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固插接式MPP航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86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锚固插接式MPP航模,包括机身、设置在机身前部的机翼以及设置在机身后部的尾翼,机身、机翼和尾翼均采用MPP材料制成;机翼与机身之间和/或尾翼的水平翼板与机身之间设置有锚固组件,锚固组件包括连接板和两支撑板,连接板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机身的中心轴线穿过机身且两端分别伸至机翼和/或尾翼的水平翼板侧,两支撑板以机身的中心轴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在机身两侧,支撑板的顶部与连接板可拆卸连接连接,支撑板的底部与机翼和/或尾翼的水平翼板可拆卸连接。该MPP航模重量轻、拼装更加简单。

A kind of anchor plug type MPP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固插接式MPP航模
本技术涉及高分子发泡材料航模
,尤其涉及一种锚固插接式MPP航模。
技术介绍
近年来,飞机航模作为一种常见的玩具及比赛项目,机身、机翼通常采用的材料为聚苯乙烯发泡材料、木板、塑料、纸板等材料,上述材料通常存在密度大导致机身重量太大、韧性低导致飞机容易断裂损坏、材料脆性大导致机加工及手工加工工艺型差。现有的采用聚苯乙烯发泡材料、木板、塑料、纸板等材料制成飞机航模由于材料原因通常质量较重,另外,由于结构设计的局限,使得上述飞机航模组装复杂。而MPP材料是近年开发的一种环保、可回收利用材料,并且具有轻质、高强、高韧性和可加工的特性。MPP(MicrocellularPolypropylene),中文名称为微孔发泡聚丙烯材料,主要组成成分为空气和聚丙烯,其制备过程绿色环保,无毒、无气味,没有任何化学物质残留。微孔聚合物材料具有冲击强度高、韧性好、疲劳寿命长等优异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锚固插接式MPP航模,该MPP航模重量轻、能够经受更加频繁和剧烈的撞击、具有良好的易裁剪和加工性能,采用自锚固定插接方式,使其拼装更加简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锚固插接式MPP航模,包括机身、设置在机身前部的机翼以及设置在机身后部的尾翼,机身、机翼和尾翼均采用MPP材料制成;机翼与机身之间和/或尾翼的水平翼板与机身之间设置有锚固组件,锚固组件包括连接板和两支撑板,连接板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机身的中心轴线穿过机身且两端分别伸至机翼和/或尾翼的水平翼板侧,两支撑板以机身的中心轴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在机身两侧,支撑板的顶部与连接板可拆卸连接连接,支撑板的底部与机翼和/或尾翼的水平翼板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顶部锚固头,顶部锚固头与连接板上对应的顶部锚固口锚接,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底部锚固头,底部锚固头与机翼和/或尾翼的水平翼板上对应的底部锚固口锚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为梯形,支撑板顶部中部设置一个顶部锚固头,支撑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底部锚固头。进一步的,所述顶部锚固头和底部锚固头具有一个外凸的头部,顶部锚固口和底部锚固口具有与外凸的头部配合的容纳口。进一步的,所述顶部锚固头和底部锚固头为球状或者箭头状。进一步的,所述机身内部在机翼的前方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内容置有线路组件,机身顶部在机翼附近固定有动力组件。进一步的,所述机身由多段插接而成。进一步的,所述机翼和尾翼的水平翼板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在机身上。进一步的,所述机身上对应机翼和尾翼的水平翼板的位置设置有插接口,机翼和尾翼的水平翼板上设置有与插接口适配的并且可插接在插接口内部的插接头,机翼和尾翼的插接头插接在机身上的插接口内。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MPP材料应用于飞机模型的制作,使采用该材料制作的飞机模型,具有更轻的机身重量、能够经受更加频繁和剧烈的撞击、具有良好的易裁剪和加工性能;在组装方面进行设计优化改进,采用自锚固定插接方式,使其拼装更加简单。同时,采用锚固组件加强机身与机翼或者尾翼的连接,可以防止由于MPP材料的特性造成的回弹的问题,有效解决了机身、机翼等部件强度不够、固定不牢固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锚固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种锚固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锚固组件的俯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锚固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M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身、11-线路组件、12-动力组件、2-机翼、3-尾翼、31-水平翼板、32-垂直翼板、4-锚固组件、41-连接板、42-支撑板、420-头部、421-顶部锚固头、422-底部锚固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至图6,一种锚固插接式MPP航模,包括机身1、设置在机身1前部的机翼2以及设置在机身1后部的尾翼3,所述机身1、机翼2和尾翼3均采用MPP材料制成。