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饮用水原水处理的紫外灯杀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4905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20:53
一种包装饮用水原水处理的紫外灯杀菌装置,包括用于过水的密闭结构的杀菌仓(1),在杀菌仓(1)一端设有进水端(11),另一端对应位置设有出水端(12),杀菌仓(1)内部设有横向置于杀菌仓内的紫外灯管(13),且在紫外灯管(13)两端下方分别设有紫外辐照计(131),紫外灯管(13)连接至置于杀菌仓外部的紫外灯功率控制器(132),杀菌仓(1)外部设有主控制器(14);所述进水端(11)处设有与主控制器(14)连接的水流速传感器(1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并且控制水流速度或者紫外灯功率达到紫外灯杀菌所需的照射剂量,保证良好的杀菌效果。

An ultraviolet lamp sterilization device for packaging drinking water raw water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装饮用水原水处理的紫外灯杀菌装置
本技术涉及净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包装饮用水原水处理的紫外灯杀菌装置。
技术介绍
紫外线主要是通过对微生物(细菌、病毒、芽孢等病原体)的辐射损伤和破坏核酸的功能使微生物致死,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紫外线对核酸的作用可导致键和链的断裂、股间交联和形成光化产物等,从而改变了DNA的生物活性,使微生物自身不能复制,这种紫外线损伤也是致死性损伤。紫外光消毒技术是基于现代防疫学、医学和光动力学的基础上,利用特殊的高效率、高强度和长寿命的UVC波段紫外光照射流水,将水中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水藻以及其他病原体直接杀死,达到消毒的目的。但是,紫外线灯如果辐射照射度不达标,可能存在微生物的光复活问题,最好用在处理水能立即使用的场合、管路没有二次污染和原水生物稳定性较好的情况下;而目前的紫外线水处理中不易做到在整个处理空间内辐射均匀,有照射的阴影区;目前,在水处理工艺中,通常为多个处理环节连通进行流水线式的处理,在这样的工艺环节下,会导致经过紫外线灯杀菌环节的水流速度不恒定,这种情况下,如果水流缓慢,紫外灯功率恒定,紫外灯照射时间过长,就会造成电力浪费和紫外灯的无效损耗;并且紫外灯会因长期使用辐照强度会降低,如果水流速度过快,紫外灯功率恒定,会导致辐照时间降低,将达不到紫外灯的照射剂量,从而不能保证杀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包装饮用水原水处理的紫外灯杀菌装置。具体采用了以下设计结构及设计方案:一种包装饮用水原水处理的紫外灯杀菌装置,包括用于过水的密闭结构的杀菌仓(1),其特征在于:在杀菌仓(1)一端设有进水端(11),另一端对应位置设有出水端(12),杀菌仓(1)内部设有横向置于杀菌仓内的紫外灯管(13),且在紫外灯管(13)两端下方分别设有紫外辐照计(131),紫外灯管(13)连接至置于杀菌仓外部的紫外灯功率控制器(132),杀菌仓(1)外部设有主控制器(14);所述进水端(11)处设有与主控制器(14)连接的水流速传感器(111)。优选的,所述进水端(11)和出水端(12)通过水平置于杀菌仓(1)内的水平管道(2)连通,呈U形。优选的,所述进水端(11)、出水端(12)以及水平管道(2)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优选的,所述出水端(12)处设有孔径可调的过水阀(121),用于控制经过杀菌仓(1)的水流大小。优选的,所述紫外灯管(13)至少包含3根,均横向水平并绕水平管道(2)的轴线均匀分布设置在水平管道(2)内,并且穿过水平管道(2)与杀菌仓(1)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紫外灯管(13)外侧设有石英玻璃保护罩,且所述紫外灯管(13)之间的间距应小于2c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介绍如下:本技术在杀菌仓(1)上设置主控制器(14),来实时监测水流速度、紫外灯的辐照强度,并且可以控制紫外灯的功率,使达到紫外灯杀菌的照射剂量,从而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具体的,当水流从进水端(11)进入经过水流速传感器(111)时,主控制器(14)可以监测到水流速度,当监测到的水流速度大时,主控制器(14)控制紫外灯功率控制器(132),相对调低紫外灯功率;当监测到的水流速度小时,主控制器(14)控制紫外灯功率控制器(132),相对调高功率,使紫外灯达到照射剂量。