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锁以及指纹锁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3755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指纹锁以及指纹锁控制系统,指纹锁包括通信电路、控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控制电路分别与通信电路、红外发射电路连接;控制电路通过通信电路与智能终端无线连接,并接收智能终端发出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包括距离控制指令、感应时间控制指令;控制电路根据控制指令向红外发射电路发送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以控制红外发射电路调节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电流,改变指纹锁的检测距离和感应时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调节指纹锁的检测范围,提高检测精度、降低出现误报警的概率,并利用对感应时间的调节减少了指纹锁的功耗,延长了指纹锁工作时间,满足了用户需求。

Fingerprint lock and fingerprint lock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指纹锁以及指纹锁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锁以及指纹锁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安防意识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的机械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保护单位和家庭财产安全的需要。随着大型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智能锁替代机械锁已经是现在发展的一个趋势。在现有技术中,智能锁往往只具备根据人员指令或密码开锁的功能,并不能对外部进行主动检测,即使有主动检测功能的智能锁也只能检测固定范围的目标,难以调节检测范围,容易出现误报警,而且无法调节检测时间,功耗大,造成指纹锁工作时间短,难以满足用户对指纹锁长时间工作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指纹锁以及指纹锁控制系统,通过智能终端向指纹锁发送控制指令,控制电路根据该控制指令发送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利用该PWM信号调节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电流从而实现对指纹锁检测范围,能够调节指纹锁的检测范围,提高检测精度、降低出现误报警的概率,并利用对感应时间的调节减少了指纹锁的功耗,延长了指纹锁工作时间,满足了用户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指纹锁,所述指纹锁包括通信电路、控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通信电路、红外发射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通信电路与智能终端无线连接,并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出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距离控制指令、感应时间控制指令;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发送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以控制所述红外发射电路调节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电流,改变所述指纹锁的检测距离和感应时间。进一步地,所述指纹锁还包括红外接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红外接收电路连接,通过所述红外接收电路接收反射的红外光信号,并根据所述红外光信号识别预设目标。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接收电路包括第一红外线接收头,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头的第三端口与指纹锁的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二端口接地,第一端口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反射的红外光信号。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接收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第二端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接收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头的第三端口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接收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电阻、第六电阻、第八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源极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漏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指纹锁还包括报警电路,所述报警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红外光信号识别到预设目标时,通过所述报警电路报警,并利用所述通信电路向智能终端发送警报信息。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包括红外发射管、第一开关管,所述红外发射管的正极与所述指纹锁的电池的正极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接地,栅极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通过所述栅极接收所述控制电路发送的所述PWM信号。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发射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五电阻、第七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红外发射管的正极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接地。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指纹锁控制系统,所述指纹锁控制系统包括智能终端、指纹锁;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指纹锁连接,通过所述智能终端向所述指纹锁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指纹锁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指纹锁。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智能终端向指纹锁发送控制指令,控制电路根据该控制指令发送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利用该PWM信号调节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电流从而实现对指纹锁检测范围,能够调节指纹锁的检测范围,提高检测精度、降低出现误报警的概率,并利用对感应时间的调节减少了指纹锁的功耗,延长了指纹锁工作时间,满足了用户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指纹锁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指纹锁的红外接收电路和红外发射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指纹锁一实施例的信息传输图;图4为本技术指纹锁控制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中:1、通信电路;2、红外发射电路;3、控制电路;4、红外接收电路;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Q1、第一开关管;Q2、第二开关管;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IR1、红外发射管;REC1、第一红外线接收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其中,图1为本技术指纹锁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指纹锁的红外接收电路和红外发射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指纹锁一实施例的信息传输图。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指纹锁作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指纹锁包括通信电路1、控制电路3、红外发射电路2,控制电路3分别与通信电路1、红外发射电路2连接;控制电路3通过通信电路1与智能终端无线连接,并接收智能终端发出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包括距离控制指令、感应时间控制指令;控制电路3根据控制指令向红外发射电路2发送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以控制红外发射电路2调节红外发射管IR1的工作电流,改变指纹锁的检测距离和感应时间。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电路1为WiFi电路,在其他实施例中,通信电路1还可以为蓝牙电路、NFC电路以及其其他无线通信电路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电路3为MCU控制器,该MCU控制器的IO根据接收的控制指令输出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为SOC、单片机、CPU以及其他智能芯片。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为手机,在其他实施例中,智能终端还可以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表以及其他能够与指纹锁无线连接并传输信息的智能器件。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通过安装在智能终端上的应用接收输入的指纹控制指令,并向指纹锁传输控制指令。在其他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也可以接收其他智能终端传输的指纹控制指令,并将指纹控制指令转换为指纹锁能够识别的控制指令,将该控制指令传输给指纹锁。在本实施例中,红外发射电路2包括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锁包括通信电路、控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通信电路、红外发射电路连接;/n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通信电路与智能终端无线连接,并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出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距离控制指令、感应时间控制指令;/n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发送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以控制所述红外发射电路调节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电流,改变所述指纹锁的检测距离和感应时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锁包括通信电路、控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通信电路、红外发射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通信电路与智能终端无线连接,并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出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距离控制指令、感应时间控制指令;
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发送相应占空比的PWM信号以控制所述红外发射电路调节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电流,改变所述指纹锁的检测距离和感应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锁还包括红外接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红外接收电路连接,通过所述红外接收电路接收反射的红外光信号,并根据所述红外光信号识别预设目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电路包括第一红外线接收头,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头的第三端口与指纹锁的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二端口接地,第一端口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反射的红外光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第二端接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头的第三端口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汉标王妙玉童威云王义伍房林李海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