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61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加在一起的扣合散热片、型材散热器本体、均温板和热源接触板,其中所述型材散热器本体包括安装板、侧板和侧鳍片,所述安装板水平设置,所述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与所述安装板交叉的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多个侧鳍片。与传统的光模块散热相比,该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通过合理的整体结构设计,以及均温板和侧鳍片的设计,增加了散热面积,降低了接触热阻,具有传热效率高、速度快的优点,更好地解决了高功耗的插拔式光传输模块的散热问题。

A kind of heat sink of plug-in optical transmission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数据通信和电信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5G通讯的来临,光网络信息容量激增,高速宽带光模块成为当前光通信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电信运营商竞相部署100G乃至400G的网络建设,对光路由器线卡和100G/400G光模块的需求激增。相对应的,光模块在提供强大功能的同时,其自身的功耗以及与之相关的发热量也急剧增加。加上空间的紧凑性、可多次插拔的要求,以及可控的温度管理,给光模块的散热带来了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可靠、散热效率的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加在一起的扣合散热片、型材散热器本体、均温板和热源接触板,其中所述型材散热器本体包括安装板、侧板和侧鳍片,所述安装板水平设置,所述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与所述安装板交叉的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多个侧鳍片。进一步地,所述侧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侧板、第二子侧板和第三子侧板。进一步地,所述扣合散热片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散热片、第二子散热片和第三子散热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散热片、第二子散热片和第三子散热片的安装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子侧板、第二子侧板和第三子侧板一一对应。进一步地,所述热源接触板的安装位置与所述第一子散热片和第二子散热片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扣合散热片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开设有下安装槽,所述均温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安装槽内。进一步地,多个所述侧鳍片沿水平方向排列。进一步地,多个所述侧鳍片从所述侧板向外延伸。进一步地,所述均温板包括上层结构、下层结构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的中间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传统的光模块散热相比,该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通过合理的整体结构设计,以及均温板和侧鳍片的设计,增加了散热面积,降低了接触热阻,具有传热效率高、速度快的优点,更好地解决了高功耗的插拔式光传输模块的散热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爆炸图。附图标记包括:100—型材散热器本体110—安装板112—下安装槽120—侧板121—第一子侧板122—第二子侧板123—第三子侧板130—侧鳍片200—均温板210—上层结构220—中间结构230—下层结构300—扣合散热片310—第一子散热片320—第二子散热片330—第三子散热片400—热源接触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图3,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该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加在一起的扣合散热片300、型材散热器本体100、均温板200和热源接触板400,其中所述型材散热器本体100包括安装板110、侧板120和侧鳍片130,所述安装板110水平设置,所述安装板110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与所述安装板110交叉的侧板120,所述侧板120上设置有多个侧鳍片130。以下对上述各个组成部分分别作进一步详细介绍。型材散热器本体100是该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的主体,扣合散热片300、均温板200和热源接触板400均固定安装在型材散热器本体100。具体地,型材散热器本体100包括安装板110、侧板120和侧鳍片130。优选地,型材散热器本体100是采用铝挤工艺制成的,先挤型出素材,然后再根据结构使用加工设备加工至需要的尺寸,最终得到型材散热器本体100。其中,侧板120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侧板12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侧板121、第二子侧板122和第三子侧板123。优选地,第一子侧板121、第二子侧板122和第三子侧板123分别有两个,对称地竖直固定在安装板110的左右两侧。优选地,第一子侧板121、第二子侧板122、第三子侧板123与安装板110一体成型。侧板12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侧鳍片130,且多个所述侧鳍片130沿水平方向排列,从所述侧板120向外延伸。所述扣合散热片300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10的上表面。扣合散热片300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扣合散热片30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散热片310、第二子散热片320和第三子散热片330。扣合散热片300一般由铝材质制成,也可以采用铜制成,通过冲压工艺制造。所述第一子散热片310、第二子散热片320和第三子散热片330的安装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子侧板121、第二子侧板122和第三子侧板123一一对应。本技术不限制第一子散热片310、第二子散热片320和第三子散热片330以及第一子侧板121、第二子侧板122和第三子侧板123的具体长度,它们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如图3所示,所述热源接触板400的安装位置与所述第一子散热片310和第二子散热片320相对应。热源接触板400的材质优选为铜,也可以采用铝,通过机加工艺制造而成。所述安装板110的下表面开设有下安装槽112,所述均温板200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安装槽112内。均温板200是利用汽液两相相变原理制造的超导热元器件,壳体为铜。所述均温板200包括上层结构210、下层结构230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层结构210和下层结构230的中间结构220。间结构220填充毛细层以及工作液体,周边焊接后,抽真空状态后,再进行密封。均温板200可以快速的把高热流密度区域的热量传导到低热流密度区域。生产时,把均温板200的一面刷涂焊料,然后放入型材散热器本体100的下安装槽112内;把扣合散热片300的焊接面刷涂焊料;把热源接触板400的焊接面刷涂焊料;在生产夹治具中,依次放入型材散热器本体100、刷涂了焊料的均温板200、刷涂了焊料的扣合散热片300和刷涂了焊料的热源接触板400;零件放置完毕后,锁好生产夹治具;进入软钎焊炉内进行焊接;焊接好后,从生产夹治具中把产品拿出来,即是本技术专利所述的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加在一起的扣合散热片(300)、型材散热器本体(100)、均温板(200)和热源接触板(400),其中所述型材散热器本体(100)包括安装板(110)、侧板(120)和侧鳍片(130),所述安装板(110)水平设置,所述安装板(110)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与所述安装板(110)交叉的侧板(120),所述侧板(120)上设置有多个侧鳍片(1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加在一起的扣合散热片(300)、型材散热器本体(100)、均温板(200)和热源接触板(400),其中所述型材散热器本体(100)包括安装板(110)、侧板(120)和侧鳍片(130),所述安装板(110)水平设置,所述安装板(110)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与所述安装板(110)交叉的侧板(120),所述侧板(120)上设置有多个侧鳍片(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2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侧板(121)、第二子侧板(122)和第三子侧板(1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散热片(30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散热片(310)、第二子散热片(320)和第三子散热片(3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拔式光传输模块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散热片(310)、第二子散热片(320)和第三子散热片(330)的安装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子侧板(121)、第二子侧板(122)和第三子侧板(123)一一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革委柯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