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环及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989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聚能环包括聚能环本体和聚能管,所述聚能环本体包括纵向贯穿其两端的聚能环通孔,所述聚能管包括纵向贯穿其两端的中孔,所述聚能管通过设置连接壁与所述聚能环通孔连接,使所述聚能管位于所述聚能环通孔内,所述聚能管与所述聚能环通孔之间的间隙形成集水槽。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控制一种应用上述方案的加湿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聚能环本体环绕聚能管设有集水槽,其对聚能环具有保护和提升聚能效果的作用,能有效提高聚能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并且,聚能环的两端均可起散热和聚能效果,使聚能环的装配无严格的方向限制,聚能环的两端可调换方向安装,有利于加湿器装配的便捷性,以及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Energy gathering ring and humid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能环及加湿器
本技术涉及加湿器
,具体涉及聚能环及加湿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聚能环大多为塑料材质,使用过程中存在溶胶损坏的风险。这是由于加湿器的换能片振动产生的超声波能量可直接穿透塑料材质,使塑料在接收到超声波后产生机械振动,从而转化为热量,导致聚能环本体产生变化。超声能量在水中的传播是一种球形机械波,在水中传播相比在塑料中传播快,在聚能环处于高水位时,聚能环本体被水包围,大部分超声波能量都通过水传播,聚能环本体受到超声波能量的影响较小;但聚能环在处于低水位时,超声波能量大部分被传递到聚能环介质中,使聚能环在低水位时受超声波影响大,从而产生溶胶损坏的风险。另外,目前大部分在售的加湿器产品其聚能环都是具有方向性的,需严格按照装配要求进行装配,否则影响加湿器的性能,并且,现有的聚能环在高水位时的出雾量偏低。因此,目前的聚能环在性能上不能使消费者满意。综上所述,现有的应用于加湿器上的聚能环结构需进一步的优化,以满足消费者对其性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减少出现溶胶损坏风险,且便于安装的聚能环。为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聚能环,包括聚能环本体和聚能管,所述聚能环本体包括纵向贯穿其两端的聚能环通孔,所述聚能管包括纵向贯穿其两端的中孔,所述聚能管通过设置连接壁与所述聚能环通孔连接,使所述聚能管位于所述聚能环通孔内,所述聚能管与所述聚能环通孔之间的间隙形成集水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聚能环可应用于加湿器上,其环绕聚能管设有集水槽,可将加湿器内的部分水集于集水槽中,在低水位时,部分超声波能量可以传递到集水槽的水中,从而减少超声波能量对聚能环本体的影响,并且集水槽中的水对聚能环本体以及聚能管具有散热作用,因此,集水槽具有保护功能,可防止聚能环出现溶胶损坏的风险。由于集水槽环沿聚能管外周设置,传递到集水槽的部分超声波能量被集水槽的内壁反弹到聚能管上,并穿过聚能管进入中孔内,因此,集水槽可起缓冲作用以及能量反弹的作用,使超声波能量更集聚于中孔中,以此提高聚能环在高水位时的雾化量。另外,聚能环的两端均可起散热和聚能效果,使聚能环的装配无严格的方向限制,聚能环的两端可调换方向安装,有利于加湿器装配的便捷性,以及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优选的,所述聚能环通孔位于所述聚能环本体的中部,所述聚能管位于所述聚能环通孔的中心,所述聚能环本体的上、下端面自所述聚能环通孔向四周往下倾斜。这一设置使聚能环的聚能点位于聚能环本体的中部,落到聚能环本体上的水珠沿其表面从中部向四周扩散,以避免水珠回落到聚能点上影响雾化效果。为进一步提升聚能环的聚能环的雾化效果,所述聚能管的两端与聚能环通孔平齐;或,所述聚能管的两端自聚能环通孔向外凸出,以使聚能点高于或平齐于水面,聚能环打起的水珠会落在水面上,能避免水面浮动或者水珠回落到聚能点而影响聚能环的聚能点的能量,从而提高雾化效果优选的,所述连接壁位于聚能环通孔的中侧,所述连接壁上设有连接通孔,所述集水槽的上侧和下侧通过连接通孔连通,本方案的聚能管周壁被集水槽包围,能进一步的提升聚能效果。或者,所述连接壁沿所述聚能环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聚能管、集水槽以及聚能环通孔通过在聚能环本体上开孔形成,以聚能环更便于加工。优选的,所述聚能管为直管,所述中孔的入射角度为90度。本方案可减少超声波能量在聚能环中反射和折射率,从而减少超声波能量损失,增强聚能效果。