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源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15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源机,具备:设置在燃烧器(31)与热交换器(1)之间的燃烧室(2);使被加热流体流入热交换器(1)的流入管(20);使被加热流体从热交换器(1)流出的流出管(21);以及沿着燃烧室(2)的周壁的外表面卷绕的卷绕管(27),流入管(20)或者流出管(21)的任意一方具有限定被加热流体的流体流路的流孔(91)。

Heat source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源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源机,所述热源机将由燃烧器产生的燃烧排气经由燃烧室供给至热交换器。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被加热流体流动的卷绕管沿燃烧室的周壁的外表面卷绕的热源机。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一种热交换器的方案,该热交换器具备通过使上热交换板与下热交换板接合的多个热交换单元叠层(层叠、积层)而形成的板叠层体(例如,韩国注册专利第10-1608149号公报)。各热交换单元具有:在上热交换板与下热交换板之间供被加热流体流动的内部空间;和贯通内部空间并使燃烧排气沿上下方向通过的多个排气孔。另外,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热源机的方案,该热源机具有:以从热交换器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的流入管和流出管;以及卷绕管,所述卷绕管与流入管和流出管连接,并且以在热交换器旁路的方式沿燃烧室的周壁的外表面卷绕(日本专利申请2018-82164号)。根据该热源机,由于流动于流入管的被加热流体的一部分向卷绕管流动,所述卷绕管沿内部流动高温的燃烧排气的燃烧室的周壁的外表面卷绕,因此能够高效地加热被加热流体。然而,在上述热源机中,卷绕管的上游端和下游端分别与流入管和流出管连接。因此,流动于流入管的被加热流体的一部分不经由热交换器,而是从流入管经由卷绕管向流出管进行分流。因此,在热源机所要求的要求流量较少的情况下,流入热交换器的被加热流体的流量减少。另外,在热交换器中被加热并且向流出管流出的被加热流体不经由热交换器,而是通过与经由卷绕管而从流入管分流至流出管的低温的被加热流体混合而被冷却。因此,需要在热交换器内将被加热流体加热至比热源机所要求的被加热流体的要求温度更高。在被供给至这样的热交换器的被加热流体的流量较少的状态下,如果热交换器被加热至高温,则流动于热交换器内的被加热流体过热,容易产生局部热。其结果是,存在被加热流体的沸腾或者发生改性、产生沸腾声引起的噪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局部热的热源机。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源机,具备:燃烧器,所述燃烧器产生燃烧排气;热交换器,所述燃烧排气通过所述热交换器;燃烧室,所述燃烧室设置于所述燃烧器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流入管,所述流入管使被加热流体流入所述热交换器;流出管,所述流出管使所述被加热流体从所述热交换器流出;以及卷绕管,所述卷绕管沿着所述燃烧室的周壁的外表面卷绕,所述流入管或者所述流出管的任意一方具有流孔,所述流孔限定流动于所述流入管或者所述流出管内的所述被加热流体的流体流路,所述卷绕管的上游端与上游侧分支部连通,所述上游侧分支部设置于所述流入管或者所述流出管的比所述流孔更靠上游侧,所述卷绕管的下游端与下游侧分支部连通,所述下游侧分支部设置于所述流入管或者所述流出管的比所述流孔更靠下游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流动于流入管的全部的被加热流体流入热交换器,因此能够防止在热交换器内的局部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源机的一部分缺口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交换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源机的流入管侧的局部截面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源机的流出管侧的局部截面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源机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热源机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以下,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源机,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源机是一种热水器,所述热水器通过在燃烧器31产生的燃烧排气对从流入管20流入热交换器1内的水(被加热流体)进行加热,并且通过流出管21供给至水龙头或淋浴器等温水利用方(未图示)。