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志昆专利>正文

一种安全性高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1965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性高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棚,包括支撑柱、顶棚和横梁,所述顶棚连接于支撑柱上端,所述横梁连接于顶棚下端且横梁位于支撑柱内侧,所述顶棚两端均连接有转轴,所述顶棚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挡流板,所述顶棚上表面设置有蓄水槽且蓄水槽设置于挡流板内侧,所述挡流板下端连接有液压支杆,所述支撑柱外侧连接有固定架,所述液压支杆下端与固定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顶棚上端经上支架连接防护网,对上方坠落物能够很好的起到缓冲承接性能,保障内部人员及物品的存放安全性,并且在顶棚上表面设置蓄水槽,在降雨天气下能够于蓄水槽内部形成雨水蓄积,可用于建筑施工,减少常规用水量,资源利用效率更高。

A kind of protective shed with high safety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性高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棚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防护用具
,具体为一种安全性高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棚。
技术介绍
防护棚主要是应用在建筑工地上,像配电箱、钢筋、电梯、木工、搅拌机等都需要防护棚,并且在建筑施工现场工作时,工人们经常需要在现场对各种所需的建筑材料进行加工,为了防止高空落物误伤作业人员,保障地面加工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在施工现场也会建起防护棚,其是一种建筑工地上的防护安全措施,被广泛使用。现有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棚其结构相对简单,自身强度难以保障,通常顶棚仅采取单层的防护结构,在遇到重物坠落时的防护效果不佳,仍存在一定的使用安全隐患,并且其缺乏一定的使用辅助功能,例如其可作为避雨结构使用但对降水无法形成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其安装位置固定单一,不便于对其进行调节及移动,存在使用局限性。为此,我们推出一种安全性高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棚,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性高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棚,包括支撑柱、顶棚和横梁,所述顶棚连接于支撑柱上端,所述横梁连接于顶棚下端且横梁位于支撑柱内侧,所述顶棚两端均连接有转轴,所述顶棚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挡流板,所述顶棚上表面设置有蓄水槽且蓄水槽设置于挡流板内侧,所述挡流板下端连接有液压支杆,所述支撑柱外侧连接有固定架,所述液压支杆下端与固定架连接,所述顶棚上端连接有上支架,所述上支架内侧连接有防护网,所述蓄水槽内部一端设置有泵机,所述蓄水槽下端连接有导流管且导流管设置于支撑柱内部,所述导流管与泵机连接,所述支撑柱内侧连接有雾化喷头且雾化喷头与导流管连接,所述支撑柱下端活动连接有移动轮。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外侧设置有控制阀且控制阀与导流管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横梁内部连接有加强筋,所述横梁下端连接有照明灯。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下端连接有伸缩轴,所述支撑柱通过伸缩轴与移动轮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内侧下端连接有底板且底板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顶棚上端经上支架连接防护网,利用防护网能够加强对该防护棚的防护效果,当上方有异物坠落时,防护网能够很好的起到缓冲承接性能,减少重力对该防护棚造成的冲击,保障内部人员及物品的存放安全性,并且在横梁内部连接加强筋,有效加强防护棚使用的牢固度。本技术通过在顶棚上表面设置蓄水槽,该蓄水槽配合挡流板使用,利用液压支杆经转轴对挡流板进行抬升或下放,当挡流板抬升时,降雨天气下能够于蓄水槽内部形成雨水蓄积,可用于建筑施工,减少人工用水量,而当挡流板下放时蓄水槽内部水源可进行自由导出,用于调节蓄水量,使用适应性更强。