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配合一次性口罩使用的鼻面部贴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976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配合一次性口罩使用的鼻面部贴片,包括皮肤保护层、塑形层和口罩气密层,三层结构一体成型,口罩气密层黏合于塑形层上方,塑形层黏合于皮肤保护层上方。一次性口罩上缘覆盖于口罩气密层佩戴使用,避免口罩上缘直接给鼻面部造成滑动摩擦和压迫;塑形层将口罩上缘线条状接触面的压力,分散到塑形层整体,继而传递给下方保护层,保护层增加了鼻面部受压面积,减少了皮肤单位面积的平均压力,极大程度缓解了鼻面部疼痛、压痕甚至皮肤损伤;同时能再塑形调整贴片跟鼻面部的贴合度,提高口罩佩戴的气密性,避免了眼睛和眼镜因冷热气流作用导致的不适和影响。

A nose and face patch for use with disposable mas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配合一次性口罩使用的鼻面部贴片
本技术涉及医用领域、民用领域,是一种用于配合一次性口罩使用的鼻面部贴片。
技术介绍
口罩是一种日常的生活用品,一般指遮挡式佩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挡细小微生物、有害的气体、气味的侵袭。非排气阀型口罩还可以过滤人体呼出的气体,并阻挡飞沫的喷出。口罩因其材质组成,对吸入的空气有不等的过滤效果。在呼吸道传染疾病流行时,以及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时,佩戴口罩均有很好的防护效果。空气过滤式口罩是使用最广泛的一大类。空气过滤式口罩的结构应分为两部分,一是口罩的主体,是口罩的主体支撑结构;另一个是面罩,是口罩的过滤部分。如何选择口罩,面罩材质的阻尘效率、口罩贴合度以及口罩挂带的舒适程度都是参考标准。其中,一次性口罩,为达到口罩与人脸的紧密贴合,在其上缘设计了一可塑形压鼻条。压鼻条可根据鼻梁和脸颊形状塑形,提高口罩佩戴时的贴合度。压鼻条还施加一定的紧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口罩的密合程度。但在实际使用中,口罩佩戴者说话、吞咽等面部动作,引起口罩运动,压鼻条受口罩牵引,易发生移动;且压鼻条材质较硬,与鼻梁发生摩擦或长时间压迫鼻面部,佩戴者可能会感觉到疼痛,更有压力过大导致鼻面部皮肤深度压痕,甚至局部皮肤损伤。很多佩戴者的鼻翼根部与口罩上缘无法完全贴合,佩戴口罩时,密合性无法保证,影响了口罩的防护效果,且呼吸时的冷热气流,通过此处缝隙,在眼睛表面快速的反复涌动,造成了眼睛不适。在秋、冬等季节性天气中,对于使用眼镜的口罩佩戴者来说,口罩上缘缝隙喷射出的热气,直接造成了眼镜镜片内外冷热温差,眼镜极易起雾,严重影响视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配合一次性口罩使用的鼻面部贴片,通过一体成型的鼻面部贴片配合一次性口罩的使用,避免口罩上缘直接压在鼻面部,造成摩擦及压迫,塑形层将口罩上缘压力整体传递给了保护层,增加了鼻面部受压面积,减少了皮肤单位面积的平均压力,极大程度缓解了鼻面部的疼痛和损伤。同时也能通过再塑形改变贴片形态,以调整保护层与鼻翼根部的贴合度,提高口罩佩戴时的气密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贴片呈扁平飞翼状,包括皮肤保护层、塑形层和口罩气密层,皮肤保护层、塑形层和口罩气密层整体成型连接。皮肤保护层包含上下两层,下层朝向皮肤,上层朝向塑形层;塑形层包含上下两层,下层朝向皮肤保护层,上层朝向口罩气密层;口罩气密层包含上下两层,下层朝向塑形层,上层朝向口罩侧;皮肤保护层为凝胶状柔性材质构成;塑形层为平滑可塑形材质构成;口罩气密层为凝胶状柔性材质构成。贴片还包括鼻部结构、飞翼结构;所述皮肤保护层的正面具有飞翼状三角形结构,飞翼状三角形结构的中部凸起于鼻部结构;飞翼状三角形结构沿鼻中线向两侧颧骨方向走行,直行至颧弓;所述皮肤保护层下层结构沿鼻中线向两侧颧骨方向贴合面部轮廓走行,行至颧弓。塑形层的正面具有飞翼状三角形结构,飞翼状三角形结构的中部凸起于鼻部结构;飞翼状三角形结构沿鼻中线向两侧颧骨方向走行,直行至颧弓。口罩气密层的正面具有飞翼状三角形结构,飞翼状三角形结构的中部凸起于鼻部结构;飞翼状三角形结构沿鼻中线向两侧颧骨方向走行,直行至颧弓。皮肤保护层上层、塑形层和口罩气密层,呈贴合平行关系,且各层面的中心点重叠。塑形层边缘线短于皮肤保护层上层边缘线。口罩气密层边缘线稍长于保护层上层边缘线。皮肤保护层上层未于塑形层接触的部分及口罩气密层未于塑形层接触的部分直接融合为一体。皮肤保护层下层,有一朝向鼻翼根部的隆起结构。皮肤保护层下层,为贴合面部的弧形线条结构。贴片各边、角为弧形结构。