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文峯专利>正文

一种背包车式折叠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121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折叠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包车式折叠床,包括第一主体以及与第一主体铰接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主杆、第二主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以及第一竖杆;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三主杆、第四主杆、第三横杆、第四横杆以及第二竖杆;所述第三主杆的底部与第四主杆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设有容纳箱;所述固定框的底部连接有车轮;所述第一主杆的底部与第二主杆的底部之间连接有背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进行折叠便于用户携带,另外通过设置背带以及车轮便于用户进行携带,通过设置容纳箱起到收纳储存的作用。

A kind of folding bed with backpac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包车式折叠床
本技术涉及折叠床
,具体涉及一种背包车式折叠床。
技术介绍
折叠床是一种利用关节原理设计,为了方便和节省体积空间,通过各种折叠方式能够折叠收放的简易床,它由于方便实用、存放便捷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木制折叠床、钢丝折叠床、帆布折叠床、海绵垫折叠床、免组装折叠床和电动折叠床等众多种类的折叠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现有人们户外活动越来越多,但户外活动需带各种方便携带的生活用品,而帐篷因为相对而言易搭建、便于携带而被广泛的驴友以及户外运动爱好者所使用。然而传统的帐篷其在使用时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具体叙述如下:传统的帐篷往往是直接架设在地面上,帐篷底部的垫子直接与地面相贴靠,借助该垫子隔绝来自于地面的潮气,同时该垫子也作为使用者休息时所用的贴地垫席,但是当地面条件较差、尖锐石子较多时,使用者在该垫子上休息后会出现皮下出血或关节疼痛等现象。人们针对上述帐篷在具体使用时所存在的一系列缺陷设计制造出一种可与帐篷相结合使用的折叠床,但是同时携带折叠床以及帐篷会增加用户的负担不便于用户出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背包车式折叠床。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背包车式折叠床,包括第一主体以及与第一主体铰接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主杆、第二主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以及第一竖杆;所述第一主杆、第二主杆、第一横杆以及第二横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主杆的一端与第一横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主杆的一端与第二横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以及第二主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竖杆的两端;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三主杆、第四主杆、第三横杆、第四横杆以及第二竖杆;所述第三主杆、第四主杆、第三横杆以及第四横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主杆的一端与第三横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主杆的一端与第四横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另一端以及第四主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二竖杆的两端;所述第一主杆的另一端与第三主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主杆的另一端与第四主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三主杆的底部与第四主杆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设有容纳箱;所述固定框的底部连接有车轮;所述第一主杆的底部与第二主杆的底部之间连接有背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框的底部设有与容纳箱抵靠的加强筋;所述背包车式折叠床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车轮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加强筋铰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筋连接有固定柱;所述背包车式折叠床还包括活动设于固定柱内的伸缩杆以及与伸缩杆连接的提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主体还包括第一支撑脚以及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以及第二支撑脚分别与第一竖杆的两侧铰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主体还包括第三支撑脚以及第四支撑脚;所述第三支撑脚以及第四支撑脚分别与第二竖杆的两侧铰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主体还包括第五支撑脚以及第六支撑脚;所述第五支撑脚的一端与第一横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六支撑脚的一端与第二横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五支撑脚的另一端与第六支撑脚的另一端连接有底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五支撑脚以及第六支撑脚之间连接有加强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主杆与第三主杆之间以及第二主杆与第四主杆之间设有锁紧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进行折叠便于用户携带,另外通过设置背带以及车轮便于用户进行携带,通过设置容纳箱起到收纳储存的作用,可以将帐篷放在容纳箱内进行携带。本技术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背包车式折叠床同时具备旅行箱、背包、折叠床以及露营帐篷的综合功能。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收纳时的正视图;图2是图1中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收纳时的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收纳时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部分展开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完全展开后的侧视图;其中:11-第一主杆;12-第二主杆;13-第三主杆;14-第四主杆;21-第一横杆;22-第二横杆;23-第三横杆;24-第四横杆;31-第一竖杆;32-第二竖杆;4-固定框;41-容纳箱;5-背带;6-加强筋;61-连接件;62-车轮;63-固定柱;64-伸缩杆;65-提手;71-第一支撑脚;72-第二支撑脚;73-第三支撑脚;74-第四支撑脚;75-第五支撑脚;76-第六支撑脚;81-底杆;82-加强杆;9-锁紧件。