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超专利>正文

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04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其结构包括扶手架、机壳、护罩、第一滑轮、第二滑轮、滚轮、轨道、喷水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机壳通过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沿着轨道直线移动,在水稻苗床上方推动,移动快速且操作性能较好,通过喷水器进行浇灌,框架安装位置不变,排水管内置,则进水管外置,通过导水座作为接头安装座,内部出水口对应限流套,进水管输入水源时可通过转动限流套的方式调节水流速度,进而控制出水口流速,排水管为直杆式结构,使得导水性有效提高,喷嘴为雾化式喷嘴结构,内部结构相同且出液方向均朝下,对应稻苗床上方,等距排列设在排水管若干孔位上,多个喷嘴能够加快对水稻苗床的浇水效率与质量。

A device for fertilizing and watering rice seed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属于水稻育苗

技术介绍
移栽水稻生长初期主要是培育壮秧,因此秧田的养分状况与稻秧的健壮与否有直接的关系,大多施用有机肥创造松软的床土,水稻所需养分包含有水,因此浇水作业显得尤其重要,现有装置浇水效率较差,对此设计一种方便、多喷嘴的快速浇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以解决移栽水稻生长初期主要是培育壮秧,因此秧田的养分状况与稻秧的健壮与否有直接的关系,大多施用有机肥创造松软的床土,水稻所需养分包含有水,现有装置浇水效率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其结构包括扶手架、机壳、护罩、第一滑轮、第二滑轮、滚轮、轨道、喷水器,所述机壳两边壁面分设有对应高度安装的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凹槽可滚动跨过轨道上壁,所述滚轮与第二滑轮相间隔排列安装,所述机壳左前壁处设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左右相间隔安装,所述机壳两侧壁固接有护罩,所述护罩凹槽对应设有第二滑轮,轨道左槽处设有焊接一体的扶手架,所述机壳内嵌端口朝下的喷水器。进一步地,所述喷水器包括框架、排水管、喷嘴、出水口、导水座、限流套、进水管,所述框架上设有装配一体的导水座,所述导水座凹槽相嵌限流套,所述限流套相连通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内端相通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在排水管接头上,所述排水管上分布有若干等距排列的喷嘴,所述框架左右壁接机壳内板。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底部装配有可触地的滚轮。进一步地,所述滑轮凹槽可直线滚跨轨道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扶手架位于机壳移动通道的进口处。进一步地,所述喷嘴端口面向水稻苗床。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连通进水管输入水源。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设在导水座靠内壁凹槽上。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机壳通过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沿着轨道直线移动,在水稻苗床上方推动,移动快速且操作性能较好,通过喷水器进行浇灌,框架安装位置不变,排水管内置,则进水管外置,通过导水座作为接头安装座,内部出水口对应限流套,进水管输入水源时可通过转动限流套的方式调节水流速度,进而控制出水口流速,排水管为直杆式结构,使得导水性有效提高,喷嘴为雾化式喷嘴结构,内部结构相同且出液方向均朝下,对应稻苗床上方,等距排列设在排水管若干孔位上,多个喷嘴能够加快对水稻苗床的浇水效率与质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喷水器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扶手架-1、机壳-2、护罩-3、第一