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833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冰箱,包括:冷冻室、冷藏室、隔板、蒸发器、风扇、冷冻室内的冷气通路,其中冷藏室设置在冷冻室的一边;隔板起着分隔冷冻室和冷藏室的作用;其特征是:蒸发器设置在冷冻室内的底面上;隔离板设置在蒸发器的上方,风扇将经过蒸发器热交换后的冷气向冷冻室贮藏空间内排出,并使之强制循环;在冷冻室的冷气通路上设置有风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冰箱领域。
技术介绍
一般来讲,冰箱是利用冷媒的压缩-凝缩-膨胀-蒸发进行反复的循环冷冻,将冰箱内部低温化,使食物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新鲜度,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之一。这种冰箱的循环冷冻结构包括压缩器、凝缩器、膨胀阀、蒸发器。压缩器可以将低温/低压的冷媒升温/升压成高温/高压的冷媒;凝缩器可以将从压缩器流入的冷媒通过外部空气冷却凝缩;膨胀阀形成比其它部分直径微小的直径,可以使从凝缩器流入的冷媒减压;蒸发器可以使通过膨胀阀的冷媒在低压状态中蒸发,吸收贮藏空间内的热度。以下,参照附加图说明现有并列冰箱的构造及作用图1现有冰箱结构的立体图。图2a图1中I-I线的纵剖面图。图2b现有冰箱结构的横剖面图。如图1所示,冰箱区划为冷冻室和冷藏室两个部分。冷冻室可以通过蒸发器4进行冷气热交换,从中大部分冷气流入到贮藏空间内,将贮藏空间内温度保持在-18℃;冷藏室则通过蒸发器4进行冷气热交换,从中一部分冷气流入到贮藏空间内,将贮藏空间内温度保持在约0-7℃。冷冻室1和冷藏室2是利用隔板3分隔,隔板3的后上部设有冷气通孔3a,可以将蒸发器4进行的热交换的冷气供应到冷藏室,隔板3的底部设有冷气通孔3b,可将经冷藏室循环后升温的冷气再流回到冷冻室。为使冷气适量输送到冷藏室,冷气通孔3a的内侧设有控制冷气流入到冷藏室2的阻尼器。如图2a所示,蒸发器的上部设有将经过蒸发器降温的冷气强制循环到冷冻室1的风扇6和驱动风扇的电机,蒸发器4前面的冷气通路是由分隔冷冻室的贮藏空间和设置蒸发器4空间的相隔板7形成的。相隔板7是由前面板7a和后面板7b两层板构造而成,中间会形成有冷气通路10。相隔板7的前面板7a上有与冷冻室相通的多数个冷气排出口11,相隔板7的前面板7a的下部形成有循环冷冻室而被升温的冷气再流入到蒸发器的冷气吸入口13,冷冻室1背面下方则设有机械室5。以上述结构构成的冰箱如在冷冻室1及冷藏室2内装有食物的情况下接通电源,机械室的压缩机接收到控制器的信号后将会启动,同时通过循环冷冻,蒸发器将构成热交换环境。通过蒸发器4的冷气跟蒸发器进行热交换降温,通过风扇的旋转向冷冻室侧的冷气通路10排出。冷气中大部分通过冷气排出口11向冷冻室1流入,小部分通过冷气通孔3a向冷藏室2流入。经过冷冻室1及冷藏室循环而被升温的冷气,将再次通过冷气吸入口13向蒸发器4流入,形成可以进行热交换的冷气循环结构。如上所述,现有技术的冰箱,因设置在冷冻室相隔板7后方的蒸发器4没有必要的占用了很多空间,故冷冻室1的贮藏空间的容积也将会减少。就是说,又宽又高的蒸发器设置在冷冻室的后壁侧,没有必要的占用了很多空间,使冷冻室1的贮藏空间容积被减少,因此就不能有效的利用冰箱的使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冰箱,通过蒸发器的位置变更及改善贮藏空间内结构,研制出能将冷冻室的贮藏空间容积最大化的冰箱。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冰箱包括冷冻室、冷藏室、隔板、蒸发器、风扇、冷冻室内的冷气通路,其中冷藏室设置在冷冻室的一边;隔板起着分隔冷冻室和冷藏室的作用;蒸发器设置在冷冻室内的底面上;隔离板设置在蒸发器的上方,风扇将经过蒸发器热交换后的冷气向冷冻室贮藏空间内排出,并使之强制循环;在冷冻室的冷气通路上设置有风扇。所述的蒸发器设置在冷冻室贮藏空间内的底面上,蒸发器的上端部位于冰箱的后方,下端部位于前方,并以倾斜一定角度地设置。所述风扇设置在冷冻室的上部。所述的风扇为轴流风扇。所述的冷气通路通过冷冻室后壁与相隔板形成。