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至图7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背包车式折叠床,包括第一主体以及与第一主体铰接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主杆11、第二主杆12、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以及第一竖杆31;所述第一主杆11、第二主杆12、第一横杆21以及第二横杆2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主杆11的一端与第一横杆21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主杆12的一端与第二横杆2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横杆21的另一端以及第二主杆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竖杆31的两端;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三主杆13、第四主杆14、第三横杆23、第四横杆24以及第二竖杆32;所述第三主杆13、第四主杆14、第三横杆23以及第四横杆24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主杆13的一端与第三横杆23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主杆14的一端与第四横杆24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横杆23的另一端以及第四主杆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二竖杆32的两端;所述第一主杆11的另一端与第三主杆1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主杆12的另一端与第四主杆14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三主杆13的底部与第四主杆14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固定框4;所述固定框4内设有容纳箱41;所述固定框4的底部连接有车轮62;所述第一主杆11的底部与第二主杆12的底部之间连接有背带5。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背包车式折叠床,在完全展开的时候如图7所示,此时固定框4以及固定框4内的容纳箱41均设置于第三主杆13的底部与第四主杆14的底部,并且背带5设置于第一主杆11的底部与第二主杆12的底部,而第一主杆11、第三主杆13、第一横杆21以及第三横杆23连接成一条直线,而第二主杆12、第四主杆14、第二横杆22以及第四横杆24连接成另一条直线,二者相互平行从而使得第一主杆11、第二主杆12、第三主杆13、第四主杆14、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第三横杆23以及第四横杆24的顶部形成床体;当需要进行折叠收纳的时候,首先将第三横杆23以及第四横杆24往第三主杆13以及第四主杆14的方向进行折叠,然后将第一横杆21以及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包车式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以及与第一主体铰接的第二主体;/n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主杆(11)、第二主杆(12)、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以及第一竖杆(31);所述第一主杆(11)、第二主杆(12)、第一横杆(21)以及第二横杆(2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主杆(11)的一端与第一横杆(21)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主杆(12)的一端与第二横杆(2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横杆(21)的另一端以及第二主杆(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竖杆(31)的两端;/n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三主杆(13)、第四主杆(14)、第三横杆(23)、第四横杆(24)以及第二竖杆(32);所述第三主杆(13)、第四主杆(14)、第三横杆(23)以及第四横杆(24)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主杆(13)的一端与第三横杆(23)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主杆(14)的一端与第四横杆(24)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横杆(23)的另一端以及第四主杆(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二竖杆(32)的两端;所述第一主杆(11)的另一端与第三主杆(1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主杆(12)的另一端与第四主杆(14)的另一端铰接;/n所述第三主杆(13)的底部与第四主杆(14)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固定框(4);所述固定框(4)内设有固定框(4);所述固定框(4)的底部连接有车轮(62);/n所述第一主杆(11)的底部与第二主杆(12)的底部之间连接有背带(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包车式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以及与第一主体铰接的第二主体;
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主杆(11)、第二主杆(12)、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以及第一竖杆(31);所述第一主杆(11)、第二主杆(12)、第一横杆(21)以及第二横杆(2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主杆(11)的一端与第一横杆(21)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主杆(12)的一端与第二横杆(2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横杆(21)的另一端以及第二主杆(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竖杆(31)的两端;
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三主杆(13)、第四主杆(14)、第三横杆(23)、第四横杆(24)以及第二竖杆(32);所述第三主杆(13)、第四主杆(14)、第三横杆(23)以及第四横杆(24)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主杆(13)的一端与第三横杆(23)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主杆(14)的一端与第四横杆(24)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横杆(23)的另一端以及第四主杆(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二竖杆(32)的两端;所述第一主杆(11)的另一端与第三主杆(1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主杆(12)的另一端与第四主杆(14)的另一端铰接;
所述第三主杆(13)的底部与第四主杆(14)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固定框(4);所述固定框(4)内设有固定框(4);所述固定框(4)的底部连接有车轮(62);
所述第一主杆(11)的底部与第二主杆(12)的底部之间连接有背带(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包车式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4)的底部设有与容纳箱(41)抵靠的加强筋(6);所述背包车式折叠床还包括连接件(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峯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