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杀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30115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毒杀菌装置,消毒杀菌装置包括放电结构,放电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间隔设置;驻极体结构,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驻极体结构内具有多个通道;驻极体结构的多个通道呈蜂窝状结构设置;驻极体结构划分为多个通风区,每个通风区内均具有多个通道;相邻两个通风区内的通道的延伸方向不同,和/或相邻两个通风区内的通道的设置密度不同。采用该方案,可通过介质阻挡放电形式产生高能电子以及活性基团,从而实现高效消毒杀菌;并且,不同的通风区可与吹入的风的分布匹配,以减少阻力,提高风量,提高使用效果。而且,驻极体结构能够存储电荷,断电后通过静电累积,可实现荷电,增强电能利用率。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毒杀菌装置
本技术涉及消毒杀菌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消毒杀菌装置。
技术介绍
空气质量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特别是近几年大众的消毒杀菌意识越来越强烈,市面上也出现一系列相关消毒杀菌的产品。目前市面上消毒杀菌产品利用的是物理加热、化学试剂、紫外线、电离辐射、臭氧消毒以及等离子体等技术方法,然而物理高温加热消毒运用最普遍但效率不高,对病毒具有选择性,紫外线及电离辐射法作用范围不广,化学试剂及臭氧消毒对人体有害,相对来说等离子体消毒技术可在有人的情况下对室内空气进行操作,而对人与物品皆无损害,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产品都采用电晕放电等形式产生等离子体进行消毒杀菌,但是电晕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密度低,消毒杀菌的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毒杀菌装置,以提高现有的消毒杀菌装置的使用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毒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电结构,所述放电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间隔设置;驻极体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驻极体结构内具有多个通道,所述驻极体结构的多个所述通道呈蜂窝状结构设置;所述驻极体结构划分为多个通风区,每个所述通风区内均具有多个所述通道;相邻两个所述通风区内的通道的延伸方向不同,和/或相邻两个所述通风区内的通道的设置密度不同。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杀菌装置还包括: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分布在所述驻极体结构的多个所述通道内。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杀菌装置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放电结构的一侧,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驻极体结构的多个通道的开口。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杀菌装置还包括:过滤部,所述过滤部位于所述放电结构的一侧,所述过滤部朝向所述驻极体结构的多个通道的开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板状结构,所述驻极体结构为长方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为螺旋状线圈结构,所述螺旋状线圈结构镶嵌在所述驻极体结构的表面;或,所述第一电极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设置在所述驻极体结构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放电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放电结构并排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杀菌装置还包括:框架,多个所述放电结构间隔设置在所述框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杀菌装置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放电结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驻极体结构由聚四氟乙烯或聚偏二氟乙烯制成,所述吸附材料为活性炭。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消毒杀菌装置,消毒杀菌装置包括放电结构,放电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间隔设置;驻极体结构,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驻极体结构内具有多个通道;驻极体结构的多个通道呈蜂窝状结构设置;驻极体结构划分为多个通风区,每个通风区内均具有多个通道;相邻两个通风区内的通道的延伸方向不同,和/或相邻两个通风区内的通道的设置密度不同。采用该方案,可通过介质阻挡放电形式产生高能电子以及活性基团,从而实现高效消毒杀菌;并且,不同的通风区可与吹入的风的分布匹配,以减少阻力,提高风量,从而提高使用效果。