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相隔板与现有的相隔板相比,设置在与冷冻室的后壁更为相近的位置上。所述蒸发器的上侧设置有形成冷气吸入口的相隔板,而冷气吸入口与相隔板相连接,可使贮藏空间内的升温冷气流向蒸发器。所述的隔离板以与蒸发器相同或相似的倾斜角度设置。所述的隔离板与相隔板形成一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冰箱通过变更蒸发器的设置位置及改善在贮藏空间内的结构,可使冷冻室的贮藏空间容积最大化。即,将简便的蒸发器设置在冷冻室的底面上,由此可将相隔板向后方移动,故冷冻室的贮藏空间容积明显增大。附图说明图1现有冰箱结构的立体图。图2a图1中I-I线的纵剖面图。图2b现有冰箱结构的横剖面图。图3本专利技术冰箱结构的纵剖面图。在图中1冷冻室 2冷藏室3隔板3a冷气通孔3b冷气通孔 4蒸发器5机械室 6风扇7相隔板 7a前面板7b后面板 8隔离板10冷气通路 11冷气排出口13冷气吸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3是本发冰箱结构的纵剖面图,本专利技术的冰箱以冷冻室1、冷藏室2、隔板3、蒸发器4、风扇6、冷冻室内的冷气通路10组合构成。其中冷藏室2设置在冷冻室1的一边;隔板3起着分隔冷冻室1和冷藏室2的作用;蒸发器4设直在冷冻室1内的底面上;风扇6可将经过蒸发气4热交换的冷气排出后强制循环;冷冻室的冷气通路10设置在风扇的流路上。蒸发器4设置在冷冻室1内的底面上,上端部位于冰箱的后方,下端部位于前方,以一定角度倾斜的设置。风扇设在冷冻室1的上部,冷冻室侧的冷气通路是以冷冻室1后壁和相隔板7形成。和现有的相隔板7相比,相隔板7设置在与冷冻室后壁更为相近的位置上。蒸发器4的上方设有形成冷气吸入口13的隔离板8,而冷气吸入口13与相隔板7相连接,可将贮藏空间内的升温冷气流向蒸发器4。隔离板8以与蒸发器4相同或相似和倾斜角度设置。相隔板7和隔离板8也能形成一体。本专利技术的相隔板与现有的相隔板相同,是由下部封闭的前面板和后面板两层板形成,在中央形成有冷气通路。相隔板7的前面形成有与冷冻室相通的多数个冷气排出口11,相隔板7的前下部形成有经冷冻室循环而升温的冷气再流入到蒸发器的冷气吸入口13。以上述结构构成的本专利技术并列型冰箱的具体形态及其作用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冰箱以隔板3为中心,左侧设有冷冻室1,右侧设有冷藏室2。冷冻室1侧形成使冷气供给及循环的冷冻室侧冷气通路10。形成冷冻室侧冷气通路10的相隔板7的前面板上以高度方向形成有冷气排出口11,与相隔板7相连接的隔离板8上形成有冷气吸入口13,隔板3与原有的隔板相同,都形成有贯通冷藏室2的冷气通口3a、3b。如图3所示,相隔板7代替了原蒸发器4的位置,并设置在冷冻室1的后方,故可将贮藏空间变大。即,相隔板7可以向冷冻室1的后壁移动与蒸发器4的厚度相等的距离,冷冻室1的贮藏空间内容积也会变大。冷冻室侧冷气通路10的上侧设有强制性循环冷气的风扇6,在此风扇6为轴流风扇。如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冰箱的工作过程如下通过压缩机的运转在蒸发器4上构成热交换环境,设置于冷冻室1的轴流风扇会强制性循环贮藏空间内的冷气。此时,冷冻室1的冷气通过形成在隔离板8的冷气吸入口13流入,经过蒸发器4进行热交换,接着,通过冷气排出口11向冷冻室1排出。以上循环过程会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冷藏室2的冷气通过形成在隔板3的冷气通孔3b向冷冻室1流入,和冷冻室1侧的冷气共同通过隔离板8的冷气吸入口13流向蒸发器4,并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气通过设在隔板3的冷气通孔3a向冷藏室2排出,以上循环过程会周而复始地进行。蒸发器4设置在冷冻室1内的底面上,上端部位于冰箱的后方,下端部位于前方,以倾斜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英煥崔奉俊黄俊鉉申宗閔沈在聖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