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色颖壳紫黑色种皮的水稻品种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5173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色颖壳紫黑色种皮的水稻品种选育方法,属于农作物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盐紫1号为母本,颖壳和种皮均为紫黑色,以武育粳3号(颖壳颜色为黄色,种皮为白色)为父本,杂交F

A method of rice breeding with yellow glume, purple and black seed co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色颖壳紫黑色种皮的水稻品种选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育种
,具体涉及一种黄色颖壳紫黑色种皮的水稻品种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有色稻米是强调其功能成分对人体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大米,紫米是一种重要的有色稻米,其种皮由于积累了大量的花色素而呈现出紫黑色,研究发现,花色素属于类黄酮类物质,具有天然的抗氧化能力,能够延缓人体的衰老和修复机体,使得紫米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与白米相比,紫米不仅含有更加丰富的花色素苷,更是含有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纤维素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以及植酸、异牡荆黄素、γ-谷维素、甾醇类、二十八醇、鲨稀、GABA、维生素E等100多种活性物质,此外,紫米还具有抗癌、消炎、抗糖尿病、降血脂、抗疲劳和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在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有消费有色稻米的悠久历史,紫米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用于增强肾功能、防治贫血、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防治糖尿病和改善视力,尤其是富含功能成分的紫米及其加工产品已被普通人民广泛的消费。尽管紫米是中国消费量最大的功能性稻米,紫米的分子育种以及食品加工工艺取得一定进展,但紫黑色稻米的单产偏低和育种水平滞后严重影响了紫黑米的产业化进程,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选育黄色颖壳紫黑色种皮稻米的育种方法,通过该方法育成的紫米品种产量显著提高,食味品质得到提升,适应性更广泛。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针对国内紫黑色稻米单产偏低,抗倒性不强的问题提出的一种黄色颖壳紫黑色种皮的水稻品种选育方法,所育成的紫黑色稻米品种具有产量高,抗倒性强,米质好等特点,能够满足市场对紫米的加工需求。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黄色颖壳紫黑色种皮水稻育种方法,是指保藏号为:CGMCCNo.17533、颖壳和种皮均为紫黑色的盐紫1号水稻品种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包括:以所述的盐紫1号为母本,颖壳和种皮均为紫黑色,以矮秆,多穗,产量高,食味品质优良的品种武育粳3号为父本,颖壳颜色为黄色,种皮为白色,进行人工杂交配组。其特征在于:(1)在杂交F1代,当籽粒成熟时,在田间观察植株上结的种子表现紫黑色颖壳,按单株全部收回,在室内进行拷种,出糙米,观察种皮颜色为紫黑色的留下,丢弃假杂种,其余混收种植成F2群体;(2)种植F2代群体小区,选择黄色颖壳的单株,其他性状选择同常规育种,分别种植成F3家系;(3)在F3家系中,按单株收获,进行室内拷种,出糙米,将紫黑色种皮的单株留下,白色种皮的单株丢弃,共筛选黄色颖壳与紫黑色种皮都同时表现的单株,其他性状选择同常规育种,收获后种植成F4家系;(4)将F4家系种植成株行,同样按照上述的选育方式进行筛选,F5筛选到的单株,种植成家系继续自交选育,F6筛选到的单株,到F7代时,黄色颖壳与紫黑色种皮的性状已经稳定不分离,F8种植成鉴定小区,即获得黄色颖壳与紫黑色种皮的稻米品系。所述的其他性状选择同常规育种指的是,F2至F5代每代选择株型较紧凑与武育粳3号相当,芽鞘绿色,株高88cm-92cm,主茎叶片数17叶,亩穗20万-25万,结实率90%-95%,千粒重27-28g以及稻米品质所有指标均达国标三级优质米标准的单株,F6-7代兼顾选择抗-中抗白叶枯病,病级3-5级;抗-中感稻瘟病,病级1-5级;穗颈瘟发病率和穗颈瘟损失指数的病级均为3级;纹枯病抗性为抗,病级1级。