滑轮-4、第二滑轮-5、滚轮-6、轨道-7、喷水器-8、框架-70、排水管-71、喷嘴-72、出水口-73、导水座-74、限流套-75、进水管-7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其结构包括扶手架1、机壳2、护罩3、第一滑轮4、第二滑轮5、滚轮6、轨道7、喷水器8,所述机壳2两边壁面分设有对应高度安装的第二滑轮5,所述第二滑轮5凹槽可滚动跨过轨道7上壁,所述滚轮6与第二滑轮5相间隔排列安装,所述机壳2左前壁处设有第一滑轮4,所述第一滑轮4与第二滑轮5左右相间隔安装,所述机壳2两侧壁固接有护罩3,所述护罩3凹槽对应设有第二滑轮5,轨道7左槽处设有焊接一体的扶手架1,所述机壳2内嵌端口朝下的喷水器8,所述喷水器8包括框架70、排水管71、喷嘴72、出水口73、导水座74、限流套75、进水管76,所述框架70上设有装配一体的导水座74,所述导水座74凹槽相嵌限流套75,所述限流套75相连通进水管76,所述进水管76内端相通出水口73,所述出水口73设在排水管71接头上,所述排水管71上分布有若干等距排列的喷嘴72,所述框架70左右壁接机壳2内板,所述轨道7底部装配有可触地的滚轮6,所述滑轮4凹槽可直线滚跨轨道7表面,所述扶手架1位于机壳2移动通道的进口处,所述喷嘴72端口面向水稻苗床,所述排水管71连通进水管76输入水源,所述出水口73设在导水座74靠内壁凹槽上。本专利所说的喷嘴72为雾化式喷嘴结构,内部结构相同且出液方向均朝下,对应稻苗床上方,等距排列设在排水管71若干孔位上,直杆式的排水管71导水性好。例如:在进行使用时,机壳2通过第一滑轮4与第二滑轮5沿着轨道7直线移动,在水稻苗床上方推动,移动快速且操作性能较好,通过喷水器8进行浇灌,框架70安装位置不变,排水管71内置,则进水管76外置,通过导水座74作为接头安装座,内部出水口73对应限流套75,进水管76输入水源时可通过转动限流套75的方式调节水流速度,进而控制出水口73流速,排水管71为直杆式结构,使得导水性有效提高,喷嘴72为雾化式喷嘴结构,内部结构相同且出液方向均朝下,对应稻苗床上方,等距排列设在排水管71若干孔位上,多个喷嘴72能够加快对水稻苗床的浇水效率与质量。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移栽水稻生长初期主要是培育壮秧,因此秧田的养分状况与稻秧的健壮与否有直接的关系,大多施用有机肥创造松软的床土,水稻所需养分包含有水,现有装置浇水效率较差,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机壳通过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沿着轨道直线移动,在水稻苗床上方推动,移动快速且操作性能较好,通过喷水器进行浇灌,多个喷嘴能够加快对水稻苗床的浇水效率与质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其结构包括扶手架(1)、机壳(2)、护罩(3)、第一滑轮(4)、第二滑轮(5)、滚轮(6)、轨道(7)、喷水器(8),其特征在于:/n所述机壳(2)两边壁面分设有对应高度安装的第二滑轮(5),所述第二滑轮(5)凹槽可滚动跨过轨道(7)上壁,所述滚轮(6)与第二滑轮(5)相间隔排列安装,所述机壳(2)左前壁处设有第一滑轮(4),所述第一滑轮(4)与第二滑轮(5)左右相间隔安装,所述机壳(2)两侧壁固接有护罩(3),所述护罩(3)凹槽对应设有第二滑轮(5),轨道(7)左槽处设有焊接一体的扶手架(1),所述机壳(2)内嵌端口朝下的喷水器(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其结构包括扶手架(1)、机壳(2)、护罩(3)、第一滑轮(4)、第二滑轮(5)、滚轮(6)、轨道(7)、喷水器(8),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2)两边壁面分设有对应高度安装的第二滑轮(5),所述第二滑轮(5)凹槽可滚动跨过轨道(7)上壁,所述滚轮(6)与第二滑轮(5)相间隔排列安装,所述机壳(2)左前壁处设有第一滑轮(4),所述第一滑轮(4)与第二滑轮(5)左右相间隔安装,所述机壳(2)两侧壁固接有护罩(3),所述护罩(3)凹槽对应设有第二滑轮(5),轨道(7)左槽处设有焊接一体的扶手架(1),所述机壳(2)内嵌端口朝下的喷水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器(8)包括框架(70)、排水管(71)、喷嘴(72)、出水口(73)、导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夏涛冷成功翟玉梅康野
申请(专利权)人:张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