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口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766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造口导管,包括固定组件、盖帽、第一开口、盖子、第二开口、套环、侧支管、弧形圆口、球形气囊、导丝、第二侧孔和导管管体,所述导管管体的顶端开设有弧形圆口,所述导管管体的侧面顶端分别开设有第二侧孔,所述导管管体的侧面中心处顶端分别开设有第一侧孔,且第一侧孔位于第二侧孔的下方,所述球形气囊的底端因此而与侧支管的顶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侧支管的底端与导管管体的底端一侧开设的第二开口的内部套接固定连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开设的弧形圆口,有利于置于肠管内,避免划伤肠管,减少对肠道刺激,同时设置的固定组件,有利于造口导管外部的固定,避免外界造成造口导管的脱落,危害患者的安全。

A kind of stoma cath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造口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为一种造口导管。
技术介绍
行肠造口术患者术后经常面临造口水肿、梗阻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无法经肠造口排气排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住院费用,为缓解肠造口患者上述症状,现设计一种造口导管,旨在为肠造口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口导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造口导管,包括固定组件、盖帽、第一开口、盖子、第二开口、套环、侧支管、弧形圆口、球形气囊、导丝、第一侧孔、第二侧孔和导管管体,所述导管管体的顶端开设有弧形圆口,所述导管管体的侧面顶端分别开设有第二侧孔,所述导管管体的侧面中心处顶端分别开设有第一侧孔,且第一侧孔位于第二侧孔的下方,所述球形气囊的底端因此而与侧支管的顶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侧支管的底端与导管管体的底端一侧开设的第二开口的内部套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开口的外部底端与盖子的内部顶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导管管体的外部底端与套环的内部套接固定连接,所述套环的一侧中心处与固定组件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盒、推块、第一卡板、移动杆、第一防滑垫、固定柱、弹簧、移动板、连接块、第二卡板、第二防滑垫和固定板,所述套环的一侧中心处与固定盒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的相向一侧中心处一端与固定板两端通过螺栓竖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对应固定盒的另一侧与第一卡板的一侧焊接,所述固定柱的一端与固定盒的内部一侧中心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的另一端贯穿移动板的中心处两侧开设的通孔分别与固定板的顶端两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盒的内部一侧中心处两端以及移动板的顶端中心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对应固定盒的另一侧连接块的一侧焊接,所述连接块的另一侧与第二卡板的一侧焊接,所述移动板的底端中心处与移动杆的顶端焊接,所述移动杆的底端贯穿固定板的中心处一侧开设的通孔以及固定盒的一侧中心处开设的通孔与推块的顶端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管体的内部中心处顶端设置有球形气囊,且球形气囊位于第一侧孔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管体的底端对应第二开口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且第一开口的内部底端与盖帽的外部套接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盖帽的顶端中心处与导丝的底端固定连接,且导丝的顶端位于弧形圆口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板和第一卡板的相向一侧分别与第二防滑垫和第一防滑垫的一侧通过胶粘剂粘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造口导管设计柔软光滑,可置于肠管内,避免划伤肠管,减少对肠道刺激,可长时间放置。顶端的弧形圆口及第一侧孔和的人侧孔的设计便于引流减压,球形气囊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固定该造口导管,避免随着肠道的蠕动滑入或滑出,导丝的设计有利于造口导管更好的置入肠管内,造口导管尾端衔接各种引流袋及负压吸引,极大的方便了临床的工作,该造口导管的设计有效患者肠造口患者梗阻的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为患者节约费用,且设置有固定组件,有利于造口导管外部的固定,避免了外界造成造口导管的脱落,危害患者安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中推块的俯视图;图中:1、固定组件;2、盖帽;3、第一开口;4、盖子;5、第二开口;6、套环;7、侧支管;8、弧形圆口;9、球形气囊;10、导丝;11、第一侧孔;12、第二侧孔;13、导管管体;101、固定盒;102、推块;103、第一卡板;104、移动杆;105、第一防滑垫;106、固定柱;107、弹簧;108、移动板;109、连接块;110、第二卡板;111、第二防滑垫;112、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造口导管,包括固定组件1、盖帽2、第一开口3、盖子4、第二开口5、套环6、侧支管7、弧形圆口8、球形气囊9、导丝10、第一侧孔11、第二侧孔12和导管管体13,导管管体13的顶端开设有弧形圆口8,导管管体13为硅胶材料,导管管体13的侧面顶端分别开设有第二侧孔12,导管管体13的侧面中心处顶端分别开设有第一侧孔11,且第一侧孔11位于第二侧孔12的下方,导管管体13的内部中心处顶端设置有球形气囊9,且球形气囊9位于第一侧孔11的下方,有利于固定该技术,球形气囊9的底端因此而与侧支管7的顶端套接固定连接,侧支管7的底端与导管管体13的底端一侧开设的第二开口5的内部套接固定连接,第二开口5的外部底端与盖子4的内部顶端套接固定连接,且第二开口5与注射器口相互吻合,导管管体13的底端对应第二开口5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3,且第一开口3的内部底端与盖帽2的外部套接固定连接,有利于拔出导丝10,且第一开口3可接临床上使用的各种型