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娄静专利>正文

一种跟腱术后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552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跟腱术后锻炼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跟腱术后锻炼装置,包括框架,框架的顶部开设有方形口,框架的顶部靠近前后两侧边缘处均焊接有挡板,挡板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挡板之间焊接有圆杆,圆杆的外表面滑动贯穿有踏板。该跟腱术后锻炼装置,通过电机的发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的转动,使得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会使得固定杆带动半圆块进行转动,使得半圆块将踏板顶起,从而可以更好的带动患者的跟腱部位进行主动运动,在电机一直的转动中,会使得踏板进行来回的顶起,在踏板顶起的时候,通过限位板,可以更好的防止患者的脚部滑动,从而在使用上可以对患者的跟腱进行术后恢复。

An exercise device after Achilles tendon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跟腱术后锻炼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跟腱术后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跟腱是小腿三头肌,即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腹下端移行的腱性结构,止于跟骨结节,是人体最粗最大的肌腱之一,对机体行走、站立和维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患者进行跟腱手术后,患者无法进行锻炼,需要患者躺在床上,使得患者的下肢的腓肠肌肌张力增高,导致下肢僵直,失去静脉血肌肉泵的推动作用,血流缓慢,极易形成静脉血栓,导致严重并发症,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合适的能够辅助病人的小腿肌肉,尤其是小腿腓肠肌及其跟腱得到有效锻炼,减少跟腱挛缩和小腿肌肉废用性萎缩状况发生的医疗设备,在使用上不便于患者进行跟腱术后的锻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跟腱术后锻炼装置,使用后,可以更好的对患者术后的跟腱进行锻炼,在使用上可以更好的加快患者的恢复。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跟腱术后锻炼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顶部开设有方形口,所述框架的顶部靠近前后两侧边缘处均焊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挡板之间焊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表面滑动贯穿有踏板,所述踏板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焊接有限位板,所述踏板的顶部粘附有摩擦垫,所述框架的前后两侧内表壁滑动嵌设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框架的外部,所述转动杆的两侧外表面均焊接有两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固定杆的一端均焊接有半圆块,所述半圆块的外侧等距滑动嵌设有多个滑珠。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套设有第一齿轮。>优选的,所述框架的顶部靠近四个拐角处均焊接有支撑杆。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支撑杆的顶端之间焊接有固定板。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前表面通过转轴套设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通过链条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靠近前后两侧边缘处均焊接有U型拉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跟腱术后锻炼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跟腱术后锻炼装置,患者站在踏板上,手部拉动U型拉杆,通过电机的发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的转动,使得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会使得固定杆带动半圆块进行转动,使得半圆块将踏板顶起,从而可以更好的带动患者的跟腱部位进行主动运动,在电机一直的转动中,会使得踏板进行来回的顶起,在踏板顶起的时候,通过限位板,可以更好的防止患者的脚部滑动,从而在使用上可以对患者的跟腱进行术后恢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踏板顶起时正视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框架内部俯视图。