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旁路软启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387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旁路软启动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控制面板,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流检测互感器、可控硅以及变压器,所述壳体上设有输入引脚和输出引脚,所述输入引脚一端与可控硅连接,所述输出引脚一端与可控硅连接,所述电流检测互感器以及变压器均与输入引脚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流检测互感器、可控硅以及变压器均与电路板连接,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单相直流接触器,所述单相直流接触器的输入端与可控硅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输出引脚连接,所述单相直流接触器还与电路板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旁路软启动器,将单相直流接触器安装到壳体内,使得该软启动器布局合理,接线合理,安装方便。

A built-in bypass soft sta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旁路软启动器
本技术涉及电机控制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置旁路软启动器。
技术介绍
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时的电流可达到额定电流的6-7倍,对电网的瞬间冲击非常大,因此实际使用中,一般采用软启动器实现整个启动过程中无冲击而平滑的启动电机。软启动器是一种集电机软启动、软停车、轻载节能和多种保护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电机控制装置。但是现有市场上的软启动器一般将单相直流接触器设置在壳体外,这样造成软启动器体积大,接线复杂,容易接错线,在安装时也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旁路软启动器,将单相直流接触器安装到壳体内,使得该软启动器布局合理,接线合理,安装方便,体积变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内置旁路软启动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控制面板,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流检测互感器、可控硅以及变压器,所述壳体上设有输入引脚和输出引脚,所述输入引脚一端延伸至壳体内且与可控硅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壳体外,所述输出引脚一端延伸至壳体内且与可控硅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壳体外,所述电流检测互感器以及变压器均与输入引脚连接,所述壳体内侧壁上设有与控制面板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流检测互感器、可控硅以及变压器均与电路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单相直流接触器,所述电流检测互感器、可控硅、单相直流接触器以及变压器沿输入引脚至输出引脚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单相直流接触器的输入端与可控硅的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输出引脚连接,所述单相直流接触器还与电路板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单相直流接触器安装到壳体内,使得软启动器内接线合理,不杂乱,且电流检测互感器、可控硅、单相直流接触器以及变压器沿输入引脚至输出引脚方向依次设置,使得壳体内布局合理,安装方便,整体体积变小。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可控硅的输入端与单相直流接触器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单相直流接触器与输出引脚之间通过导电片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通过导线连接可以提高导电率,且连接方便,通过导电片连接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内位于可控硅的下方设有散热片,所述壳体上对应散热片位置设有若干个第一散热孔。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散热片的设置用于将可控硅所产生的热量快速散掉,防止可控硅过热烧毁,第一散热孔的设置可进一步的散热,将壳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防止壳体内的温度过高。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变压器设置在单相直流接触器与壳体的内侧壁之间,且变压器侧向安装在壳体内。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合理利用壳体内的空间,进一步节省壳体空间,使得软启动器的整体体积小,不占用空间。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底座以及上盖,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上盖的外侧面,所述电路板设置在上盖的内侧面,所述底座内设有安装座,所述可控硅以及单相直流接触器均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内设有与第一散热孔相通的中空部,所述散热片设置在中空部,所述安装座与底座侧壁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安装腔,所述变压器安装在安装腔内,且与底座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腔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二散热孔。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壳体可拆卸连接,方便拆装,方便对内部部件进行安装、更换,安装座以及安装腔的设置,使得壳体内的结构布局合理,使得各个部件不杂乱,第二散热孔的设置使得壳体内的温度不会过高,提高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内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各部件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底座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一种内置旁路软启动器,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上的控制面板2,所述壳体1内设有电流检测互感器3、可控硅4以及变压器5,所述壳体1上设有输入引脚6和输出引脚7,所述输入引脚6一端延伸至壳体1内且与可控硅4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所述输出引脚7一端延伸至壳体1内且与可控硅4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所述电流检测互感器3以及变压器5均与输入引脚6连接,所述壳体1内侧壁上设有与控制面板2连接的电路板8,所述电流检测互感器3、可控硅4以及变压器5均与电路板8连接,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单相直流接触器9,所述电流检测互感器3、可控硅4、单相直流接触器9以及变压器5沿输入引脚6至输出引脚7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单相直流接触器9的输入端与可控硅4的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输出引脚7连接,所述单相直流接触器9还与电路板8连接,将单相直流接触器9安装到壳体1内,使得软启动器内接线合理,不杂乱,用户无需自行选配外置单相直流接触器9,且电流检测互感器3、可控硅4、单相直流接触器9以及变压器5沿输入引脚6至输出引脚7方向依次设置,使得壳体1内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安装方便,整体体积变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控硅4的输入端与单相直流接触器9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导线外周还套设有保护套10,保护套10采用尼龙绳制成,保护套10的外周还设有绝缘层,用于防火防漏电,通过导线连接可以提高导电率,且连接方便,不占用空间,接线更加方便,所述单相直流接触器9与输出引脚7之间通过导电片11连接,通过导电片11连接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导电片11呈“Z”字形设置,合理利用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内位于可控硅4的下方设有散热片12,所述壳体1上对应散热片12位置设有若干个第一散热孔13,散热片12的设置用于将可控硅4所产生的热量快速散掉,防止可控硅4过热烧毁,第一散热孔13的设置可进一步的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将壳体1内的热量散发出去,防止壳体1内的温度过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5设置在单相直流接触器9与壳体1的内侧壁之间,且变压器5侧向安装在壳体1内,合理利用壳体1内的空间,进一步节省壳体空间,使得软启动器的整体体积小,不占用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可拆卸连接底座14以及上盖15,所述控制面板2设置在上盖15的外侧面,所述电路板8设置在上盖15的内侧面,所述底座14内设有安装座141,所述可控硅4以及单相直流接触器9均固定安装在安装座141上,所述安装座141内设有与第一散热孔13相通的中空部1411,所述散热片12设置在中空部1411,所述安装座141与底座14侧壁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安装腔16,所述变压器5安装在安装腔16内,且与底座14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腔16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二散热孔161,壳体1可拆卸连接,方便拆装,方便对内部部件进行安装、更换,安装座141以及安装腔16的设置,使得壳体1内的结构布局合理,使得各个部件不杂乱,第二散热孔161的设置使得壳体1内的温度不会过高,提高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旁路软启动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控制面板,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流检测互感器、可控硅以及变压器,所述壳体上设有输入引脚和输出引脚,所述输入引脚一端延伸至壳体内且与可控硅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壳体外,所述输出引脚一端延伸至壳体内且与可控硅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壳体外,所述电流检测互感器以及变压器均与输入引脚连接,所述壳体内侧壁上设有与控制面板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流检测互感器、可控硅以及变压器均与电路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单相直流接触器,所述电流检测互感器、可控硅、单相直流接触器以及变压器沿输入引脚至输出引脚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单相直流接触器的输入端与可控硅的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输出引脚连接,所述单相直流接触器还与电路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旁路软启动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控制面板,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流检测互感器、可控硅以及变压器,所述壳体上设有输入引脚和输出引脚,所述输入引脚一端延伸至壳体内且与可控硅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壳体外,所述输出引脚一端延伸至壳体内且与可控硅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壳体外,所述电流检测互感器以及变压器均与输入引脚连接,所述壳体内侧壁上设有与控制面板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流检测互感器、可控硅以及变压器均与电路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单相直流接触器,所述电流检测互感器、可控硅、单相直流接触器以及变压器沿输入引脚至输出引脚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单相直流接触器的输入端与可控硅的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输出引脚连接,所述单相直流接触器还与电路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旁路软启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的输入端与单相直流接触器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单相直流接触器与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罗卡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