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973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护膝器包括角度调节器、护具、魔术贴,角度调节器包括内外调节器Ⅰ、内外调节器Ⅱ、齿轮板,内外调节器Ⅰ与内外调节器Ⅱ连接,内外调节器Ⅱ通过连接部与齿轮板连接,内外调节器Ⅱ还通过连接部与连接板Ⅰ连接,齿轮板上设有盖板,连接板Ⅰ与连接板Ⅱ连接,连接板Ⅱ上设有连接板Ⅲ,内外调节器Ⅱ与伸缩杆连接,角度调节器还包括限位块,限位块上具有与齿轮板上的齿轮相配合的凸起,连接板Ⅰ上具有能够通过螺栓的通孔Ⅲ,螺栓上连接螺母,且螺栓和螺母配合用于固定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角度调节器、护具、魔术贴可以帮助护膝器很好的将患者膝盖上下部位定型,对于安装好的护膝器,能实现护膝器的内外、前后活动,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A knee pro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膝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护膝器。
技术介绍
膝盖为位于大小腿之间的连接部位,膝的主要内部组成结构为半月板以及四条韧带,半月板为膝内部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之间的接连处所垫的一块新月形的纤维软骨组织,作用是缓冲膝关节的震动,以及避免两块骨头的直接摩擦,另外,它由四条主要的韧带支撑着,其中有两条在膝的两侧,称为中侧突韧带和外侧突韧带,主要功能是防止膝部轴离位;另外两条韧带则分别分布在膝前后方,称为前十字韧带和后十字韧带,作用是防止膝部前后移位,膝盖是人体非常重要的部位,膝关节是人体关节部位关节最大、结构最复杂,承受力比较大的关节之一。膝关节骨关节病是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体。继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病会导致膝内翻、膝外翻畸形,使骨关节面受力集中,受压力的分布异常,从而使关节软骨发生退性改变,以及半月板撕裂、韧带损伤、髌骨软化症、剥脱软骨炎等。现有膝部护具对于矫正膝关节内、外翻畸形通常是采用简易的夹板进行夹持矫正,但是由于矫正时间较长,不能达到根本性的治疗,且固定板较长,有时不方便患者的行动;或夹持不当,而导致更严重的畸形,甚至压迫性溃疡。若矫正不及时或者方法不当,畸形发生将不可逆,而后只能以折骨术或截骨术加以矫正,给患者的身心及家庭均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设计一种使用方便的膝部护具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护膝器。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护膝器,包括角度调节器、护具以及设置在护具上的魔术贴,所述护具包括大腿护具和小腿护具,所述角度调节器一端设置在大腿护具上,另一端设置在小腿护具上,所述角度调节器包括内外调节器Ⅰ、内外调节器Ⅱ、齿轮板,所述内外调节器Ⅰ与内外调节器Ⅱ连接,所述内外调节器Ⅱ通过连接部与齿轮板连接,所述内外调节器Ⅱ还通过连接部与连接板Ⅰ连接,所述齿轮板上设有盖板,所述连接板Ⅰ与连接板Ⅱ连接,所述连接板Ⅱ上设有连接板Ⅲ,所述内外调节器Ⅱ与伸缩杆连接,所述角度调节器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具有与齿轮板上的齿轮相配合的凸起,所述连接板Ⅰ上具有能够通过螺栓的通孔Ⅲ,所述螺栓上连接螺母,且螺栓和螺母配合用于固定所述限位块。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上设有用于连接拨片的连接柱,所述盖板上具有能够容纳拨片的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内外调节器Ⅰ上具有凸块、条状齿轮、通孔Ⅰ,所述内外调节器Ⅱ上具有与内外调节器Ⅰ上的条状齿轮配合的条状齿轮Ⅱ,所述内外调节器Ⅱ上具有与内外调节器Ⅰ上的凸块配合连接的通孔Ⅱ,所述通孔Ⅱ能够在所述凸块上转动进而实现所述角度调节器的内外调节。进一步的,所述内外调节器Ⅰ设置在小腿护具上,所述连接板Ⅲ设置在大腿护具上。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Ⅰ上具有容纳连接板Ⅱ的前板的卡槽Ⅰ,且前板上设有连接孔Ⅱ,所述卡槽Ⅰ底部设有与连接孔Ⅱ配合的连接孔Ⅰ。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Ⅲ上设有凸板,且凸板上设有连接孔Ⅳ,所述连接板Ⅱ的后板上具有容纳凸板的卡槽Ⅱ,且卡槽Ⅱ内设有连接孔Ⅲ。进一步的,所述护膝器还包括垫片。进一步的,所述大腿护具和小腿护具上均设有魔术贴。