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管分流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298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管分流量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括一储液囊,储液囊的背部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硬质医用材料,储液囊前部为软质医用材料,储液囊上端和下端各自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出液口分别包裹有进液管和出液管,且进液口和进液管之间密封无渗液,出液口和出液管之间密封无渗液;储液囊前部的中间部位或中上部设置有耐穿刺且穿刺孔可以自动闭合的穿刺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影响引流的情况下检测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管的分流量,给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判断依据,通过分流量的检测及时调整患者分流管的压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A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partial flow of cerebrospinal fluid shu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管分流量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管分流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最常用的方法,分流术需要将脑脊液由脑室端引流到腹腔经腹腔吸收。脑室的压力、脑脊液的分泌量、脑脊液的吸收情况、腹腔压力、所使用的分流装置等因素均会影响分流量。分流量过多可导致裂隙样脑室和低颅压,分流不足时又会引起颅内高压症状。分流装置梗阻也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分流量主要依赖分流装置上的阀门进行压力控制,其原理是当脑室内压力高于阀门压力时,脑脊液流向腹腔。部分阀门可以根据术后临床表现调整压力。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患者体位的变化产生虹吸效应等情况,脑脊液的流量并不能完全由分流阀控制,造成分流量不确定。检测脑脊液的分流量对分流术后分流阀门的调整、术后并发症的检测以及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外均无脑脊液分流量的检测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管分流量检测装置,可以在不影响引流的情况下,检测脑室-腹腔分流管的分流量,给医生的诊断和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管分流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储液囊,储液囊的背部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硬质医用材料,储液囊前部为软质医用材料,储液囊上端和下端各自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出液口分别包裹有进液管和出液管,且进液口和进液管之间密封无渗液,出液口和出液管之间密封无渗液;储液囊前部的中间部位或中上部设置有耐穿刺且穿刺孔可以自动闭合的穿刺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管分流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储液囊,储液囊的背部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硬质医用材料,储液囊前部为软质医用材料,储液囊上端和下端各自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出液口分别包裹有进液管和出液管,且进液口和进液管之间密封无渗液,出液口和出液管之间密封无渗液;储液囊前部的中间部位或中上部设置有耐穿刺且穿刺孔可以自动闭合的穿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管分流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液囊的容纳体积为3-10ml,穿刺部底面圆直径d为0.7-1.5cm,穿刺部的厚度为1-3mm,储液囊背部的厚度为1-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管分流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液囊的体积为5ml,穿刺部底面圆直径d为1cm,穿刺部的厚度为2mm,储液囊背部的厚度为2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日赵亚超陈宇航彭静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