图中:1、框架;2、方形口;3、限位板;4、支撑杆;5、电机;6、第二齿轮;7、U型拉杆;8、踏板;9、转动杆;10、第一齿轮;11、挡板;12、固定板;13、摩擦垫;14、固定杆;15、半圆块;16、圆杆;17、滑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跟腱术后锻炼装置,包括框架1,框架1的顶部开设有方形口2,方形口2方便半圆块15将踏板8进行顶起,框架1的顶部靠近前后两侧边缘处均焊接有挡板11,挡板11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挡板11之间焊接有圆杆16,通过挡板11可以更好的对圆杆16的位置进行固定,圆杆16的外表面滑动贯穿有踏板8,使得踏板8可以在圆杆16的外表面上进行转动,方便踏板8进行顶起,踏板8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焊接有限位板3,踏板8的顶部粘附有摩擦垫13,通过限位板3和摩擦垫13,在踏板8顶起的时候,有效的防止患者的脚部发生滑动,便于使用,框架1的前后两侧内表壁滑动嵌设有转动杆9,且转动杆9的一端延伸至框架1的外部,转动杆9的两侧外表面均焊接有两个固定杆14,固定杆14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固定杆14的一端均焊接有半圆块15,转动杆9的转动,会使得固定杆14带动半圆块15进行转动,方便将踏板8顶起,半圆块15的外侧等距滑动嵌设有多个滑珠17,通过多个滑珠17使得半圆块15与踏板8的底部接触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进行滑动,方便将踏板8顶起,患者站在踏板上8,手部拉动U型拉杆7,通过电机5的发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6带动第一齿轮10的转动,使得转动杆9进行转动,从而会使得固定杆14带动半圆块15进行转动,使得半圆块15将踏板8顶起,从而可以更好的带动患者的跟腱部位进行主动运动,在电机5一直的转动中,会使得踏板8进行来回的顶起,在踏板8顶起的时候,通过限位板3,可以更好的防止患者的脚部滑动,从而在使用上可以对患者的跟腱进行术后恢复。转动杆9的一端套设有第一齿轮10,框架1的顶部靠近四个拐角处均焊接有支撑杆4,支撑杆4可以更好的对固定板12的位置进行固定,支撑杆4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支撑杆4的顶端之间焊接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在使用上可以更好的对电机5的位置进行固定,固定板12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安装有电机5,电机5采用Y2-132M-4的型号,电机5的前表面通过转轴套设有第二齿轮6,且第二齿轮6通过链条与第一齿轮10传动连接,通过电机5的发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6带动第一齿轮10的转动,方便转动杆9进行转动,固定板12的底部靠近前后两侧边缘处均焊接有U型拉杆7,U型拉杆7方便患者的手部拉动,使得患者可以稳定的站在踏板8上进行锻炼。使用时,患者站在踏板上8,手部拉动U型拉杆7,通过电机5的发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6带动第一齿轮10的转动,使得转动杆9进行转动,从而会使得固定杆14带动半圆块15进行转动,通过半圆块15上的多个滑珠17,使得半圆块15将踏板8顶起,从而可以更好的带动患者的跟腱部位进行主动运动,在电机5一直的转动中,会使得踏板8进行来回的顶起,在踏板8顶起的时候,通过限位板3和摩擦垫13,可以更好的防止患者的脚部滑动,从而在使用上可以对患者的跟腱进行术后恢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跟腱术后锻炼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顶部开设有方形口(2),所述框架(1)的顶部靠近前后两侧边缘处均焊接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挡板(11)之间焊接有圆杆(16),所述圆杆(16)的外表面滑动贯穿有踏板(8);/n所述踏板(8)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焊接有限位板(3),所述踏板(8)的顶部粘附有摩擦垫(13);/n所述框架(1)的前后两侧内表壁滑动嵌设有转动杆(9),且转动杆(9)的一端延伸至框架(1)的外部,所述转动杆(9)的两侧外表面均焊接有两个固定杆(14),所述固定杆(14)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固定杆(14)的一端均焊接有半圆块(15),所述半圆块(15)的外侧等距滑动嵌设有多个滑珠(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跟腱术后锻炼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顶部开设有方形口(2),所述框架(1)的顶部靠近前后两侧边缘处均焊接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挡板(11)之间焊接有圆杆(16),所述圆杆(16)的外表面滑动贯穿有踏板(8);
所述踏板(8)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焊接有限位板(3),所述踏板(8)的顶部粘附有摩擦垫(13);
所述框架(1)的前后两侧内表壁滑动嵌设有转动杆(9),且转动杆(9)的一端延伸至框架(1)的外部,所述转动杆(9)的两侧外表面均焊接有两个固定杆(14),所述固定杆(14)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固定杆(14)的一端均焊接有半圆块(15),所述半圆块(15)的外侧等距滑动嵌设有多个滑珠(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跟腱术后锻炼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静
申请(专利权)人:娄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