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196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包括限流本体和套设连接于所述限流本体外的伞状突出部,所述伞状突出部远离所述限流本体的一端与环形支撑板相连接,所述环形支撑板套设连接于所述限流本体外。本申请的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环形支撑板分别与伞状突出部远离所述限流本体的一端和限流本体相连接,来支撑伞状突出部,以增加伞状突出部的抗变形能力,从而减小伞状突出部因撞击而变形的程度,进而更好地保证伞状突出部增大避雷针的导流强度的效果。

A current limiting lightning rod with large curr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
本技术涉及防雷
,特别是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
技术介绍
目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的限流本体外侧通常会套设连接伞状突出部,来增大避雷针的导流强度。如图1所示,现有的伞状突出部13普遍为板状结构,并加工成环形,且套设连接于限流本体1外侧,伞状突出部13朝向底部安装基座一侧倾斜。但是上述结构在运输或者外力碰撞过程中,所示伞状突出部13会因撞击而变形,使得伞状突出部13边沿各部分至限流本体1距离各不相同,在使用过程中会严重影响伞状突出部13增大避雷针的导流强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所示伞状突出部会因撞击而变形,使得伞状突出部边沿各部分至限流本体距离各不相同,在使用过程中会严重影响伞状突出部增大避雷针的导流强度的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通过加强结构来增加伞状突出部的抗变形能力,从而减小伞状突出部因撞击而变形的程度,进而更好地保证伞状突出部增大避雷针的导流强度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包括限流本体和套设连接于所述限流本体外的伞状突出部,所述伞状突出部远离所述限流本体的一端与环形支撑板相连接,所述环形支撑板套设连接于所述限流本体外。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环形支撑板分别与伞状突出部远离所述限流本体的一端和限流本体相连接,来支撑伞状突出部,以增加伞状突出部的抗变形能力,从而减小伞状突出部因撞击而变形的程度,进而更好地保证伞状突出部增大避雷针的导流强度的效果。优选地,所述环形支撑板、所述伞状突出部和所述限流本体围成环形空腔。环形支撑板、伞状突出部和限流本体形成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环形空间结构,其相比较单独的伞状突出部来说,增加了伞状突出部的抗变形能力,从而减小伞状突出部因撞击而变形的程度,进而更好地保证伞状突出部增大避雷针的导流强度的效果。同时,环形空腔的存在,使得环形支撑板和伞状突出部组成的结构在收到外力冲击时,有一定的缓冲空间,相比于实心结构,大大减少了环形支撑板和伞状突出部组成的实心结构在收到外力冲击时,限流本体收到的冲击,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限流本体的直线度,进而更好地保证了本申请所述的避雷针的避雷效果。优选地,所述伞状突出部与所述环形空腔相接触的侧面上设置有环状凸起部,所述环状凸起部套设在所述限流本体外,所述环状凸起部内侧悬空设置。伞状突出部的内侧与限流本体相连接,伞状突出部的外侧与环形支撑板相连接,而此时,伞状突出部中部位置的抗变形能力最弱,故在伞状突出部中部位置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环状凸起部,所述环状凸起部套设在所述限流本体外,以增加伞状突出部中部位置的抗变形能力,同时,所述环状凸起部内侧悬空设置,使得环形支撑板和伞状突出部组成的结构在收到外力冲击时,有一定的缓冲空间,相比于实心结构,大大减少了环形支撑板和伞状突出部组成的实心结构在收到外力冲击时,限流本体收到的冲击,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限流本体的直线度,进而更好地保证了本申请所述的避雷针的避雷效果。优选地,所述伞状突出部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伞状突出部沿所述限流本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伞状突出部外侧面与所述环形支撑板的外侧面的相交处设置有圆角。优选地,所述环形支撑板与所述限流本体相垂直。优选地,所述限流本体包括支撑芯棒和包裹于所述支撑芯棒侧壁外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分别与所述伞状突出部和所述环形支撑板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环形支撑板与所述伞状突出部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环形支撑板、所述伞状突出部和所述绝缘层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伞状突出部、所述环形支撑板和所述绝缘层均为半导体硅橡胶材质构件。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具有一定厚度的半导体硅橡胶制成的绝缘层充当电阻材料,其雷电流通流能力大;雷电流通过后,所述避雷针具有自恢复功能。优选地,所述绝缘层厚度为6-8mm。优选地,所述绝缘层电阻为60-80kΩ。优选地,所述限流本体上部连接有接闪器,所述限流本体上部连接有安装基座。优选地,所述接闪器、所述限流本体和所述安装基座的总长度为0.5-5m。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申请的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环形支撑板分别与伞状突出部远离所述限流本体的一端和限流本体相连接,来支撑伞状突出部,以增加伞状突出部的抗变形能力,从而减小伞状突出部因撞击而变形的程度,进而更好地保证伞状突出部增大避雷针的导流强度的效果。2、本申请的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在伞状突出部中部位置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环状凸起部,所述环状凸起部套设在所述限流本体外,以增加伞状突出部中部位置的抗变形能力,同时,所述环状凸起部内侧悬空设置,使得环形支撑板和伞状突出部组成的结构在收到外力冲击时,有一定的缓冲空间,相比于实心结构,大大减少了环形支撑板和伞状突出部组成的实心结构在收到外力冲击时,限流本体收到的冲击,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限流本体的直线度,进而更好地保证了本申请所述的避雷针的避雷效果。3、本申请的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具有一定厚度的半导体硅橡胶制成的绝缘层充当电阻材料,其雷电流通流能力大;雷电流通过后,所述避雷针具有自恢复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伞状突出部普的结构及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I处局部剖面图。图标:1-限流本体;11-支撑芯棒;12-绝缘层;13-伞状突出部;131-环状凸起部;14-环形空腔;15-环形支撑板;2-接闪器;3-安装基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2和3所示,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能够适应铁路、通信、电力等到行业及重要的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其在建筑物或铁塔上装设而成,建筑物或铁塔通过与本技术可靠电气连接而作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其包括限流本体1和套设连接于所述限流本体1外的伞状突出部13,所述伞状突出部13远离所述限流本体1的一端与环形支撑板15相连接,所述环形支撑板15套设连接于所述限流本体1外,所述环形支撑板15、所述伞状突出部13和所述限流本体1围成环形空腔14。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所述伞状突出部13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伞状突出部13沿所述限流本体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所述伞状突出部13外侧面与所述环形支撑板15的外侧面的相交处设置有圆角。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所述环形支撑板15与所述限流本体1相垂直。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大通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包括限流本体(1)和套设连接于所述限流本体(1)外的伞状突出部(13),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状突出部(13)远离所述限流本体(1)的一端与环形支撑板(15)相连接,所述环形支撑板(15)套设连接于所述限流本体(1)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包括限流本体(1)和套设连接于所述限流本体(1)外的伞状突出部(13),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状突出部(13)远离所述限流本体(1)的一端与环形支撑板(15)相连接,所述环形支撑板(15)套设连接于所述限流本体(1)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撑板(15)、所述伞状突出部(13)和所述限流本体(1)围成环形空腔(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状突出部(13)与所述环形空腔(14)相接触的侧面上设置有环状凸起部(131),所述环状凸起部(131)套设在所述限流本体(1)外,所述环状凸起部(131)内侧悬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状突出部(13)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伞状突出部(13)沿所述限流本体(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通流的限流避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桃聂春熊洁向志华段永奇吴浠桥吴桦林王永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瑞云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