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雨松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试行车记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3754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试行车记录仪,包括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壳体、连接杆、第一轴承、活动杆、第二轴承、稳定机构和限位机构的配合使用,通过稳定机构的使用,可以使活动杆稳定移动,通过第一轴承和连接杆的使用,可以使机体的底部围绕第一轴承发生偏转,通过限位机构的使用,可以使机体的角度调节至指定的位置时不会发生晃动的现象,解决了现有行车记录仪在调节角度时,通常使用者将双手握持行车记录仪进行调节,容易导致行车记录仪的角度倾斜位置出现偏差,不仅摄像的位置不精确,而且使用者在观察行车记录仪时也容易出现模糊偏光的现象的问题,该可调试行车记录仪,具备调节角度精确便捷的优点,值得推广。

A kind of adjustable tachograp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试行车记录仪
本技术属于行车记录仪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试行车记录仪。
技术介绍
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喜欢自驾游的人,还可以用它来记录征服艰难险阻的过程,开车时边走边录像,同时把时间、速度、所在位置都记录在录像里,相当“黑匣子”,也可在家用作DV拍摄生活乐趣,或者作为家用监控使用,平时还可以做停车监控,安装行车记录仪,视频资料不可以裁剪,如果裁剪,在责任事故发生后则无法提供帮助,也是为了防止现在社会那些不可避免的碰瓷行为。行车记录仪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对摄像的角度进行调试,在调试至指定的位置后才能拍摄有效的内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行车记录仪在调节角度时,通常使用者将双手握持行车记录仪进行调节,容易导致行车记录仪的角度倾斜位置出现偏差,不仅摄像的位置不精确,而且使用者在观察行车记录仪时也容易出现模糊偏光的现象,降低了行车记录仪的实用性,不便于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试行车记录仪,具备调节角度精确便捷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行车记录仪在调节角度时,通常使用者将双手握持行车记录仪进行调节,容易导致行车记录仪的角度倾斜位置出现偏差,不仅摄像的位置不精确,而且使用者在观察行车记录仪时也容易出现模糊偏光的现象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调试行车记录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机体,所述机体前侧和后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机体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机构,所述活动杆远离机体的一侧延伸至壳体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靠近活动杆的一侧与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远离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壳体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第二滑块配合使用的第二滑槽。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机体的一侧与活动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靠近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靠近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杆。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活动腔的内壁开设有与卡杆配合使用的卡孔,所述壳体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卡杆配合使用的卡槽。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多个,且卡槽均匀分布于壳体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卡杆靠近机体的一侧做光滑处理,且卡杆靠近机体的一侧呈半圆状。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活动杆配合使用的移动孔,所述活动杆远离机体的一侧穿过移动孔并与固定块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壳体、连接杆、第一轴承、活动杆、第二轴承、稳定机构和限位机构的配合使用,通过稳定机构的使用,可以使活动杆稳定移动,通过第一轴承和连接杆的使用,可以使机体的底部围绕第一轴承发生偏转,通过限位机构的使用,可以使机体的角度调节至指定的位置时不会发生晃动的现象,解决了现有行车记录仪在调节角度时,通常使用者将双手握持行车记录仪进行调节,容易导致行车记录仪的角度倾斜位置出现偏差,不仅摄像的位置不精确,而且使用者在观察行车记录仪时也容易出现模糊偏光的现象的问题,该可调试行车记录仪,具备调节角度精确便捷的优点,值得推广。2、本技术通过设置稳定机构,能够使活动杆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的现象,提高了活动杆在移动时的稳定性的流畅性,保证了机体在调节时的精确性。3、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机构,能够使机体在调节的过程中发生多次卡顿的现象,保证了机体在调节结束后不会发生自动偏转的现象,同时也便于把控调节机体的位置。4、本技术通过设置卡孔和卡槽,能够使卡杆穿过卡孔并插入卡槽对机体的位置进行限定,因机体通过第一轴承和连接杆达到了支撑的效果,保证了机体在调节时不会带动卡杆脱离卡槽。5、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卡槽,能够使卡杆插入不同的卡槽对机体的位置进行限定,便于使用者对机体摄像的位置进行调节,操作简单,结构稳定,便于使用者使用。6、本技术通过设置移动孔,使用者推动固定块带动活动杆穿过移动孔并左右移动,减少了活动杆与固定块产生的摩擦力,使用者推动固定块省时省力,提高了调节机体时的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右视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壳体;2、机体;3、连接杆;4、第一轴承;5、第一滑槽;6、第一滑块;7、第二轴承;8、活动杆;9、稳定机构;901、固定板;902、滑杆;903、第二滑块;904、第二滑槽;10、固定块;11、活动腔;12、限位机构;1201、弹簧;1202、活动板;1203、卡杆;13、卡孔;14、卡槽;15、移动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试行车记录仪,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机体2,机体2前侧和后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连接杆3远离机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4,第一轴承4的内圈与连接杆3固定连接,第一轴承4的外圈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机体2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5,第一滑槽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滑块6,第一滑块6远离机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7,第二轴承7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活动杆8,活动杆8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机构9,活动杆8远离机体2的一侧延伸至壳体1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11,活动腔1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12。参考图4,稳定机构9包括固定板901,固定板901靠近活动杆8的一侧与活动杆8固定连接,固定板901远离机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902,滑杆902远离固定板9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903,壳体1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第二滑块903配合使用的第二滑槽90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稳定机构9,能够使活动杆8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的现象,提高了活动杆8在移动时的稳定性的流畅性,保证了机体2在调节时的精确性。参考图4,限位机构12包括弹簧1201,弹簧1201远离机体2的一侧与活动腔11的内壁固定连接,弹簧1201靠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试行车记录仪,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机体(2),所述机体(2)前侧和后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远离机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4),所述第一轴承(4)的内圈与连接杆(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4)的外圈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机体(2)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5),所述第一滑槽(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滑块(6),所述第一滑块(6)远离机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7),所述第二轴承(7)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机构(9),所述活动杆(8)远离机体(2)的一侧延伸至壳体(1)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11),所述活动腔(1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试行车记录仪,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机体(2),所述机体(2)前侧和后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远离机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4),所述第一轴承(4)的内圈与连接杆(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4)的外圈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机体(2)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5),所述第一滑槽(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滑块(6),所述第一滑块(6)远离机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7),所述第二轴承(7)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机构(9),所述活动杆(8)远离机体(2)的一侧延伸至壳体(1)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11),所述活动腔(1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试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机构(9)包括固定板(901),所述固定板(901)靠近活动杆(8)的一侧与活动杆(8)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901)远离机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902),所述滑杆(902)远离固定板(9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903),所述壳体(1)内壁的前侧和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雨松
申请(专利权)人:李雨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