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等离子体消除蓝藻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4905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等离子体消除蓝藻的装置,包括太阳能供电装置、电控装置、等离子体电极装置、动力装置、散热装置以及悬浮装置;太阳能供电装置用于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并为整个装置供电;电控装置分别与等离子体电极装置、动力装置和散热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各装置的运行;等离子体电极装置用于对蓝藻水面进行直接放电击穿;散热装置将气流从陶瓷电极棒吹向水面进行散热以及粒子杀菌;动力装置用于整体装置的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高电压的作用下直接击穿破坏蓝藻,等离子体与水面作用的过程直接分解水面上溶解有毒有害成分,其放电产生的大量活性基团使水体具有较高氧化活性,具有杀菌消毒,分解有毒污染物,提高水质的作用。

A device for eliminating cyanobacteria by low temperature plasm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消除蓝藻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低温等离子体消除蓝藻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适当处理便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等耗氧物质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而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化肥逐年增加,经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有更多的营养物质流失而进入水中,也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在水产养殖方面,为达到渔业高产,一些地区采用投放饵料的方法,这也成为水体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渠道,水质趋向富营养化。在这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会导致各种藻类、水草大量滋生,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导致水体缺氧会使鱼类死亡等现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耐热不易被分解。MC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因此,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温等离子体消除蓝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供电装置、电控装置、等离子体电极装置、动力装置、散热装置以及悬浮装置;所述悬浮装置包括低压电极板(1)以及固定设于低压电极板四角的浮球(2),所述浮球(2)将低压电极板(1)托起,使水面刚好淹没所述低压电极板(1);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位于悬浮装置的上方,太阳能供电装置的电输出端与电控装置的电输入端连接,用于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并为整个装置供电;所述电控装置设于悬浮装置的上方,包括电器底座(3)以及蓄电池(4),所述的电器底座(3)固定连接于低压电极板(1)上,电器底座(3)的顶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蓄电池(4),所述的蓄电池(4)分别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等离子体消除蓝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供电装置、电控装置、等离子体电极装置、动力装置、散热装置以及悬浮装置;所述悬浮装置包括低压电极板(1)以及固定设于低压电极板四角的浮球(2),所述浮球(2)将低压电极板(1)托起,使水面刚好淹没所述低压电极板(1);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位于悬浮装置的上方,太阳能供电装置的电输出端与电控装置的电输入端连接,用于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并为整个装置供电;所述电控装置设于悬浮装置的上方,包括电器底座(3)以及蓄电池(4),所述的电器底座(3)固定连接于低压电极板(1)上,电器底座(3)的顶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蓄电池(4),所述的蓄电池(4)分别与等离子体电极装置、动力装置和散热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各装置的运行;所述等离子体电极装置设于悬浮装置的上方,位于电控装置的一侧,包括若干陶瓷电极棒(5)、设于陶瓷电极棒(5)两端的电极边框(6)以及反应器支架(7),所述的陶瓷电极棒(5)之间通过并联与蓄电池(4)的电输出端连接,每个陶瓷电极棒(5)的两端居中穿过所述电极边框(6)的中部并与其固定,所述电极边框(6)的底部通过螺纹与反应器支架(7)固定连接,所述的反应器支架(7)的底部通过螺纹与低压电极板(1)固定连接;所述散热装置设于等离子体电极装置的上方,包括风扇(8)、风扇框架(9)以及风扇支柱(10),所述风扇(8)设于风扇框架(9)的中心,位于所述陶瓷电极棒(5)的正上方,所述的风扇(8)通过风扇连接线(11)与蓄电池(4)的电输出端连接,由电控装置控制将气流从陶瓷电极棒(5)吹向水面进行散热以及粒子杀菌,所述风扇框架(9)的底部固定设有风扇支柱(10),所述的风扇支柱(10)的底部通过螺纹与电极边框(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动力装置位于悬浮装置的下方,包括两组螺旋桨(12)以及螺旋桨支架(13),所述的两组螺旋桨(12)相互垂直设置,分别固定设于螺旋桨支架(13)的底部与侧壁,两组螺旋桨(12)通过导线与蓄电池(4)的电输出端连接,由电控装置控制螺旋桨(12)单独或同步运转,所述螺旋桨支架(13)的顶部穿过所述低压电极板(1)以及电器底座(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京林戴阳万良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苏曼等离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