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506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包括床腿和焊接于床腿顶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两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多个液压千斤顶,且多个液压千斤顶的顶部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病床由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组成,通过设置于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底部的液压千斤顶的支撑,使得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可绕同一水平直线旋转,进而辅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翻身,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的内部设置了多个滚柱,其中位于第二床板内部的一个滚柱的一侧设置了从动轮,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的顶部均设置了栏杆,使得在给患者翻身时,减少患者被翻下床摔伤的可能性,进而提高给患者翻身的安全性。

An auxiliary roll ov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翻身装置
本技术涉及病床
,具体为一种辅助翻身装置。
技术介绍
病人或重度残疾人在家康复、住院休养时所用到的床,具有多项护理、监测体重、就餐、起背、移动、休息、尿床报警、康复、被动运动、站立等功能,有普通病床和多功能病床,病床也可称为病号床、医疗床、多功能护理床等,是病人在休养康复治疗时使用的床,主要使用场合有各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机构、家庭病房等。病床是住院病人必不可少的工具,现有的病床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病人的翻身较为麻烦,很多医护人员都需要经常给病人翻身,进热导致腰肌劳损,并且体重较大的病人翻身的难度较大,由于现有病床大多没有设计辅助的翻身机构,给病人的翻身和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较大的困扰,为此,提出一种辅助翻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翻身装置,辅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翻身,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包括包括床腿和焊接于床腿顶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两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多个液压千斤顶,且多个液压千斤顶的顶部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的底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的两侧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驱动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液压千斤顶可推动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旋转,进而达到辅助患者翻身的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的内部均开设有矩形槽,两个所述矩形槽的内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多个滚柱,所述第二床板底部的一侧焊接有两个固定杆,且两个固定杆的底部均焊接有同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驱动轮,且驱动轮缠绕链接有驱动皮带,所述驱动皮带远离驱动轮的一侧缠绕连接有从动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机带动驱动轮旋转,进而使得从动轮旋转,带动滚柱旋转,方便患者翻身。优选的,所述液压千斤顶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液压千斤顶分成两组对称设置于支撑板的水平中轴线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旋转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一床板通过销轴与第二床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焊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床板的侧表壁,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可旋转的角度均为0°到9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杆提高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的稳定性,并且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均可旋转使得患者两侧均可翻身,提高了病床的实用性。优选的,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液压千斤顶的侧表壁,所述两个驱动杆可旋转的角度均为0°到9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患者不需要翻身时,可以折叠收回驱动杆,放置患者误触。优选的,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的顶部一侧均设置有栏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患者翻身的安全性。优选的,所述从动轮设置于滚柱水平一侧的外表壁,且该滚柱位于第二床板的矩形槽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从动轮带动滚柱旋转,提高患者翻身的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通过液压千斤顶带动床板旋转,进而辅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翻身,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其次,通过多个滚柱以及电机的作用,使得患者可以完全翻身,降低了患者翻身的难度;最后,通过设置于床板两侧的栏杆,提高了患者翻转过程的安全性。1、本技术,病床由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组成,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设置于支撑板的顶部,并且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通过设置于支撑板顶部两侧的液压千斤顶支撑,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通过拉伸液压千斤顶使得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绕销轴旋转,使得患者的身体倾斜,进而辅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翻身;2、本技术,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的内部设置了多个滚柱,其中位于第二床板内部的一个滚柱的一侧设置了从动轮,第二床板的底部设置了固定杆和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安装了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设置了驱动轮,驱动轮的外表壁设置了驱动皮带,并且驱动皮带连接了从动轮,通过电机的驱动,使得设置了从动轮的滚柱旋转,进而带动床垫移动,带动患者从侧卧的姿势变成背部朝上的姿势,进而实现患者身体完全翻转,有助于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3、本技术,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的顶部均设置了栏杆,使得在给患者翻身时,减少患者被翻下床摔伤的可能性,进而提高给患者翻身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床板、第二床板与支撑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的旋转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床板的液压千斤顶结构示意图。图中:1、床腿;2、支撑板;3、第一床板;4、第二床板;5、液压千斤顶;6、连杆;7、驱动杆;8、矩形槽;9、滚柱;10、栏杆;11、固定杆;12、固定板;13、电机;14、驱动轮;15、驱动皮带;16、从动轮;17、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包括床腿1和焊接于床腿1顶部的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部两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多个液压千斤顶5,且多个液压千斤顶5的顶部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床板3和第二床板4,第一床板3和第二床板4的底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杆6,两个连杆6的两侧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驱动杆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液压千斤顶5可推动第一床板3和第二床板4旋转,进而达到辅助患者翻身的效果。具体的,如图1-3所示,第一床板3和第二床板4的内部均开设有矩形槽8,两个矩形槽8的内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多个滚柱9,第二床板4底部的一侧焊接有两个固定杆11,且两个固定杆11的底部均焊接有同一固定板12,固定板12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驱动轮14,且驱动轮14缠绕链接有驱动皮带15,驱动皮带15远离驱动轮14的一侧缠绕连接有从动轮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机13带动驱动轮14旋转,进而使得从动轮16旋转,带动滚柱9旋转,方便患者翻身。具体的,如图1-3所示,液压千斤顶5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液压千斤顶5分成两组对称设置于支撑板2的水平中轴线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第一床板3和第二床板4旋转的稳定性。具体的,如图1-3所示,第一床板3通过销轴与第二床板4转动连接,支撑板2的顶部焊接有支撑杆17,且支撑杆17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床板3的侧表壁,第一床板3和第二床板4可旋转的角度均为0°到9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杆17提高第一床板3和第二床板4的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包括床腿(1)和焊接于床腿(1)顶部的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两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多个液压千斤顶(5),且多个液压千斤顶(5)的顶部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床板(3)和第二床板(4),所述第一床板(3)和第二床板(4)的底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杆(6),两个所述连杆(6)的两侧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驱动杆(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包括床腿(1)和焊接于床腿(1)顶部的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两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多个液压千斤顶(5),且多个液压千斤顶(5)的顶部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床板(3)和第二床板(4),所述第一床板(3)和第二床板(4)的底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杆(6),两个所述连杆(6)的两侧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驱动杆(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床板(3)和第二床板(4)的内部均开设有矩形槽(8),两个所述矩形槽(8)的内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多个滚柱(9),所述第二床板(4)底部的一侧焊接有两个固定杆(11),且两个固定杆(11)的底部均焊接有同一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驱动轮(14),且驱动轮(14)缠绕链接有驱动皮带(15),所述驱动皮带(15)远离驱动轮(14)的一侧缠绕连接有从动轮(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霞闵晓燕吴娴帆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