所述机身1内部在机翼2的前方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容置有线路组件11。所述机身1顶部在机翼2附近固定有动力组件12。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机身1由多段插接而成。所述机翼2和尾翼3的水平翼板31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在机身1上,所述尾翼3的垂直翼板32与机身一体成型。作为插接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机身1上对应机翼2和尾翼3的水平翼板31的位置设置有插接口,所述机翼2和尾翼3的水平翼板31上设置有与插接口适配的并且可插接在插接口内部的插接头,所述机翼2和尾翼3通过插接头插接在机身1上的插接口内以实现机翼2和尾翼3与机身1的插接,所述插接头和插接口的具体结构形状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和形状,故图中未示出。可替代的,所述尾翼3中的垂直翼板32与机身1也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在机身1上。所述机翼2与机身1之间和/或尾翼3的水平翼板31与机身1之间设置有锚固组件4,以加强机翼2与机身1之间和/或尾翼3的水平翼板31与机身1之间的连接。即所述机翼2与机身1之间设置有锚固组件4;或者所述尾翼3的水平翼板31与机身1之间设置有锚固组件4;或者所述机翼2与机身1之间以及所述尾翼3的水平翼板31与机身1之间均设置有锚固组件4。具体的,所述锚固组件4包括连接板41和两支撑板42。所述机身1在所述机翼2和/或尾翼3的上方位置开有插接连接板41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板41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机身1的中心轴线A穿过连接孔且两端分别伸至机翼2和/或尾翼3的水平翼板31的中部位置,两支撑板42以机身1的中心轴线A为对称线对称竖直设置在机身1两侧,所述支撑板42的顶部设置有顶部锚固头421,所述顶部锚固头421与所述连接板41上对应的顶部锚固口锚接,所述支撑板42的底部设置有底部锚固头422,所述底部锚固头422与机翼2和/或尾翼3的水平翼板31上对应的底部锚固口锚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42为梯形,所述支撑板42顶部中部设置有一个顶部锚固头421,所述支撑板42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底部锚固头422。所述顶部锚固头421和底部锚固头422具有一个外凸的头部420,所述顶部锚固口和底部锚固口具有与外凸的头部420配合的容纳口。具体的,所述顶部锚固头421和底部锚固头422可为球状、箭头状或者其他形状。可替代的,参见图3,用于锚固机翼2的锚固组件4中的连接板41插接在容纳动力组件12的机壳上,用于锚固尾翼3的水平翼板31的锚固组件4中的连接板41插接在尾翼3的垂直翼板32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固插接式MPP航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设置在机身(1)前部的机翼(2)以及设置在机身(1)后部的尾翼(3),机身(1)、机翼(2)和尾翼(3)均采用MPP材料制成;机翼(2)与机身(1)之间和/或尾翼(3)的水平翼板(31)与机身(1)之间设置有锚固组件(4),锚固组件(4)包括连接板(41)和两支撑板(42),连接板(41)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机身(1)的中心轴线(A)穿过机身(1)且两端分别伸至机翼(2)和/或尾翼(3)的水平翼板(31)侧,两支撑板(42)以机身(1)的中心轴线(A)为对称线对称设置在机身(1)两侧,支撑板(42)的顶部与连接板(41)可拆卸连接连接,支撑板(42)的底部与机翼(2)和/或尾翼(3)的水平翼板(31)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固插接式MPP航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设置在机身(1)前部的机翼(2)以及设置在机身(1)后部的尾翼(3),机身(1)、机翼(2)和尾翼(3)均采用MPP材料制成;机翼(2)与机身(1)之间和/或尾翼(3)的水平翼板(31)与机身(1)之间设置有锚固组件(4),锚固组件(4)包括连接板(41)和两支撑板(42),连接板(41)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机身(1)的中心轴线(A)穿过机身(1)且两端分别伸至机翼(2)和/或尾翼(3)的水平翼板(31)侧,两支撑板(42)以机身(1)的中心轴线(A)为对称线对称设置在机身(1)两侧,支撑板(42)的顶部与连接板(41)可拆卸连接连接,支撑板(42)的底部与机翼(2)和/或尾翼(3)的水平翼板(31)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插接式MPP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2)的顶部设置有顶部锚固头(421),顶部锚固头(421)与连接板(41)上对应的顶部锚固口锚接,支撑板(42)的底部设置有底部锚固头(422),底部锚固头(422)与机翼(2)和/或尾翼(3)的水平翼板(31)上对应的底部锚固口锚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固插接式MPP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2)为梯形,支撑板(42)顶部中部设置一个顶部锚固头(421),支撑板(42)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龙
申请(专利权)人:微碳上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