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672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贴标机构,包括标头板、放料机构、牵引机构、剥标机构、检标机构、收料机构、以及若干导向辊;牵引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的驱动辊,位于驱动辊放料一侧的前压带组件,以及位于驱动辊收料一侧的后压带组件,前压带组件及后压带组件均包括安装于标头板上的固定轴、通过第一连杆结构铰接于固定轴上的压辊、以及配重块,压辊在重力作用下与驱动辊抵接贴合。前、后压带组件可为牵引机构提供两个不同方向的牵引摩擦力,底纸过于张紧时,还可根据张紧力逐步抬升以自动调节牵引力;贴标机构各部分运作更协调,贴标精度及效率高,并能降低电机输出功率要求;驱动辊可采用胶辊,无需设置摩擦结构及调整机构,成本及加工难度均得到降低。

A label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贴标机构
本技术涉及贴标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不干胶贴标机构。
技术介绍
常规的不干胶贴标机构包括放料机构、检标机构、牵引机构、剥标机构、收料机构及若干导向辊,其中,牵引机构由一组主动的摩擦轮组成。通常一个为橡胶辊,一个为金属辊,底纸在其间通过,为了达到所需的牵引力并能进行压紧力调节,金属辊需要进行表面加工以增大摩擦力,同时内部需要设置调节结构以调节压紧力,导致牵引机构加工及安装难度大,成本高。另外,因放料机构及收料机构与牵引机构之间为分开控制,在同步性上难以到达统一,经常出现放料机构的放料盘因转动惯性而使得底纸松弛,或收料机构与牵引机构不同步导致底纸绷断等等,这些情况会降低贴标效率、影响贴标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贴标效率高、精度高且成本低的贴标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贴标机构,包括标头板,以及装于标头板上的放料机构、牵引机构、剥标机构、检标机构、收料机构、以及若干导向辊;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的驱动辊,位于所述驱动辊放料一侧的前压带组件,以及位于所述驱动辊收料一侧的后压带组件,所述前压带组件及所述后压带组件均包括安装于所述标头板上的固定轴、通过第一连杆结构铰接于固定轴上的压辊、以及配重块,所述压辊在重力作用下与所述驱动辊抵接贴合。进一步,所述收料机构包括收料辊、以及通过第二连杆结构与所述收料辊同心铰接的调节辊;所述收料辊与所述驱动辊由同一所述电机驱动。进一步,所述放料机构包括放料盘以及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通过第三连杆结构铰接于所述标头板上的缓冲辊、以及通过第四连杆结构与所述缓冲辊连动的刹车杆,所述刹车杆跟随所述缓冲辊的摆动而制动或松开所述放料盘。进一步,所述第三连杆结构为“Z”型,包括穿设并铰接于所述标头板的第一横杆,以及安装所述缓冲辊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标头板之间还设有金属绕卷而成的复位弹片。进一步,所述第一横杆上还穿设固定有一偏心轮,所述标头板还设有一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一端与所述偏心轮活动抵接的滑块,而所述滑块的另一端设有使滑块向偏心轮一端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刹车杆固定于所述滑块上。进一步,所述标头板的一侧固定有一与所述第一横杆同心的圆环柱,所述复位弹片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及所述圆环柱上;所述标头板的侧壁开设有所述滑槽以及容置所述偏心轮的沉孔。进一步,所述剥标机构包括剥标板,所述检标机构设于所述剥标板的放料一侧。进一步,所述剥标板的一侧通过一固定杆锁固于所述标头板的一安装槽内,使得所述剥标板可微调高度及角度;所述剥标板的前端为可拆卸的刀板。进一步,所述刀板的刃口处还设有压标辊。其有益效果在于:在驱动辊放料侧及收料侧分别设置前压带组件及后压带组件,组成双牵引机构,前压带组件及后压带组件在重力作用下压紧驱动辊,为牵引机构提供两个不同方向上的牵引摩擦力,而在底纸过于张紧时,则可根据张紧力逐步抬升,从而自动调节牵引机构的牵引力,并防止底纸绷断;由于牵引机构是直接根据放料机构及收料机构的张紧力来自动调整牵引力,因此整个贴标机构各部分能更好地协调动作,相比现有的各部分分开控制的方式,贴标精度及效率都得到较大的提高;且还能更节省牵引机构的输出功率,降低电机成本;因牵引机构的摩擦力足够大,所述驱动辊可采用胶辊,且无需设置表面摩擦结构及内部调整机构,使得驱动辊成本及加工难度均得到降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贴标机构的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前压带组件及后压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收料装置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放料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缓冲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剥标机构及