本技术提供一种护膝器,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护膝器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角度调节器、护具、魔术贴可以帮助护膝器很好的将患者膝盖上下部位定型,对于安装好固定好的护膝器,通过角度调节器能够实现护膝器在腿部的内外活动,前后活动,进而实现角度调节,整个调整过程方便,能对人体的膝盖进行有效的矫正,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本技术护膝器的角度调节器通过内外调节器Ⅰ、内外调节器Ⅱ,再配合伸缩杆实现护膝器在腿部的内外活动,护膝器相对于退部的前后角度调节是通过齿轮板、限位块等部件配合作用实现,对于对于安装好固定好的护膝器,旋动螺母,使得螺栓离开限位块,进而拨动拨片,使得原本处于卡和状态的凸起和齿轮分离,再转动齿轮板到设定角度,再反向拨动拨片,使凸起和齿轮卡和,再旋转螺母,使得螺栓前进抵紧限位块,实现限位块的固定,进而实现对角度调节器相对于腿部的前后角度调节,调节方法简便,患者可自行调整角度调节器,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方便实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现有技术方案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角度调节器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图5为图3的俯视图;图6为内外调节器Ⅰ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内外调节器Ⅱ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连接板Ⅰ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连接板Ⅱ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连接板Ⅲ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为限位块和螺栓、螺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为齿轮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外调节器Ⅰ;111、凸块;112、条状齿轮Ⅰ;113、通孔Ⅰ;2、内外调节器Ⅱ;211、条状齿轮Ⅱ;212、通孔Ⅱ;213、连接部;3、盖板;31、通孔;4、连接板Ⅰ;41、通孔Ⅲ;42、卡槽Ⅰ;43、连接孔Ⅰ;5、连接板Ⅱ;51、前板;52、后板;53、连接孔Ⅱ;54、卡槽Ⅱ;55、连接孔Ⅲ;6、连接板Ⅲ;61、凸板;62、连接孔Ⅳ;7、齿轮板;71、齿轮;8、限位块;81、凸起;82、连接柱;9、拨片;10、垫片;11、螺栓;12、大腿护具;13、小腿护具;14、魔术贴;15、伸缩杆;16、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本技术护膝器,包括角度调节器、护具以及设置在护具上的魔术贴14,护具包括大腿护具12和小腿护具13,角度调节器一端设置在大腿护具12上,另一端设置在小腿护具13上,角度调节器包括内外调节器Ⅰ1、内外调节器Ⅱ2、齿轮板7,内外调节器Ⅰ1与内外调节器Ⅱ2连接,内外调节器Ⅱ2通过连接部213与齿轮板7连接,内外调节器Ⅱ2还通过连接部213与连接板Ⅰ4连接,齿轮板7上设有盖板3,连接板Ⅰ4与连接板Ⅱ5连接,连接板Ⅱ5上设有连接板Ⅲ6,内外调节器Ⅱ2与伸缩杆15连接,角度调节器还包括限位块8,限位块8上具有与齿轮板7上的齿轮71相配合的凸起81(如图11、图10所示),连接板Ⅰ4上具有能够通过螺栓11的通孔Ⅲ41,螺栓11上连接螺母16,且螺栓11和螺母16配合用于固定限位块8。如图11所示,限位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膝器,包括角度调节器、护具以及设置在护具上的魔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具包括大腿护具和小腿护具,所述角度调节器一端设置在大腿护具上,另一端设置在小腿护具上,所述角度调节器包括内外调节器Ⅰ、内外调节器Ⅱ、齿轮板,所述内外调节器Ⅰ与内外调节器Ⅱ连接,所述内外调节器Ⅱ通过连接部与齿轮板连接,所述内外调节器Ⅱ还通过连接部与连接板Ⅰ连接,所述齿轮板上设有盖板,所述连接板Ⅰ与连接板Ⅱ连接,所述连接板Ⅱ上设有连接板Ⅲ,所述内外调节器Ⅱ与伸缩杆连接,所述角度调节器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具有与齿轮板上的齿轮相配合的凸起,所述连接板Ⅰ上具有能够通过螺栓的通孔Ⅲ,所述螺栓上连接螺母,且螺栓和螺母配合用于固定所述限位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膝器,包括角度调节器、护具以及设置在护具上的魔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具包括大腿护具和小腿护具,所述角度调节器一端设置在大腿护具上,另一端设置在小腿护具上,所述角度调节器包括内外调节器Ⅰ、内外调节器Ⅱ、齿轮板,所述内外调节器Ⅰ与内外调节器Ⅱ连接,所述内外调节器Ⅱ通过连接部与齿轮板连接,所述内外调节器Ⅱ还通过连接部与连接板Ⅰ连接,所述齿轮板上设有盖板,所述连接板Ⅰ与连接板Ⅱ连接,所述连接板Ⅱ上设有连接板Ⅲ,所述内外调节器Ⅱ与伸缩杆连接,所述角度调节器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具有与齿轮板上的齿轮相配合的凸起,所述连接板Ⅰ上具有能够通过螺栓的通孔Ⅲ,所述螺栓上连接螺母,且螺栓和螺母配合用于固定所述限位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上设有用于连接拨片的连接柱,所述盖板上具有能够容纳拨片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调节器Ⅰ上具有凸块、条状齿轮、通孔Ⅰ,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华康奥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