺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培育槽(1),该培育槽(1)的上端开口,其底端设有筛网(7),该培育槽(1)的上部设有插孔(3),通过该插孔(3)插入气提泵(4);所述气提泵(4)包括相连接的水平的水平管(4-2)和竖直的升液管(4-3),所述水平管(4-2)插入插孔(3),所述升液管(4-3)内底部设有气石(4-4),该气石(4-4)一端连有充气软管(4-1),该充气软管(4-1)设置于气提泵(4)内,一端连有气石(4-4),另一端通过水平管(4-2)伸出管外,用于充气使用;该培育装置置于培育池内,所述升液管(4-3)内的海水因所述气石(4-4)充气产生的气泡,使其密度低于管外的海水,该升液管(4-3)内外海水的密度差,使海水在升液管(4-3)内得到提升,并沿着水平管(4-2)进入培育槽(1)内,所述水平管(4-2)末端口部高于水面,使培育槽内海水形成自上而下的“下降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槽(1)的上部设有浮漂(6),用以保持培育槽(1)在水池中随水面的升降保持浮动和平衡,防止培育槽(1)倾斜;所述培育槽(1)的内角为圆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液管(4-3)的末端为弯头结构,以防止气石(4-4)脱出;所述气提泵(4)为‘Z型’管;所述升液管(4-3)的末端设有筛网(4-5),其网目为120~150目,用于防止池水中大颗粒杂质等污物进入装置中;所述筛网(7)网目为80~20目。
4.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装置的一种荔枝螺变态幼虫和稚螺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荔枝螺变态幼虫放置于所述培育装置中,将培育装置置于培育池中并启动培育装置;
(2)变态幼虫培育中以投喂植物性藻类饵料为主,并加投动物性饵料;
(3)变态幼虫成功变态为稚螺后,稚螺前期继续投喂藻类和动物性饵料;随着稚螺的生长发育,藻类饵料的投喂量逐渐减少,动物性饵料的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传远,张嘉荣,夏珮伦,于瑞海,李琪,于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