虽然未图示,但热水器被组装入壳体内。此外,作为被加热流体,也可以使用其他的热介质(例如,防冻液)。在该热水器中,从上方开始依次配设有:构成燃烧器31的外壳的燃烧器主体3、燃烧室2、热交换器1以及排水接收部40。另外,在燃烧器主体3的一侧方(在图1中,右侧),配设有风扇壳体4,所述风扇壳体4具备将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送入燃烧器主体3内的燃烧风扇。另外,在燃烧器体3的另一侧方(在图1中,左侧),配设有与排水接收部40连通的排气管道41。向排水接收部(排放接收部)40排出的燃烧排气通过排气管道41排出至热水器的外部。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当以风扇壳体4和排气管道41被分别配置于燃烧器主体3的两侧方的状态观察热水器时,进深方向与前后方向对应,宽度方向与左右方向对应,高度方向与上下方向对应。燃烧器主体3具有俯视大致椭圆形状。燃烧器主体3由例如不锈钢系金属所形成。虽然图未显示,但燃烧器主体3向下方开放。与风扇壳体4连通的气体导入部从燃烧器主体3的中心部向上方突出。燃烧器主体3具备平面状的燃烧器31,所述燃烧器31具有朝下的燃烧面30。通过使燃烧风扇工作,向燃烧器主体3内供给混合气体。燃烧器31是全一次空气燃烧式,例如,由具有朝下开口的多个火炎孔(未图示)的陶瓷制的燃烧板或者将金属纤维编成网状得到的燃烧垫所构成。通过燃烧风扇的供给气压,被供给至燃烧器主体3内的混合气体从朝下的燃烧面30朝向下方喷出。通过使该混合气体点火,在燃烧器31的燃烧面30上形成火焰,产生燃烧排气。因此,从燃烧器31喷出的燃烧排气经由燃烧室2被送入热交换器1。接着,通过排水接收部40和排气管道41将通过热交换器1的燃烧排气排出至热水器的外部。即,在该热交换器1中,设置有燃烧器31的上方侧与燃烧排气的气体流路的上游侧对应,与设置有燃烧器3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下方侧与燃烧排气的气体流路的下游侧对应。燃烧室2具有俯视大致椭圆形状。燃烧室2例如由不锈钢系金属所形成。燃烧室2以上下开放的方式,通过使一块大致长方形状的金属板弯曲并将两端部接合而形成。如图4所示,在燃烧室2的上端,形成有向外侧折弯的凸缘26a,在燃烧室2的下端形成有向内侧折弯的凸缘26b。这些的凸缘26a、26b分别与燃烧器主体3的下表面周缘以及热交换器1的上表面周缘接合。供从流入管20分流的水流动的卷绕管27沿燃烧室2的周壁的外表面卷绕。热交换器1具有俯视大致椭圆形状。如图2~图4所示,热交换器1由叠层(层叠、积层)有多个(在此处,8层)热交换单元10的板式热交换器所构成。在这些图中,各热交换单元10的右横的[]内的数字表示以最下层的热交换单元10为第一层时的从下开始的层数。此外,热交换器1也可以具有覆盖其周围的箱体。对于各热交换单元10而言,除了后述的上下排气孔的位置等一部分的结构不同以外,使具有共用的结构的一组的上热交换板11和下热交换板12在上下方向上重合,并用钎料等对规定位置进行接合而形成。此外,各附图不一定表示实际的尺寸,并不限定实施方式。上下热交换板11、12具有俯视大致长圆形(日本古代使用的货币小判形状,Ova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源机,其特征在于,具备:/n燃烧器,所述燃烧器产生燃烧排气;/n热交换器,所述燃烧排气通过所述热交换器;/n燃烧室,所述燃烧室设置于所述燃烧器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n流入管,所述流入管使被加热流体流入所述热交换器;/n流出管,所述流出管使所述被加热流体从所述热交换器流出;以及/n卷绕管,所述卷绕管沿着所述燃烧室的周壁的外表面卷绕,/n所述流入管或者所述流出管的任意一方具有流孔,所述流孔限定流动于所述流入管或者所述流出管内的所述被加热流体的流体流路,/n所述卷绕管的上游端与上游侧分支部连通,所述上游侧分支部设置于所述流入管或者所述流出管的比所述流孔更靠上游侧,/n所述卷绕管的下游端与下游侧分支部连通,所述下游侧分支部设置于所述流入管或者所述流出管的比所述流孔更靠下游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4 JP 2018-2340211.一种热源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燃烧器,所述燃烧器产生燃烧排气;
热交换器,所述燃烧排气通过所述热交换器;
燃烧室,所述燃烧室设置于所述燃烧器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
流入管,所述流入管使被加热流体流入所述热交换器;
流出管,所述流出管使所述被加热流体从所述热交换器流出;以及
卷绕管,所述卷绕管沿着所述燃烧室的周壁的外表面卷绕,
所述流入管或者所述流出管的任意一方具有流孔,所述流孔限定流动于所述流入管或者所述流出管内的所述被加热流体的流体流路,
所述卷绕管的上游端与上游侧分支部连通,所述上游侧分支部设置于所述流入管或者所述流出管的比所述流孔更靠上游侧,
所述卷绕管的下游端与下游侧分支部连通,所述下游侧分支部设置于所述流入管或者所述流出管的比所述流孔更靠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贵大小代卓史
申请(专利权)人:林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