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翠霞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中风下肢康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2553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中风下肢康复系统,包括主机、吊梁、运动装置,运动装置包括跑步机及护栏,跑步机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履带,两条履带分别单独设置有步进电机,履带的表面凹凸不平,吊梁上设置有用于维持病人身体平衡的悬挂装置,吊梁上还设置有传感器,主机设置有带动病人伤腿进行运动的牵引装置,传感器、跑步机与主机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康复系统,能用最适合病人残腿的康复速度,逐渐增加锻炼的程度,或依照病人自发脚步的快、慢来自动加减锻炼的速度,而且纠正和维持病人身体平衡,使病人锻炼使用正确的姿态行走,确保病人能安全康复。

An intelligent stroke lower extremity rehabilit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中风下肢康复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中风下肢康复系统。
技术介绍
脑卒中,俗称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中风病人往往会出现偏瘫、失语、手脚残疾等症状。目前,对于中风病人的下肢康复,主要是康复师搀扶病人在平地上缓慢行走来进行。此种康复锻炼方式需要康复师全程搀扶监护,费时费力,难以长期持续进行。另一种康复方式是让病人在跑步机上行走锻炼。但是两者都容易导致康复师和病人摔倒、受伤,也很难纠正病人倾斜的身体,让病人学习正常的行走姿态。因此现在急需一种能解决以上问题的智能中风下肢康复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能够模拟室外真实地面情况,让病人以正常姿态安全、长时间锻炼行走的智能中风下肢康复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中风下肢康复系统,包括主机、从所述主机的顶部引出的吊梁及设置在所述吊梁正下方的运动装置,所述运动装置包括跑步机及设置在所述跑步机两侧的护栏,所述跑步机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履带,两条履带分别单独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履带的表面凹凸不平,所述吊梁上设置有用于维持病人身体平衡的悬挂装置,所述吊梁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测病人速度的传感器,主机设置有带动病人伤腿进行运动的牵引装置,所述传感器、跑步机与主机电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机上设置有显示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机上方设置有摄像头。进一步,所述悬挂装置包括悬挂带、及设置在吊梁上的用于调整悬挂带长度的调整器,所述调整器与主机电连接。进一步,所述调整器包括与悬挂带连接的伸缩气缸。进一步,所述调整器包括绕悬挂带的绕线器。进一步,所述牵引装置设置为具有多个方向自由度的机械臂,所述机械臂设置有固定在病人腿部的束缚装置。进一步,所述牵引装置设置为牵引带,所述牵引带由驱动装置驱动牵引病人伤腿运动,所述牵引带设置有固定在病人腿部的束缚装置。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中风下肢康复系统,包括主机、从所述主机的顶部引出的吊梁及设置在所述吊梁正下方的运动装置,所述运动装置包括跑步机及设置在所述跑步机两侧的护栏,所述跑步机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履带,两条履带分别单独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履带的表面凹凸不平,模拟真实路面情况,使病人的腿脚尽早适应真实的地面;所述吊梁上设置有用于维持病人身体平衡的悬挂装置,用于减少脚底承受的压力、维持病人的身体平衡;所述吊梁上还设置有传感器,用于监测病人运动速度并传输信号给主机进行速度调控,保证病人处于合适的运动速度;主机设置有带动病人伤腿进行运动的牵引装置,牵引装置带动病人伤腿进行运动,减轻病人运动负担,纠正病人行走姿态;所述传感器、跑步机与主机电连接。所述康复系统,能用最适合病人残腿的康复速度,慢慢的增加锻炼的程度;或依照病人自发脚步的快、慢,来自动加、减锻炼的速度,而且纠正和维持病人身体平衡,使病人锻炼使用正确的姿态行走,确保病人能安全康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智能中风下肢康复系统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智能中风下肢康复系统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一种智能中风下肢康复系统的第一个实施例,包括主机1、从所述主机1的顶部引出的吊梁2、及设置在所述吊梁2正下方的运动装置,所述运动装置包括跑步机4、及设置在所述跑步机两侧的护栏3,所述跑步机4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履带,两条履带分别单独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履带的表面凹凸不平,所述吊梁2上设置有用于维持病人身体平衡的悬挂装置22,所述吊梁上还设置有传感器51,主机设置有带动病人伤腿进行运动的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设置为具有多个方向自由度的机械臂12,所述机械臂设置有固定在病人腿部的束缚装置121,所述传感器51、跑步机4与主机1电连接。在使用本康复系统时,病人能够在悬挂装置22的作用下维持身躯的平衡稳定。