检标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标头板;101、滑槽;102、圆环柱;103、沉孔;2、放料机构;3、牵引机构;31、电机;32、驱动辊;33、前压带组件;34、后压带组件;301、固定轴;302、第一连杆结构;303、压辊;304、配重块;4、剥标机构;41、剥标板;411、固定杆;42、刀板;43、压标辊;5、检标机构;6、收料机构;61、收料辊;62、第二连杆结构;621、径向杆;622、轴向杆;63、调节辊;7、放料盘;71、圆盘;72、放料轴;8、缓冲装置;81、缓冲辊;82、第三连杆结构;821、第一横杆;822、第二横杆;831、偏心轮;832、滑块;833、复位弹簧;84、刹车杆;85、复位弹片;91、第一导向辊;92、第二导向辊;93、第三导向辊;94、第四导向辊;95、第五导向辊;96、第六导向辊;97、第七导向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至图6,一种贴标机构,包括标头板1,以及装于标头板1上的放料机构2、牵引机构3、剥标机构4、检标机构5、收料机构6、以及若干导向辊;放料机构2、牵引机构3、剥标机构4、检标机构5、收料机构6、以导向辊的主体部分均垂直地装设于标头板1的同一侧。导向辊设置于上述各机构之间或设置于某些机构内以改变底纸方向或对底纸进行定位,此为贴标机构的常规设置,其数量及位置可根据不同机构的位置及需要而灵活设置。参考图1及图2,所述牵引机构3包括由电机31驱动的驱动辊32,位于所述驱动辊32放料一侧的前压带组件33,以及位于所述驱动辊32收料一侧的后压带组件34,所述前压带组件33及所述后压带组件34均包括垂直地固定安装于所述标头板1上的固定轴301、通过第一连杆结构302铰接于固定轴301上的压辊303、以及配重块304,所述压辊303在重力作用下与所述驱动辊32抵接贴合;固定轴301及压辊303为平行设置,第一连杆结构30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固定轴301及压辊303铰接,为了结构稳定,通常第一连杆结构302包括分别设于固定轴301及压辊303两端的两片,而配重块304可设置于固定轴301及压辊303之间,且两端与第一连杆结构302固定。在驱动辊32放料侧及收料侧分别设置前压带组件33及后压带组件34,组成双牵引机构3,前压带组件33及后压带组件34在重力作用下压紧驱动辊32,为牵引机构3提供两个不同方向上的牵引摩擦力,而在底纸过于张紧时,则可根据张紧力逐步抬升,从而自动调节牵引机构3的牵引力,并防止底纸绷断;由于牵引机构3是直接根据放料机构2及收料机构6的张紧力来自动调整牵引力,因此整个贴标机构各部分能更好地协调动作,相比现有的各部分分开控制的方式,贴标精度及效率都得到较大的提高;且还能更节省牵引机构3的输出功率,降低电机31成本;因牵引机构3的摩擦力足够大,所述驱动辊32可采用胶辊,且无需设置表面摩擦结构及内部调整机构,使得驱动辊32成本及加工难度均得到降低。参考图3,所述收料机构6包括收料辊61、以及通过第二连杆结构62与所述收料辊61同心铰接的调节辊63;所述收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贴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标头板,以及装于标头板上的放料机构、牵引机构、剥标机构、检标机构、收料机构、以及若干导向辊;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的驱动辊,位于所述驱动辊放料一侧的前压带组件,以及位于所述驱动辊收料一侧的后压带组件,所述前压带组件及所述后压带组件均包括安装于所述标头板上的固定轴、通过第一连杆结构铰接于固定轴上的压辊、以及配重块,所述压辊在重力作用下与所述驱动辊抵接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标头板,以及装于标头板上的放料机构、牵引机构、剥标机构、检标机构、收料机构、以及若干导向辊;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的驱动辊,位于所述驱动辊放料一侧的前压带组件,以及位于所述驱动辊收料一侧的后压带组件,所述前压带组件及所述后压带组件均包括安装于所述标头板上的固定轴、通过第一连杆结构铰接于固定轴上的压辊、以及配重块,所述压辊在重力作用下与所述驱动辊抵接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机构包括收料辊、以及通过第二连杆结构与所述收料辊同心铰接的调节辊;所述收料辊与所述驱动辊由同一所述电机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机构包括放料盘以及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通过第三连杆结构铰接于所述标头板上的缓冲辊、以及通过第四连杆结构与所述缓冲辊连动的刹车杆,所述刹车杆跟随所述缓冲辊的摆动而制动或松开所述放料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贴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结构为“Z”型,包括穿设并铰接于所述标头板的第一横杆,以及安装所述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耀朝冯子权韦耀勇韦耀正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顺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