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管及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67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管及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该保温管包括:内管;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且与所述内管形成中空夹层;密封部,设置于所述中空夹层的两端,以密封所述中空夹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保温管的中空夹层的两端设置密封部,并在中空夹层中填充低导热系数的物质,来提升保温管的保温效果,进而能够有效地减少保温管中的热媒的热量的流失。

Heat preservation pipe and heat exchange device of underground medium and deep layer rock and s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温管及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
本技术涉管材
,尤其涉及一种保温管和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保温管中的中空夹层的两端均为开口设计,无法实现密封结构,以保证中空夹层内填充的低导热物质(例如是惰性气体等)无法在中空夹层中存留,进而导致保温管内的热媒的热量流失过快,无法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特别是应用在中深层地下岩热型供热系统中,保温管的外侧直接接触冷媒,在无法保证保温效果时,保温管内的热媒的热量将会快速的流失,进而导致中深层地下岩热型供热系统的供热效果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保温管的保温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保温管及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温管,包括:内管;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且与所述内管形成中空夹层;密封部,设置于所述中空夹层的两端,以密封所述中空夹层。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部的外侧齐平于所述外管的外侧,所述密封部的内侧齐平于所述内管的外侧壁。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管还包括:多个连接肋,所述多个连接肋的一端均匀地连接于所述外管的内侧,另一端均匀地连接于所述内管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多个连接肋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中空夹层的两端的所述密封部。进一步的,所述中空夹层为真空。进一步的,所述中空夹层内填充有空气。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夹层内填充惰性气体或惰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管为一体成型。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管;外层套管,套设于所述保温管外侧,且与所述保温管之间形成通道;导热介质层,套设于所述外层套管外侧;岩土层,套设于所述导热介质层外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保温管及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通过在保温管的中空夹层两端设置密封部,对中空夹层进行密封,进而能够防止中空夹层内填充的低导热物质的流失,进而提升保温管的保温效果。(2)通过设置连接肋,能够有效地提升保温管的结构强度。(3)通过对保温管的中空夹层进行抽真空处理或在中空夹层内填充惰性气体,能够有效地降低保温管内的热媒热量的流失。(4)保温管通过一体成型技术进行制得,进而提升了保温管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保温管的连接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保温管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1:保温管10:内管11:外管12:中空夹层13:密封部14:连接肋2:外层套管3:通道4:导热介质层5:岩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保温管及地下中深层岩土层热交换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保温管的连接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保温管1包括,内管10、外管11和密封部13。其中,外管11套设于内管10的外侧,并在外管11与内管10之间形成中空夹层12。在该中空夹层12中可以填充空气,也可以填充导热系数更低的惰性气体,例如是氩气。当然,根据实际需求及成本方面的考虑,也可以在中空夹层12中填充惰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其中惰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比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本技术并不以混合比例为限。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填充在中空夹层12中的惰性气体或惰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流失,而导致保温管的保温效果降低,在中空夹层12的两端设置有密封部13,以对中空夹层12进行密封。该密封部13的材质可以与内管10和外管11的材质相同,例如是PE(即聚乙烯)或PPR(三丙聚丙烯),当然,密封部13的还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并不限于与内管10和外管11的材质相同。进一步地,该密封部13的两侧分别齐平于内管10的内侧和外管11的外侧,以保证保温管的整体性,同时能够保证内管10中热媒流动的顺畅性。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密封部13为具有一定长度的实心结构,两根保温管采用热熔工艺进行连接,该密封部13则作为连接部。因该密封部13为实心结构,该实心结构能够有效地提升连接部位的牢固性。为了保证该保温管1的结构强度,如图2所示,该保温管1还包括有多个连接肋14,还多个连接肋14的一端均匀地连接于所述外管11的内侧,另一端均匀地连接于所述内管10的外侧。为了能够进一步地提升保温管的结构强度,多个连接肋14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中空夹层12的两端的所述密封部13。更具体的说,多个连接肋14贯通中空夹层12,及连接肋14的长度等于中空夹层12的长度。同样该连接肋14的材质也与内管10和外管11的材质相同。优选地,该保温管1通过一体成型的整体制备工艺得到,以提高管材强度和耐久性。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由内到外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保温管1,外层套管2、导热介质层4和岩土层5。具体地,外层套管2套设于保温管1外侧,并在保温管1与外层套管2之间形成通道3,以使得冷媒流通在该通道3中,与岩土层5完成热交换。该外层套管2采用高强度合金制成,以保证埋设于地下后其结构的稳定性,进而避免保温管1被压迫损坏的情况发生。为了提升岩土层5与冷媒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在岩土层5与外层套管2之间还设置有导热介质层4,该导热介质层4为高效传热介质材料。该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的运行方式具体为:地面的冷媒由高强度合金制作成的外层套管2与内层套管之间的通道3流入,在此过程中通过与高效传热介质材料组成的导热介质层4的热交换来获取岩土层5中的热量,向下到达底端后产生热媒,通过保温管1流回地面。上述实施例的保温管及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通过在保温管的中空夹层的两端设置密封部,并在中空夹层中填充低导热系数的物质,来提升保温管的保温效果,进而能够有效地减少保温管中的热媒的热量的流失。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管;/n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且与所述内管形成中空夹层;/n密封部,设置于所述中空夹层的两端,以密封所述中空夹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管;
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且与所述内管形成中空夹层;
密封部,设置于所述中空夹层的两端,以密封所述中空夹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的外侧齐平于所述外管的外侧,所述密封部的内侧齐平于所述内管的外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连接肋,所述多个连接肋的一端均匀地连接于所述外管的内侧,另一端均匀地连接于所述内管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肋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中空夹层的两端的所述密封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继新田斌守蔺瑞山梁斌王本明司双龙夏斌胡永权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