为便于加工,所述聚能环通孔为垂直的通孔。优选的,所述聚能环本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形状、大小相同。本方案使聚能环本体正向安装和反向安装的性能一致。为使聚能环可浮于水面,聚能环本体的外周壁上间隔设有扇形避空槽以增加聚能环的受力面积并减轻聚能环本体的重量,相邻的两个避空槽之间设有加强筋以保证聚能环结构的稳定性。优选的,聚能环本体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以简化聚能环的加工工序、提升加工效率;或,聚能环本体通过焊接成型,以节省模具的设计和制作成本。本技术的另一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器,包括壳体、水箱、出雾结构以及聚能组件,壳体内设有雾化装置,水箱和聚能组件均设置在壳体内,出雾结构设置在壳体顶端用于与外界连通,聚能组件的上端与出雾结构连接,聚能组件的下端与雾化装置连接,聚能组件包括上述方案的聚能环。本技术的加湿器由于应用了上述方案的聚能环,因此,具有上述方案的所有优点,其安装便捷,聚能性能高,可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聚能环的结构示意图1;图2为本技术的聚能环的结构示意图2;图3为本技术的聚能环的剖面图;图4为超声波在中孔内的的走向示意图;图5为加湿器的剖视图。标号说明:加湿器1、聚能环本体2、聚能环通孔21、上端面201、下端面202、中孔203、集水槽204、连接通孔205、避空槽206、加强筋207、聚能点2031、连接壁208、聚能管209、盖体101、上壳体102、底座103、出雾结构1011、安装腔1031,连接口1032、水箱104、聚能组件105、电控结构1061、振荡片106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述“上”、“下”、“前”、“后”、“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参见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聚能环包括聚能环本体2和聚能管209,所述聚能环本体2包括纵向贯穿其两端的聚能环通孔21,所述聚能管209包括纵向贯穿其两端的中孔203,所述聚能管209通过设置连接壁208与所述聚能环通孔21连接,使所述聚能管209位于所述聚能环通孔21内,所述聚能管209与所述聚能环通孔21之间的间隙形成集水槽204。上述聚能环通孔21位于所述聚能环本体的中部,所述聚能管209位于所述聚能环通孔2121的中心,所述聚能环本体2的上、下端面自所述聚能环通孔21向四周往下倾斜,从而落到聚能环本体2上的水珠沿其表面从中部向四周扩散,以避免水珠回落到聚能点上影响雾化效果。根据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能管209的两端与聚能环通孔21平齐。更优的,所述聚能管209的两端自聚能环通孔21向外凸出,以使聚能点高于或平齐于水面,聚能环打起的水珠会落在水面上,能避免水面浮动或者水珠回落到聚能点而影响聚能环的聚能点的能量,从而提高雾化效果上述连接壁208位于聚能环通孔21的中侧,所述连接壁208上设有连接通孔205,所述集水槽204的上侧和下侧通过连接通孔205连通,本方案的圆环形设置使聚能管209外壁杯集水槽204包围,能进一步的提升聚能效果。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聚能环,其特征在于:包括聚能环本体和聚能管,所述聚能环本体包括纵向贯穿其两端的聚能环通孔,所述聚能管包括纵向贯穿其两端的中孔,所述聚能管通过设置连接壁与所述聚能环通孔连接,使所述聚能管位于所述聚能环通孔内,所述聚能管与所述聚能环通孔之间的间隙形成集水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聚能环,其特征在于:包括聚能环本体和聚能管,所述聚能环本体包括纵向贯穿其两端的聚能环通孔,所述聚能管包括纵向贯穿其两端的中孔,所述聚能管通过设置连接壁与所述聚能环通孔连接,使所述聚能管位于所述聚能环通孔内,所述聚能管与所述聚能环通孔之间的间隙形成集水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环通孔位于所述聚能环本体的中部,所述聚能管位于所述聚能环通孔的中心,所述聚能环本体的上、下端面自所述聚能环通孔向四周往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管的两端与所述聚能环通孔平齐;
或,所述聚能管的两端自所述聚能环通孔向外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壁位于所述聚能环通孔的中侧,所述连接壁上设有连接通孔,所述集水槽的上侧和下侧通过所述连接通孔连通;或,所述连接壁沿所述聚能环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峰梁梓涛梁海权
申请(专利权)人: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