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及智能烟雾感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3799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及智能烟雾感应器,该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和微控器,所述微控器耦合电连接由其控制工作的烟雾传感模块、自检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及报警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锂电池电连接,并用于将锂电池提供的电压转换为供所述烟雾感应器工作的电压,所述微控器能控制所述烟雾传感模块对所述烟雾感应器的迷宫烟腔内的烟雾和/或由所述自检模块发出的模拟烟雾信号进行检测,并根据所述烟雾传感模块获取的烟雾状态或模拟烟雾信号控制所述报警模块发声报警和控制所述状态指示模块发光指示。

Control circuit of smoke sensor and intelligent smoke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及智能烟雾感应器
本技术涉及智能家具
,尤其涉及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及智能烟雾感应器。
技术介绍
目前智能烟雾感应器较多都未设置自检电路。而设置自检电路的智能烟雾感应器在做自检时,只能检测微控器和周边线路工作是否正常,烟腔里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是否能正常工作是无法判断的,只能靠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的自身品质来保证,这样的自检是有瑕疵的,即时通过了自检也无法保证产品功能是正常的。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存在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设计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及智能烟雾感应器,其在迷宫烟雾腔内增加了一对红外发射和接收发射管,配合自检电路,实现模拟实际的使用状态对智能烟雾感应器进行自检,保证可靠性。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和微控器,所述微控器耦合电连接由其控制工作的烟雾传感模块、自检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及报警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锂电池电连接,并用于将锂电池提供的电压转换为供所述烟雾感应器工作的电压,所述微控器能控制所述烟雾传感模块对所述烟雾感应器的迷宫烟雾腔内的烟雾和/或由所述自检模块发出的模拟烟雾信号进行检测,并根据所述烟雾传感模块获取的烟雾状态或模拟烟雾信号控制所述报警模块发声报警和控制所述状态指示模块发光指示。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微控器为BL5980单片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由限流电阻R1和电容C1和电容C2组成的RC滤波电路,所述限流电阻R1与电容C1的电连接点与所述锂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1与电容C2的电连接点与所述BL5980控制器的电源端口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由电感L1和肖特基二极管D1组成的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用于将锂电池的电压整流稳压为供所述状态指示模块工作的电压。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为MBR2535二极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烟雾传感模块包括设在所述烟雾感应器的迷宫烟雾腔内的红外发光二极管D2和光敏二极管D3;其中,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BL5980控制器的红外充电端口IRCAP电连接,其阴极电连接所述BL5980控制器的红外发射控制端口IRED;所述光敏二极管D3的阳极和阴极分别电连接所述BL5980控制器的光敏控制正端口IRP和光敏控制负端口IRN。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自检模块包括设在所述烟雾感应器的迷宫烟雾腔内的红外发光二极管D6和光敏二极管D7,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D6在所述迷宫烟雾腔内被设置为使得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D6发出的红外光能被所述光敏二极管D3检测到;所述光敏二极管D7在所述迷宫烟雾腔内被设置为使得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D2发出的红外光能被所述光敏二极管D7检测到;其中,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D6和所述光敏二极管D7的阳极均与所述BL5980控制器的电源端口电连接,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D6和所述光敏二极管D7的阴极则串联电阻后分别与驱动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基极电连接,所述驱动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则串联按键开关K2对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D2和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D6均为VTE1063二极管或IR33C二极管,所述光敏二极管D3和所述光敏二极管D7均为2CU系列光敏二极管或2DU系列光敏二极管,所述驱动三极管Q1为2SC1890三极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压电蜂鸣器SP,所述压电蜂鸣器SP配合周边电阻电容与所述BL5980控制器耦合电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状态指示模块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4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5,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4的阳极串联电阻R6与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电连接,其阴极电连接所述BL5980控制器的开漏输出端口RLED,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串联电阻R7与所述BL5980控制器的红外充电端口IRCAP电连接,其阴极电连接所述BL5980控制器的开漏输出端口GLED。本技术的控制电路工作时,通过在迷宫烟雾腔内增加的一对红外发射和接收发射管,配合自检电路,实现模拟实际的使用状态对智能烟雾感应器进行自检,保证可靠性。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智能烟雾感应器,包括控制板和迷宫烟雾腔,所述控制板上设有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且所述的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的烟雾传感模块设在所述迷宫烟雾腔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智能烟雾感应器的迷宫烟雾腔内烟雾感应模块和自检模块的红外管和光敏管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烟雾感应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智能烟雾感应器的迷宫烟雾腔内烟雾感应模块和自检模块的红外管和光敏管的安装示意图。该智能烟雾感应器通过在迷宫烟雾腔内增设一对红外发射和接收发射管,配合新设计的自检电路,可实现模拟实际的使用状态对装置进行自检,保证了自检的可靠性。附图2为本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和微控器,所述微控器耦合电连接由其控制工作的烟雾传感模块、自检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及报警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锂电池电连接,并用于将锂电池提供的电压转换为供所述烟雾感应器工作的电压,所述微控器能控制所述烟雾传感模块对所述烟雾感应器的迷宫烟雾腔内的烟雾和/或由所述自检模块发出的模拟烟雾信号进行检测,并根据所述烟雾传感模块获取的烟雾状态或模拟烟雾信号控制所述报警模块发声报警和控制所述状态指示模块发光指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和微控器,所述微控器耦合电连接由其控制工作的烟雾传感模块、自检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及报警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锂电池电连接,并用于将锂电池提供的电压转换为供所述烟雾感应器工作的电压,所述微控器能控制所述烟雾传感模块对所述烟雾感应器的迷宫烟雾腔内的烟雾和/或由所述自检模块发出的模拟烟雾信号进行检测,并根据所述烟雾传感模块获取的烟雾状态或模拟烟雾信号控制所述报警模块发声报警和控制所述状态指示模块发光指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器为BL5980单片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由限流电阻R1和电容C1和电容C2组成的RC滤波电路,所述限流电阻R1与电容C1的电连接点与所述锂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1与电容C2的电连接点与所述BL5980控制器的电源端口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由电感L1和肖特基二极管D1组成的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用于将锂电池的电压整流稳压为供所述状态指示模块工作的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为MBR2535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传感模块包括设在所述烟雾感应器的迷宫烟雾腔内的红外发光二极管D2和光敏二极管D3;其中,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BL5980控制器的红外充电端口IRCAP电连接,其阴极电连接所述BL5980控制器的红外发射控制端口IRED;所述光敏二极管D3的阳极和阴极分别电连接所述BL5980控制器的光敏控制正端口IRP和光敏控制负端口IR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检模块包括设在所述烟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选华赵迎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满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