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卸式卸载站卸载坑结构及具有其的卸载站
本技术涉及矿山采矿底卸式卸载站
,尤其是涉及一种底卸式卸载站卸载坑结构及具有其的卸载站。
技术介绍
目前大型矿山常用的卸载站形式有以下三种:曲轨侧卸式卸载站、底侧卸式卸载站和底卸式卸载站。这三种类型的卸载站各有不同的特点,根据矿山规模和矿石性质和矿石块度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卸载形式。采用底卸式矿车时,要在井底车场内设置底卸式卸载站,底卸式卸载站内有卸载坑。现有底卸式卸载站卸载坑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卸载坑300的左右两侧壁为混凝土基础侧壁500,用于维护卸载坑300的稳定并支承其上部的托辊基础200,承受矿石的冲击,因此,混凝土基础侧壁500还衬有加固钢衬板。如图2所示,卸载坑300的左右两侧的托辊基础200之间的间距与卸载坑300的左右两侧壁即混凝土基础侧壁500之间的间距相同,当底卸式矿车车型确定后,卸载站左右两侧的托辊基础200之间的宽度L是固定的,因此卸载坑的宽度W也是确定的,且W=L。参照图1,当底卸式矿车车厢悬空,并沿左右两侧托辊基础200上的托辊100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卸式卸载站卸载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卸载坑,所述卸载坑具有相对的左侧壁和右侧壁;/n左托辊基础和右托辊基础,所述左托辊基础包括左固定部和左悬臂部,所述左悬臂部位于所述左固定部右侧且与所述左固定部相连,所述左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卸载坑的所述左侧壁上端,所述左悬臂部悬空于所述卸载坑上方;所述右托辊基础包括右固定部和右悬臂部,所述右悬臂部位于所述右固定部左侧且与所述右固定部相连,所述右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卸载坑的所述右侧壁上端,所述右悬臂部悬空于所述卸载坑上方,且所述左悬臂部与所述右悬臂部之间的宽度间距根据底卸式矿车车型确定且小于所述卸载坑的所述左侧壁与所述右侧壁之间的宽度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卸式卸载站卸载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卸载坑,所述卸载坑具有相对的左侧壁和右侧壁;
左托辊基础和右托辊基础,所述左托辊基础包括左固定部和左悬臂部,所述左悬臂部位于所述左固定部右侧且与所述左固定部相连,所述左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卸载坑的所述左侧壁上端,所述左悬臂部悬空于所述卸载坑上方;所述右托辊基础包括右固定部和右悬臂部,所述右悬臂部位于所述右固定部左侧且与所述右固定部相连,所述右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卸载坑的所述右侧壁上端,所述右悬臂部悬空于所述卸载坑上方,且所述左悬臂部与所述右悬臂部之间的宽度间距根据底卸式矿车车型确定且小于所述卸载坑的所述左侧壁与所述右侧壁之间的宽度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卸式卸载站卸载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托辊基础整体呈前后方向连续延伸的长条形,所述右托辊基础整体呈前后方向连续延伸的长条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卸式卸载站卸载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托辊基础顶部和所述右托辊基础顶部在同一水平高度或接近同一水平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卸式卸载站卸载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托辊基础和所述右托辊基础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卸式卸载站卸载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悬臂部的臂长和所述右悬臂部的臂长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卸式卸载站卸载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载坑的所述左侧壁与所述右侧壁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长磊,郭雷,郭相参,杜贵文,孙扬,安建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