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及智能烟雾感应器
本技术涉及智能家具
,尤其涉及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及智能烟雾感应器。
技术介绍
目前智能烟雾感应器较多都未设置自检电路。而设置自检电路的智能烟雾感应器在做自检时,只能检测微控器和周边线路工作是否正常,烟腔里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是否能正常工作是无法判断的,只能靠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的自身品质来保证,这样的自检是有瑕疵的,即时通过了自检也无法保证产品功能是正常的。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存在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设计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及智能烟雾感应器,其在迷宫烟雾腔内增加了一对红外发射和接收发射管,配合自检电路,实现模拟实际的使用状态对智能烟雾感应器进行自检,保证可靠性。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和微控器,所述微控器耦合电连接由其控制工作的烟雾传感模块、自检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及报警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锂电池电连接,并用于将锂 ...
【技术保护点】
1.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和微控器,所述微控器耦合电连接由其控制工作的烟雾传感模块、自检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及报警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锂电池电连接,并用于将锂电池提供的电压转换为供所述烟雾感应器工作的电压,所述微控器能控制所述烟雾传感模块对所述烟雾感应器的迷宫烟雾腔内的烟雾和/或由所述自检模块发出的模拟烟雾信号进行检测,并根据所述烟雾传感模块获取的烟雾状态或模拟烟雾信号控制所述报警模块发声报警和控制所述状态指示模块发光指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和微控器,所述微控器耦合电连接由其控制工作的烟雾传感模块、自检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及报警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锂电池电连接,并用于将锂电池提供的电压转换为供所述烟雾感应器工作的电压,所述微控器能控制所述烟雾传感模块对所述烟雾感应器的迷宫烟雾腔内的烟雾和/或由所述自检模块发出的模拟烟雾信号进行检测,并根据所述烟雾传感模块获取的烟雾状态或模拟烟雾信号控制所述报警模块发声报警和控制所述状态指示模块发光指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器为BL5980单片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由限流电阻R1和电容C1和电容C2组成的RC滤波电路,所述限流电阻R1与电容C1的电连接点与所述锂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1与电容C2的电连接点与所述BL5980控制器的电源端口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由电感L1和肖特基二极管D1组成的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用于将锂电池的电压整流稳压为供所述状态指示模块工作的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为MBR2535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传感模块包括设在所述烟雾感应器的迷宫烟雾腔内的红外发光二极管D2和光敏二极管D3;其中,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BL5980控制器的红外充电端口IRCAP电连接,其阴极电连接所述BL5980控制器的红外发射控制端口IRED;所述光敏二极管D3的阳极和阴极分别电连接所述BL5980控制器的光敏控制正端口IRP和光敏控制负端口IR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雾感应器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检模块包括设在所述烟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选华,赵迎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满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