贴片能够再塑形以调整形态。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贴片,先贴合鼻梁部分,贴片下缘对齐鼻尖。进一步的,调整贴片鼻部结构,使之与双侧鼻翼贴合。进一步的,调整贴片,使之与双侧面部贴合。进一步的,活动脸部,视舒适程度,对贴片再塑形调整。进一步的,调整口罩上缘,使之处于条状贴片上、下缘中心线位置。进一步的,佩戴口罩,将其上缘扣压于已粘合在鼻面部的贴片口罩气密层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用于配合一次口罩使用的鼻面部贴片,近鼻面部轮廓走形,通过皮肤保护层贴于皮肤表面,塑形层和口罩气密层一体成形,依次堆叠融合皮肤保护层上,避免口罩上缘摩擦鼻面部,和施加过大的压力,造成疼痛甚至皮肤损伤。通过再塑形以调整贴片形态,使其与鼻面部的贴合更加服帖,提高了使用舒适度。2、本技术的用于配合一次性口罩使用的鼻面部贴片,贴片上设置皮肤保护层,可贴于鼻面部皮肤表面,免除口罩上缘与鼻面部皮肤的摩擦;皮肤保护层与塑形层连接,皮肤保护层接收了塑形层的全部压力,并将压力施加给了其贴合的皮肤表面;皮肤保护层因凝胶状柔性材质的特性,并增加了口罩使用时的气密性,提升了口罩实际使用中的防护效果。3、本技术的用于配合一次性口罩使用的鼻面部贴片,塑形层相对皮肤保护层较硬材质的特性,可将口罩上缘线条状接触面的压力,分散到塑形层整体,继而传递给下方皮肤保护层。增加了鼻面部受压面积,减少了皮肤单位面积的平均压力,极大程度减轻了不适感。4、本技术的用于配合一次性口罩使用的鼻面部保护贴片,贴片上设置口罩气密层,一次性口罩上缘直接覆盖于口罩气密层上,由于口罩气密层凝胶状柔性材质的特性,不但加强了口罩佩戴时的气密性,使用者发生说活、吞咽等面部动作时,口罩上缘不易移动。5、本技术的用于配合一次性口罩使用的鼻面部保护贴片,避免了因冷热气流在眼睛表面快速往复涌动造成的不适。6、本技术的用于配合一次性口罩使用的鼻面部保护贴片,避免了因冷热气流作用,造成的眼镜起雾现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面多层结构重叠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面多层结构重叠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皮肤保护层;2、塑形层;3、口罩气密层;4、鼻部结构;5、隆起结构;6、弧形线条结构;7、弧形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配合一次性口罩使用的鼻面部贴片,其特征在于:贴片呈扁平飞翼状,包括皮肤保护层(1)、塑形层(2)和口罩气密层(3),皮肤保护层(1)、塑形层(2)和口罩气密层(3)整体成型连接;/n所述皮肤保护层(1)包含上下两层,下层朝向皮肤,上层朝向塑形层(2);塑形层(2)包含上下两层,下层朝向皮肤保护层(1),上层朝向口罩气密层(3);口罩气密层(3)包含上下两层,下层朝向塑形层(2),上层朝向口罩侧;/n所述皮肤保护层(1)为凝胶状柔性材质构成;塑形层(2)为平滑可塑形材质构成;口罩气密层(3)为凝胶状柔性材质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配合一次性口罩使用的鼻面部贴片,其特征在于:贴片呈扁平飞翼状,包括皮肤保护层(1)、塑形层(2)和口罩气密层(3),皮肤保护层(1)、塑形层(2)和口罩气密层(3)整体成型连接;
所述皮肤保护层(1)包含上下两层,下层朝向皮肤,上层朝向塑形层(2);塑形层(2)包含上下两层,下层朝向皮肤保护层(1),上层朝向口罩气密层(3);口罩气密层(3)包含上下两层,下层朝向塑形层(2),上层朝向口罩侧;
所述皮肤保护层(1)为凝胶状柔性材质构成;塑形层(2)为平滑可塑形材质构成;口罩气密层(3)为凝胶状柔性材质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配合一次性口罩使用的鼻面部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还包括鼻部结构(4)、飞翼结构;所述皮肤保护层(1)的正面具有飞翼状结构,飞翼状结构的中部凸起于鼻部结构(4);飞翼状结构沿鼻中线向两侧颧骨方向走行,直行至颧弓;所述皮肤保护层(1)下层结构沿鼻中线向两侧颧骨方向贴合面部轮廓走行,行至颧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配合一次性口罩使用的鼻面部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层(2)的正面具有飞翼状结构,飞翼状结构的中部凸起于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轩彭勇文颐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