机械臂12设置有束缚装置121,束缚装置121对病人的伤腿进行固定和牵引,机械臂12的运动带动病人的伤腿在跑步机4上行走康复锻炼,传感器51把病人行走的快、慢讯号传达给跑步机4,跑步机4根据传达的讯号进行速度调整,确保病人在安全的情况下达到康复锻炼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跑步机4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履带,两条履带分别单独设置有步进电机,双履带跑步机能主动地根据病人两条腿的康复程度,综合传感器51的信号和配合机械臂12,分别调节不同的行进速度,对每一条腿用最好的康复速度锻炼和康复。为了模拟日常路面状况,将跑步机履带设置为凹凸不平,尽量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路面环境,让病人腿脚尽早适应真实路面和实际走路情况,提高康复的效果。所述传感器51、跑步机4与主机1电连接,主机作为终端控制装置,对其他设备传输的信号进行处理。病人也可以自发、依照自己的脚步行走,传感器51对病人的行走速度进行感应,若病人的速度上升或下降,则传输信号到主机1,主机1对传感器51传来的信号进行及时的处理,对辅助牵引装置和跑步机4的速度进行相应调整,确保能够及时加速、减速或停止,保证病人在进行康复运动时的安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机上设置有显示器11。在进行康复锻炼前,通过主机1上的显示器11来对悬挂装置22的调整、跑步机4的速度、机械臂12的牵引速率等进行设置;在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时,显示器11播放模拟在正常道路行走的影片,病人可以根据影片中的步态,自行修正错误的行走姿势;配合跑步机4履带的凹凸不平的设置,对日常路面情况进行模拟,从心理到身体给病人营造一种真实的路面状况和实际环境。作为一种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可在跑步机4的四周设置与病人视线平齐的显示器11加强环境模拟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机上方设置有摄像头13。摄像头13对病人的行走姿态、康复锻炼过程和进展进行记录和分析,方便后续康复锻炼的进一步调整和进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悬挂装置22包括悬挂带及设置在吊梁上用于调整悬挂带长度的调整器23,所述调整器23与主机1电连接。病人通过将悬挂带穿戴于身来维持身体的平衡,需要通过设置在吊梁上的调整器23进行调整,维持悬挂带的平衡从而维持病人躯体的平衡稳定。调整器23在康复运动开始前调整完毕。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调整器23包括与悬挂带连接的伸缩气缸。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调整器23包括绕悬挂带的绕线器。调整器23通过对悬挂带长度进行调节,使病人的残腿能站立,保证病人在康复过程中进行运动时,能维持身躯平衡,达到正常行走的状态。参照图2,本技术一种智能中风下肢康复系统的第二个实施例,包括主机1、从所述主机1的顶部引出的吊梁2、及设置在所述吊梁2正下方的运动装置,所述运动装置包括跑步机4、及设置在所述跑步机两侧的护栏3,所述跑步机4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履带,两条履带分别单独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中风下肢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1)、从所述主机(1)的顶部引出的吊梁(2)及设置在所述吊梁(2)正下方的运动装置,所述运动装置包括跑步机(4)及设置在所述跑步机(4)两侧的护栏(3),所述跑步机(4)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履带,两条履带分别单独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履带的表面凹凸不平,所述吊梁(2)上设置有用于维持病人身体平衡的悬挂装置(22),所述吊梁(2)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测病人速度的传感器(51),主机(1)设置有带动病人伤腿进行运动的牵引装置,所述传感器(51)、跑步机(4)与主机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5 CN 20192058427671.一种智能中风下肢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1)、从所述主机(1)的顶部引出的吊梁(2)及设置在所述吊梁(2)正下方的运动装置,所述运动装置包括跑步机(4)及设置在所述跑步机(4)两侧的护栏(3),所述跑步机(4)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履带,两条履带分别单独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履带的表面凹凸不平,所述吊梁(2)上设置有用于维持病人身体平衡的悬挂装置(22),所述吊梁(2)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测病人速度的传感器(51),主机(1)设置有带动病人伤腿进行运动的牵引装置,所述传感器(51)、跑步机(4)与主机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中风下肢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1)上设置有显示器(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中风下肢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1)上方设置有摄像头(13)。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翠霞
申请(专利权)人:王翠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