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唤醒装置和电子门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146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门锁唤醒装置和电子门锁,所述门锁唤醒装置包括设置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红外发光管、第二红外发光管以及光线传感器;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用于向操作体发射第一红外光,第二红外发光管用于向所述操作体发射第二红外光;所述光线传感器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反射红外光和第二反射红外光触发唤醒信号。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的门锁唤醒装置采用了第一红外发光管、第二红外发光管和光线传感器的结构,因此,无需人工触碰触摸区域,只需要操作体反射第一红外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和第二红外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到光线传感器,就可以自动触发唤醒信号,便于执行唤醒功能,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体验。

Door lock wake-up device and electronic door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锁唤醒装置和电子门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锁具
,尤其涉及一种门锁唤醒装置和电子门锁。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门锁的普及度越来越高。电子门锁通常设置有触摸区域,用户需要唤醒智能锁时,需要按压触摸区域,触发智能锁的唤醒功能,进而执行点亮屏幕、弹出密码键盘、开锁等后续流程。此种方式需要人为的触碰触摸区域才能触发唤醒功能,操作过程复杂,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唤醒装置和电子门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复杂,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门锁唤醒装置,包括:设置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红外发光管、第二红外发光管以及光线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所述第二红外发光管以及所述光线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和所述第二红外发光管设置在所述光线传感器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用于向操作体发射第一红外光,第二红外发光管用于向所述操作体发射第二红外光;所述光线传感器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反射红外光和第二反射红外光触发唤醒信号;所述唤醒信号用于执行唤醒功能;所述第一反射红外光用于表征经操作体反射第一红外光产生的红外光,所述第二反射红外光用于表征经所述操作体反射第二红外光产生的红外光。可选的,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所述第二红外发光管以及所述红外接收管处于同一直线位置。可选的,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和所述第二红外发光管相对于所述光线传感器等距离设置。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用于遮挡红外光线的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与所述光线传感器之间以及所述光线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红外发光管之间。可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两个侧壁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印刷电路板平行的,设置在所述挡板与所述操作体之间的面板。可选的,所述面板设置有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的透光率大于其他区域的透光率。可选的,所述光线传感器依据所述光线传感器的寄存器中存储的电流值控制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和/或所述第二红外发光管的发光强度。可选的,所述光线传感器还用于接收自然光,并将所述自然光转换为自然光电信号传输给与所述光线传感器相连接的主控制器,以使得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自然光信号调节相关显示组件的亮度。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门锁,包括权利要求前述所述的门锁唤醒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门锁唤醒装置和电子门锁,所述门锁唤醒装置包括设置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红外发光管、第二红外发光管以及光线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所述第二红外发光管以及所述光线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和所述第二红外发光管设置在所述光线传感器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用于向操作体发射第一红外光,第二红外发光管用于向所述操作体发射第二红外光;所述光线传感器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反射红外光和第二反射红外光触发唤醒信号;所述唤醒信号用于执行唤醒功能;所述第一反射红外光用于表征经操作体反射第一红外光产生的红外光,所述第二反射红外光用于表征经所述操作体反射第二红外光产生的红外光。由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的门锁唤醒装置采用了第一红外发光管、第二红外发光管和光线传感器的结构,因此,无需人工触碰触摸区域,只需要操作体反射第一红外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和第二红外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到光线传感器,就可以自动触发唤醒信号,便于执行唤醒功能,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门锁唤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门锁唤醒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门锁唤醒装置的尺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门锁唤醒装置可以应用到智能门锁中,来实现智能门锁的唤醒功能或者手势识别等功能。具体的。参见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门锁唤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门锁唤醒装置,包括:设置于PCB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红外发光管1、第二红外发光管2以及光线传感器3;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1、所述第二红外发光管2以及所述光线传感器3电连接,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1和所述第二红外发光管2设置在所述光线传感器3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1用于向操作体发射第一红外光,第二红外发光管2用于向所述操作体发射第二红外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主要包括有PCB印刷电路板以及该PCB上的第一红外发光管1和第二红外发光管2以及光线传感器3。其中,第一红外发光管1和第二红外发光管2的设置方式是设置在与光线传感器3相对的两侧。例如,第一红外发光管1设置在光线传感器3的左侧,则第二红外发光管2设置在光线传感器3的右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红外发光管1和第二红外发光管2相对于光线传感器3互为镜像。实际使用中,第一红外发光管和第二红外发光管采用预定角度发射红外光。预定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保证可以将红外光照射在操作体上即可。在此进行具体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光线传感器3中包括光敏接收阵列以及寄存器,其中光敏接收阵列接收通过操作体所反射的第一反射红外光和第二反射红外光。还用于将接收到的红外光进行模数转换,转换成电流值,存储在寄存器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红外发光管1和第二红外发光管2按照一定工作频率发射红外光,其中工作频率是依据电流值的大小来确定的。电流值可以预先存储在光线传感器的寄存器中。光线传感器依据寄存器中的电流值控制第一红外发光管1以及第二红外发光管2的发光强度。改变发光强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第一红外发光管和第二红外发光管的检测距离。所述光线传感器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反射红外光和第二反射红外光触发唤醒信号;所述唤醒信号用于执行唤醒功能;所述第一反射红外光用于表征经操作体反射第一红外光产生的红外光,所述第二反射红外光用于表征经所述操作体反射第二红外光产生的红外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光线传感器根据接收的第一反射红外光和第二反射红外光触发唤醒信号,该唤醒信号用于指示如智能门锁的主控制器执行唤醒功能。具体唤醒功能可以是开启智能门锁的主芯片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第一红外发光管和第二红外发光管,因此,当用户的操作体,例如手在门锁唤醒装置前晃动时,由于第一红外发光管所发出的红外光会经过手的反射到光线传感器,且第二红外发光管所发出的红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锁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设置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红外发光管、第二红外发光管以及光线传感器;/n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所述第二红外发光管以及所述光线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和所述第二红外发光管设置在与所述光线传感器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用于向操作体发射第一红外光,第二红外发光管用于向所述操作体发射第二红外光;/n所述光线传感器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反射红外光和第二反射红外光触发唤醒信号;所述唤醒信号用于执行唤醒功能;所述第一反射红外光用于表征经操作体反射第一红外光产生的红外光,所述第二反射红外光用于表征经所述操作体反射第二红外光产生的红外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锁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红外发光管、第二红外发光管以及光线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所述第二红外发光管以及所述光线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和所述第二红外发光管设置在与所述光线传感器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用于向操作体发射第一红外光,第二红外发光管用于向所述操作体发射第二红外光;
所述光线传感器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反射红外光和第二反射红外光触发唤醒信号;所述唤醒信号用于执行唤醒功能;所述第一反射红外光用于表征经操作体反射第一红外光产生的红外光,所述第二反射红外光用于表征经所述操作体反射第二红外光产生的红外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所述第二红外发光管以及所述光线传感器于同一直线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发光管和所述第二红外发光管相对于所述光线传感器等距离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勇李先仓陈彬张东胜
申请(专利权)人: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