号引流管,可接负压吸引,盖帽2的顶端中心处与导丝10的底端固定连接,且导丝10的顶端位于弧形圆口8的下方,有利于该技术更好的进入肠管内,导管管体13的外部底端与套环6的内部套接固定连接,套环6的一侧中心处与固定组件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定组件1包括固定盒101、推块102、第一卡板103、移动杆104、第一防滑垫105、固定柱106、弹簧107、移动板108、连接块109、第二卡板110、第二防滑垫111和固定板112,套环6的一侧中心处与固定盒10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定盒101的相向一侧中心处一端与固定板112两端通过螺栓竖直固定连接,固定板112对应固定盒101的另一侧与第一卡板103的一侧焊接,固定柱106的一端与固定盒101的内部一侧中心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定柱106的另一端贯穿移动板108的中心处两侧开设的通孔分别与固定板112的顶端两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弹簧107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盒101的内部一侧中心处两端以及移动板108的顶端中心处两侧固定连接,移动板108对应固定盒101的另一侧连接块109的一侧焊接,连接块109的另一侧与第二卡板110的一侧焊接,第二卡板110和第一卡板103的相向一侧分别与第二防滑垫111和第一防滑垫105的一侧通过胶粘剂粘接,有利于防滑,移动板108的底端中心处与移动杆104的顶端焊接,移动杆104的底端贯穿固定板112的中心处一侧开设的通孔以及固定盒101的一侧中心处开设的通孔与推块102的顶端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当工作人员使用该造口导管时,人工使弧形圆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造口导管,包括固定组件(1)、盖帽(2)、第一开口(3)、盖子(4)、第二开口(5)、套环(6)、侧支管(7)、弧形圆口(8)、球形气囊(9)、导丝(10)、第一侧孔(11)、第二侧孔(12)和导管管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管体(13)的顶端开设有弧形圆口(8),所述导管管体(13)的侧面顶端分别开设有第二侧孔(12),所述导管管体(13)的侧面中心处顶端分别开设有第一侧孔(11),且第一侧孔(11)位于第二侧孔(12)的下方,所述球形气囊(9)的底端因此而与侧支管(7)的顶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侧支管(7)的底端与导管管体(13)的底端一侧开设的第二开口(5)的内部套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开口(5)的外部底端与盖子(4)的内部顶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导管管体(13)的外部底端与套环(6)的内部套接固定连接,所述套环(6)的一侧中心处与固定组件(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n所述固定组件(1)包括固定盒(101)、推块(102)、第一卡板(103)、移动杆(104)、第一防滑垫(105)、固定柱(106)、弹簧(107)、移动板(108)、连接块(109)、第二卡板(110)、第二防滑垫(111)和固定板(112),所述套环(6)的一侧中心处与固定盒(10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101)的相向一侧中心处一端与固定板(112)两端通过螺栓竖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12)对应固定盒(101)的另一侧与第一卡板(103)的一侧焊接,所述固定柱(106)的一端与固定盒(101)的内部一侧中心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106)的另一端贯穿移动板(108)的中心处两侧开设的通孔分别与固定板(112)的顶端两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07)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盒(101)的内部一侧中心处两端以及移动板(108)的顶端中心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108)对应固定盒(101)的另一侧连接块(109)的一侧焊接,所述连接块(109)的另一侧与第二卡板(110)的一侧焊接,所述移动板(108)的底端中心处与移动杆(104)的顶端焊接,所述移动杆(104)的底端贯穿固定板(112)的中心处一侧开设的通孔以及固定盒(101)的一侧中心处开设的通孔与推块(102)的顶端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口导管,包括固定组件(1)、盖帽(2)、第一开口(3)、盖子(4)、第二开口(5)、套环(6)、侧支管(7)、弧形圆口(8)、球形气囊(9)、导丝(10)、第一侧孔(11)、第二侧孔(12)和导管管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管体(13)的顶端开设有弧形圆口(8),所述导管管体(13)的侧面顶端分别开设有第二侧孔(12),所述导管管体(13)的侧面中心处顶端分别开设有第一侧孔(11),且第一侧孔(11)位于第二侧孔(12)的下方,所述球形气囊(9)的底端因此而与侧支管(7)的顶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侧支管(7)的底端与导管管体(13)的底端一侧开设的第二开口(5)的内部套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开口(5)的外部底端与盖子(4)的内部顶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导管管体(13)的外部底端与套环(6)的内部套接固定连接,所述套环(6)的一侧中心处与固定组件(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组件(1)包括固定盒(101)、推块(102)、第一卡板(103)、移动杆(104)、第一防滑垫(105)、固定柱(106)、弹簧(107)、移动板(108)、连接块(109)、第二卡板(110)、第二防滑垫(111)和固定板(112),所述套环(6)的一侧中心处与固定盒(10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101)的相向一侧中心处一端与固定板(112)两端通过螺栓竖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12)对应固定盒(101)的另一侧与第一卡板(103)的一侧焊接,所述固定柱(106)的一端与固定盒(101)的内部一侧中心处两端通过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乐白雪杉薛晓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