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次侧主动组件整合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384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二次侧主动组件整合模块,包含:脉宽调变控制器,电连接一一次侧回授接脚;功率开关,二端分别电连接一第一及第二功率开关接脚,且受所述脉宽调变控制器控制;高压启动单元,电连接于功率开关及一电源输入接脚,电源输入接脚电连接脉宽调变控制器以提供电源;整流开关,二端分别电连接一第一及第二整流开关接脚,且受同步整流控制器控制;利用上述组件将电源转换器的一二次侧的主动组件整合于一封装结构内,减少外接电子组件数量提高产品稳定度,增加布线设计弹性。

Primary and secondary active component integration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二次侧主动组件整合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主动组件整合模块,特指一种电源转换器的一二次侧主动组件整合模块。
技术介绍
电源转换装置为大量应用于工业及生活领域的常见装置,所述电源转换装置将一外部电源转换为一电子装置所需的电源并输出,以供所述电子装置使用。请参阅图6所示,一常见的电源转换器一般来说包含一一次侧电路、一变压器T及一二次侧电路,所述一次侧电路包含交流输入端AC1、C2、一整流器41、一脉宽调变控制器42、一功率开关M1等,所述二次侧电路则包含整流开关M2、同步整流控制器43,将由变压器输出的转换交流电压进行整流稳压后由一直流输出端输出,所述直流输出端则供电连接电子装置的一负载电路。此外,在电源转换装置中所述一次侧电路及所述二次侧电路之间的回授设计上,又可分为一次侧回授控制及二次侧回授控制。一次侧回授控制为直接根据一次侧电路输入变压器的电压回授进行输入控制,其优点是减少二次侧电路的组件数量,缺点则是输出电压较不精准。图6所示则为一二次侧回授的架构,进一步包含一隔离器44,二次侧回授是根据二次侧电路的输出电压通过所述隔离器44回授至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二次侧主动组件整合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功率开关,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控制端,所述功率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一第一功率开关接脚,所述第二端电连接一第二功率开关接脚;/n一高压启动单元,电连接于所述功率开关的第一端及一第一电源输入接脚之间;/n一脉宽调变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的控制端及第二端、一第一电源输入接脚、一一次侧回授接脚;/n一整流开关,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控制端,所述整流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一第一整流开关接脚,所述整流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一第二整流开关接脚;/n一同步整流控制器,电连接一第二电源输入接脚及所述整流开关的控制端;/n所述功率开关、所述高压启动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二次侧主动组件整合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功率开关,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控制端,所述功率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一第一功率开关接脚,所述第二端电连接一第二功率开关接脚;
一高压启动单元,电连接于所述功率开关的第一端及一第一电源输入接脚之间;
一脉宽调变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的控制端及第二端、一第一电源输入接脚、一一次侧回授接脚;
一整流开关,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控制端,所述整流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一第一整流开关接脚,所述整流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一第二整流开关接脚;
一同步整流控制器,电连接一第二电源输入接脚及所述整流开关的控制端;
所述功率开关、所述高压启动单元、所述脉宽调变控制器、所述整流开关和所述同步整流控制器是整合在同一个封装结构内,所述第一功率开关接脚、所述第二功率开关接脚、所述第一整流开关接脚、所述第二整流开关接脚、所述一次侧回授接脚、所述第一电源输入接脚及所述第二电源输入接脚露出于所述封装结构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二次侧主动组件整合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隔离器,设置于所述封装结构内,所述隔离器连接在一二次侧回授接脚和所述脉宽调变控制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二次侧主动组件整合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隔离器,设置于所述封装结构内,所述隔离器连接在所述同步整流控制器和所述脉宽调变控制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二次侧主动组件整合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一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斌莫金兴李金桥
申请(专利权)人:康舒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