而且,驻极体结构能够存储电荷,装置断电后通过静电累积,可实现荷电,增强电能利用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消毒杀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驻极体结构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消毒杀菌装置侧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第一电极;20、第二电极;30、驻极体结构;31、通道;40、吸附材料;50、过滤部;60、框架;70、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毒杀菌装置,包括放电结构,放电结构包括:第一电极10;第二电极20,与第一电极10间隔设置;驻极体结构30,设置在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之间,驻极体结构30内具有多个通道31,驻极体结构30的多个通道31呈蜂窝状结构设置;驻极体结构30划分为多个通风区,每个通风区内均具有多个通道31;相邻两个通风区内的通道31的延伸方向不同,和/或相邻两个通风区内的通道31的设置密度不同。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消毒杀菌装置,消毒杀菌装置包括放电结构,放电结构包括:第一电极10;第二电极20,与第一电极10间隔设置;驻极体结构30,设置在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之间,驻极体结构30内具有多个通道31;驻极体结构30划分为多个通风区,每个通风区内均具有多个通道31;相邻两个通风区内的通道31的延伸方向不同,和/或相邻两个通风区内的通道31的设置密度不同。采用该方案,可通过介质阻挡放电形式产生高能电子以及活性基团,从而实现高效消毒杀菌;而且,驻极体结构30能够存储电荷,装置断电后通过静电累积,可实现荷电,增强电能利用率;并且,不同的通风区可与吹入的风的分布匹配,以减少阻力,提高风量,从而提高使用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消毒杀菌装置还包括吸附材料40,吸附材料40分布在驻极体结构30的多个通道31内。通过吸附材料40可吸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实现集中处理,提高了净化效率,实现了高效消毒杀菌。在本实施例中,驻极体结构30的多个通道31呈蜂窝状结构设置。采用此种结构设置可提高驻极体结构30的通风能力,便于空气流动,提高消毒杀菌的效果。具体地,当被处理气体从通道31的进风口进入,窝状结构若按照直筒型通道的设置会产生一定的风阻,因此蜂窝状结构中的中空蜂窝通道设有一定的斜率,此斜率通道可按照装置中的进风及出风走向进行仿真设计,根据仿真结果风量的分布情况设置,从而使得整个通道风阻得以减少,能够通过最大风量。在本实施例中,消毒杀菌装置还包括:风机,风机位于放电结构的一侧,风机的出风方向朝向驻极体结构30的多个通道31的开口。通过设置风机可以加快空气流动,提高消毒杀菌效率。而且,风机的出风方向朝向驻极体结构30的多个通道31的开口,可以减小风阻,使空气顺畅流动。在本实施例中,消毒杀菌装置还包括:过滤部50,过滤部50位于放电结构的一侧,过滤部50朝向驻极体结构30的多个通道31的开口。这样可通过过滤部50对要进入通道3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避免大颗粒等杂质进入通道31内造成堵塞,提高了消毒杀菌装置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均为板状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毒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电结构,所述放电结构包括:/n第一电极(10);/n第二电极(20),与所述第一电极(10)间隔设置;/n驻极体结构(30),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10)和所述第二电极(20)之间,所述驻极体结构(30)内具有多个通道(31),所述驻极体结构(30)的多个所述通道(31)呈蜂窝状结构设置;所述驻极体结构(30)划分为多个通风区,每个所述通风区内均具有多个所述通道(31);相邻两个所述通风区内的通道(31)的延伸方向不同,和/或相邻两个所述通风区内的通道(31)的设置密度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毒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电结构,所述放电结构包括:
第一电极(10);
第二电极(20),与所述第一电极(10)间隔设置;
驻极体结构(30),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10)和所述第二电极(20)之间,所述驻极体结构(30)内具有多个通道(31),所述驻极体结构(30)的多个所述通道(31)呈蜂窝状结构设置;所述驻极体结构(30)划分为多个通风区,每个所述通风区内均具有多个所述通道(31);相邻两个所述通风区内的通道(31)的延伸方向不同,和/或相邻两个所述通风区内的通道(31)的设置密度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杀菌装置还包括:
吸附材料(40),所述吸附材料(40)分布在所述驻极体结构(30)的多个所述通道(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杀菌装置还包括:
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放电结构的一侧,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驻极体结构(30)的多个通道(31)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杀菌装置还包括:
过滤部(50),所述过滤部(50)位于所述放电结构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墅曾焕雄董双幸赵勇肖德玲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