本技术通过在支撑柱内部设置导流管且导流管上端与蓄水槽连接,其经泵机进行驱动,可将蓄水槽内部水源经导流管导出至支撑柱内侧连接的雾化喷头处喷出,适用于建筑施工及净化处理后用于人工用水,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体现绿色施工原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护网位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雾化喷头位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蓄水槽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柱、2顶棚、3横梁、4挡流板、5转轴、6液压支杆、7防护网、8上支架、9蓄水槽、10导流管、11泵机、12控制阀、13加强筋、14雾化喷头、15固定架、16伸缩轴、17照明灯、18移动轮、19底板、20减震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安全性高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棚,包括支撑柱1、顶棚2和横梁3,所述顶棚2连接于支撑柱1上端,所述横梁3连接于顶棚2下端且横梁3位于支撑柱1内侧,所述顶棚2两端均连接有转轴5,所述顶棚2通过转轴5活动连接有挡流板4,所述顶棚2上表面设置有蓄水槽9且蓄水槽9设置于挡流板4内侧,所述挡流板4下端连接有液压支杆6,所述支撑柱1外侧连接有固定架15,所述液压支杆6下端与固定架15连接,所述顶棚2上端连接有上支架8,所述上支架8内侧连接有防护网7,所述蓄水槽9内部一端设置有泵机11,所述蓄水槽9下端连接有导流管10且导流管10设置于支撑柱1内部,所述导流管10与泵机11连接,所述支撑柱1内侧连接有雾化喷头14且雾化喷头14与导流管10连接,所述支撑柱1下端活动连接有移动轮1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1外侧设置有控制阀12且控制阀12与导流管10活动连接,利用控制阀12调节雾化喷头14的出水量。进一步的,所述横梁3内部连接有加强筋13,所述横梁3下端连接有照明灯17,利用加强筋13增强该防护棚的牢固度,并且利用照明灯17便于对防护棚内部进行正常观察。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1下端连接有伸缩轴16,所述支撑柱1通过伸缩轴16与移动轮18连接,利用伸缩轴16和移动轮18便于对该防护棚进行拆装升降和移动,操作简单便捷。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1内侧下端连接有底板19且底板19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20,在防护棚内部站立或物品放置时一定程度上能够形成对防护棚的减震防护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具体的,使用时,通过对其结构进行一定程度改进并对其增加相应的功能性适应性构件,增强其实际使用效果,其具体表现为,首先在顶棚2上端经上支架8连接防护网7,当上方有异物坠落时,防护网7能够很好的起到缓冲承接性能,减少重力对该防护棚造成的冲击,加强对该防护棚的防护效果,保障内部人员及物品的存放安全性,并且在横梁3内部连接加强筋13,加强防护棚使用的牢固度,同时在顶棚2上表面设置蓄水槽9,该蓄水槽9配合挡流板4使用,其利用液压支杆6经转轴5对挡流板4进行抬升或下放,当挡流板4抬升时,降雨天气下能够于蓄水槽9内部形成雨水蓄积,可用于建筑施工,减少常规用水量,而当挡流板4下放时蓄水槽9内部水源可进行自由导出,用于调节蓄水量,增强适用效果,其具体利用支撑柱1内部设置的导流管10经泵机11进行驱动,将蓄水槽9内部水源经导流管10导出至支撑柱1内侧连接的雾化喷头14喷出,可适用于建筑施工及净化处理后用于人工用水,从而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充分提高了该建筑工程用防护棚的使用安全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性高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棚,包括支撑柱(1)、顶棚(2)和横梁(3),所述顶棚(2)连接于支撑柱(1)上端,所述横梁(3)连接于顶棚(2)下端且横梁(3)位于支撑柱(1)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2)两端均连接有转轴(5),所述顶棚(2)通过转轴(5)活动连接有挡流板(4),所述顶棚(2)上表面设置有蓄水槽(9)且蓄水槽(9)设置于挡流板(4)内侧,所述挡流板(4)下端连接有液压支杆(6),所述支撑柱(1)外侧连接有固定架(15),所述液压支杆(6)下端与固定架(15)连接,所述顶棚(2)上端连接有上支架(8),所述上支架(8)内侧连接有防护网(7),所述蓄水槽(9)内部一端设置有泵机(11),所述蓄水槽(9)下端连接有导流管(10)且导流管(10)设置于支撑柱(1)内部,所述导流管(10)与泵机(11)连接,所述支撑柱(1)内侧连接有雾化喷头(14)且雾化喷头(14)与导流管(10)连接,所述支撑柱(1)下端活动连接有移动轮(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性高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棚,包括支撑柱(1)、顶棚(2)和横梁(3),所述顶棚(2)连接于支撑柱(1)上端,所述横梁(3)连接于顶棚(2)下端且横梁(3)位于支撑柱(1)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2)两端均连接有转轴(5),所述顶棚(2)通过转轴(5)活动连接有挡流板(4),所述顶棚(2)上表面设置有蓄水槽(9)且蓄水槽(9)设置于挡流板(4)内侧,所述挡流板(4)下端连接有液压支杆(6),所述支撑柱(1)外侧连接有固定架(15),所述液压支杆(6)下端与固定架(15)连接,所述顶棚(2)上端连接有上支架(8),所述上支架(8)内侧连接有防护网(7),所述蓄水槽(9)内部一端设置有泵机(11),所述蓄水槽(9)下端连接有导流管(10)且导流管(10)设置于支撑柱(1)内部,所述导流管(10)与泵机(11)连接,所述支撑柱(1)内侧连接有雾化喷头(14)且雾化喷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昆孟醒李平邹嫣
申请(专利权)人:李志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