紫外辐照计(131)用于监测紫外灯的辐照强度,当监测到紫外灯的辐照强度降低时,可以通过孔径可调的过水阀(121)调整出水端(12)的口径,将出水端(12)调小,使出水速度降低,照射时间增加,来达到紫外灯达到照射剂量,保证良好的杀菌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在进水端设置水流速传感器,通过主控制器监测,当水流速大时,可以通过主控制器相对调低紫外灯功率,节约了用电;当紫外灯辐照强度降低时,通过将出水端口径调小,增加水流照射时间,保证了良好的灭菌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A的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附图标号:1—杀菌仓;11—进水端;111—水流速传感器;12—出水端;121—孔径可调的过水阀;13—紫外灯管;131—紫外辐照计;132—紫外灯功率控制器;14—主控制器;2—水平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一种包装饮用水原水处理的紫外灯杀菌装置,包括用于过水的密闭结构的杀菌仓1,其特征在于:在杀菌仓1一端设有进水端11,另一端对应位置设有出水端12,杀菌仓1内部设有横向置于杀菌仓内的紫外灯管13,且在紫外灯管13两端下方分别设有紫外辐照计131,紫外灯管13连接至置于杀菌仓外部的紫外灯功率控制器132,杀菌仓1外部设有主控制器14;所述进水端11处设有与主控制器14连接的水流速传感器111。紫外辐照计131采用能防水的双通道紫外辐照计LS125。进一步地,进水端11和出水端12通过水平置于杀菌仓1内的水平管道2连通,呈U形。进一步地,进水端11、出水端12以及水平管道2的横截面均为圆形。进一步地,出水端12处设有孔径可调的过水阀121,用于控制经过杀菌仓1的水流大小。进一步地,紫外灯管13至少包含3根,均横向水平并绕水平管道2的轴线均匀分布设置在水平管道2内,并且穿过水平管道2与杀菌仓1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紫外灯管13外侧设有石英玻璃保护罩,且所述紫外灯管13之间的间距应小于2cm。能有效控制经过紫外灯的水层厚度,达到最大灭菌效率,同时,分管过水,能在保证控制水层厚度的情况下,保证整体的过水量,且三组紫外灯的分管分流结构设计,辐射范围均匀化,避免了出现阴影区域,保证了灭菌质量。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水流由进水端11进入,水流速传感器111感应水流流速,然后由主控制器14监测,当水流流速小时,由主控制器14控制紫外灯功率控制器132,将紫外灯功率调高;当水流流速大时,由主控制器14控制紫外灯功率控制器132,将紫外灯功率调低;水流经过紫外灯照射之后经出水端12流出,然后继续后续操作。紫外灯长期使用导致辐照强度降低时,通过紫外辐照计131进行监测,然后由水处理人员将出水端12口径调小,增加水流照射时间,来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装饮用水原水处理的紫外灯杀菌装置,包括用于过水的密闭结构的杀菌仓(1),其特征在于:在杀菌仓(1)一端设有进水端(11),另一端对应位置设有出水端(12),杀菌仓(1)内部设有横向置于杀菌仓内的紫外灯管(13),且在紫外灯管(13)两端下方分别设有紫外辐照计(131),紫外灯管(13)连接至置于杀菌仓外部的紫外灯功率控制器(132),杀菌仓(1)外部设有主控制器(14);所述进水端(11)处设有与主控制器(14)连接的水流速传感器(1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饮用水原水处理的紫外灯杀菌装置,包括用于过水的密闭结构的杀菌仓(1),其特征在于:在杀菌仓(1)一端设有进水端(11),另一端对应位置设有出水端(12),杀菌仓(1)内部设有横向置于杀菌仓内的紫外灯管(13),且在紫外灯管(13)两端下方分别设有紫外辐照计(131),紫外灯管(13)连接至置于杀菌仓外部的紫外灯功率控制器(132),杀菌仓(1)外部设有主控制器(14);所述进水端(11)处设有与主控制器(14)连接的水流速传感器(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饮用水原水处理的紫外灯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11)和出水端(12)通过水平置于杀菌仓(1)内的水平管道(2)连通,呈U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装饮用水原水处理的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李文红李家福张恩涛常兴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珍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