育成的黄色颖壳与紫黑色种皮的稻米品系,命名为盐紫2018-6:(1)产量特性:盐紫2018-6的生育期145.7天,株高91.1cm,株型适中,茎杆韧性强,抗倒性强,叶片挺,叶色淡绿,分蘖性强,生长青秀;亩有效穗数21.1万,每穗总粒127.7粒,结实率93.7%,千粒重27.9g,理论产量为704.66公斤/亩;(2)稻米品质特性:出糙率84.3%,精米率76.5%,整精米率73.2%,垩白粒率15%,垩白度3.2%,直链淀粉15.1%,胶稠度72mm,碱消值级6.5,达国标3级米标准;(3)抗性:盐紫2018-6苗期对稻瘟病6个生理小种ZB27、ZC15、ZD7、ZE3、ZF1、ZG1均为免疫,穗茎瘟综合抗性指数为3.75,表现为中抗;对白叶枯4个生理小种浙173、PX079、KS-6-6、JS-49-6均表现为3级抗性;纹枯病抗性为抗。有益效果利用盐紫1号为母本,武育粳3号为父本,进行单交育种,有利农艺性状稳定快,容易快速选育成新品种。盐紫1号的紫黑色颖壳表型是由单基因控制,紫黑色为显性,黄色是隐性,杂交F2代分离群体中呈现3:1的分离比,黄色颖壳为隐形纯合,因此选育的F2单株只需要选择黄色颖壳的单株即可获得该基因纯和基因型的单株,省去鉴别该基因杂合与纯和的单株。水稻中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为Pb和Pp2对,当两对基因分别处于纯和显性或者杂合状态时,籽粒种皮表现为紫黑色,当一对基因为显性,或者两对基因都是隐形时,表现为白色。受母本基因型影响,种皮颜色在F2代籽粒种皮不发生分离,因此可以在兼顾优良农艺性状的条件下,选择优势强的紫黑色种皮水稻单株,F3代以后的自交群体中,种皮颜色发生分离,只需选育籽粒种皮为紫黑色的单株,可迅速的获得黄色颖壳、紫黑色种皮的水稻稳定品系。武育粳3号由武进稻麦育种场培育而成,大面积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公认的其米质优,适应性广,熟期适中,稳产性好,食味品质佳,在苏北高产栽培下可达650kg/亩以上。与武育粳3号杂交后可以将其多穗、矮秆、千粒重高、食味品质好等优点迅速转移到盐紫1号上,从而提高紫米的产量和品质(见表1)。育成盐紫2018-6农艺性状表型:生育期145.7天,株高91.1cm,株型适中,茎杆韧性强,抗倒性强,叶片挺,叶色淡绿,分蘖性强,生长青秀。一般亩穗21.1万,每穗总粒127.7粒,结实率93.7%,千粒重27.9g,理论产量为704.66公斤/亩。出糙率84.3%,精米率76.5%,整精米率73.2%,垩白粒率15%,垩白度3.2%,直链淀粉15.1%,胶稠度72mm,碱消值级6.5,达国标3级米标准。育成盐紫2018-6品系苗期对稻瘟病6个生理小种ZB27、ZC15、ZD7、ZE3、ZF1、ZG1均为免疫,穗茎瘟综合抗性指数为3.75,表现为中抗;对白叶枯4个生理小种浙173、PX079、KS-6-6、JS-49-6均表现为3级抗性;纹枯病抗性为抗。附图说明图1盐紫1号成熟期田间表型图2盐紫1号与武育粳3号F2群体分离表型图3育成品系盐紫2018-6成熟期田间表型图4育成品系盐紫2018-6穗型表型图5育成品系盐紫2018-6籽粒表型图6育成品系盐紫2018-6糙米表型生物保藏盐紫1号,分类命名为稻(Oryzasativa),于2019年7月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为:C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色颖壳紫黑色种皮的水稻品种选育方法,是指保藏号为:CGMCC No.17533、颖壳和种皮均为紫黑色的盐紫1号水稻品种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色颖壳紫黑色种皮的水稻品种选育方法,是指保藏号为:CGMCCNo.17533、颖壳和种皮均为紫黑色的盐紫1号水稻品种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色颖壳紫黑色种皮的水稻品种选育方法,包括:
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紫1号为母本,颖壳和种皮均为紫黑色,以矮秆,多穗,产量高,食味品质优良的品种武育粳3号为父本,颖壳颜色为黄色,种皮为白色,进行人工杂交配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黄色颖壳紫黑色种皮的水稻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杂交F1代,当籽粒成熟时,在田间观察植株上结的种子表现紫黑色颖壳,按单株全部收回,在室内进行拷种,出糙米,观察种皮颜色为紫黑色的留下,丢弃假杂种,其余混收种植成F2群体;
(2)种植F2代群体小区,选择黄色颖壳的单株,其他性状选择同常规育种,分别种植成F3家系;
(3)在F3家系中,按单株收获,进行室内拷种,出糙米,将紫黑色种皮的单株留下,白色种皮的单株丢弃,共筛选黄色颖壳与紫黑色种皮都同时表现的单株,其他性状选择同常规育种,收获后种植成F4家系;
(4)将F4家系种植成株行,同样按照上述的选育方式进行筛选,F5筛选到的单株,种植成家系继续自交选育,F6筛选到的单株,到F7代时,黄色颖壳与紫黑色种皮的性状已经稳定不分离,F8种植成鉴定小区,即获得黄色颖壳与紫黑色种皮的稻米品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黄色颖壳紫黑色种皮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朱国永何冲霄张桂云施伟赵绍路孙一标朱静雯宛柏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