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1104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将发射机构与释放机构、反馈机构结合在一起,在释放一瞬间发射机构与反馈机构通过撞击等形式发出声响及振动,提示使用者装置开始运动;在运动即将结束时,通过发射机构再次与反馈机构撞击,提示使用者装置结束运动;使用完毕后在释放机构复位后,发射机构再次与反馈机构或释放机构撞击,提示使用者整个装置自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便于使用者掌握整个发射过程,且在发射过程完成后还可以实现锁定释放机构,防止重复使用,既可以起到对整个装置内部结构的保护作用,还防止任意丢弃时对人员、环境的损害。

A release feedback system of mo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运动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人们对于具有运动机构的机械装置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相关机械装置在使用时能够精准了解运动状态。尤其是医疗器械、自卫武器、野外救援、运输、护理等领域对此类机械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产品运动状态的实时反馈,产品具有防误触和/或防二次使用等功能,同时对产品小型化、便携性、易用性、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以上功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目前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往往由电动机、内燃机等动力装置为齿轮传动机构、螺旋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等机械传动机构提供动力;该类产品采用电动机和内燃机等为运动机构提供动力,因此需要消耗能量,使用成本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并且与各种传动机构连接会造成产品整体体积过大,对使用场所的安装空间、运转空间有一定的要求,无法在小空间等极限情况使用。同时,利用指示灯、蜂鸣器等元件实现反馈,这种反馈方式,多数依赖电子元器件完成,这样使得产品需要有供电装置。如果产品在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下时无法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并且电池等供电装置容易受环境影响,易老化。在复杂环境使用时难以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并且不宜长时间储备。同时为了能够对机构运动状态实时监控,需要利用传感器等元件反馈信号,需要信号传递,因此容易受到强电磁环境干扰,使得产品反馈功能失效。因此,目前市场上此类产品多数操作不便,不能实现自动释放和反馈,需要对多个开关进行操作,操作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包括发射机构、释放机构和反馈机构;所述发射机构包括导向管、同轴设置在所述导向管内的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导向管之间设有轴向蓄能的第一蓄能元件;所述推杆与所述导向管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释放机构包括同轴套设在所述导向管外侧的释放套筒,所述释放套筒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初始时,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配合将所述推杆定位在所述导向管内;当轴向推动所述释放套筒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分离,在所述第一蓄能元件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推杆轴向自远端向近端运动;所述反馈机构包括同轴套设在所述推杆外侧的反馈环,所述反馈环与所述推杆之间设有周向上蓄能的第二蓄能元件;所述反馈环外壁上设有第一凸部,所述导向管内壁上沿其轴向设有供所述第一凸部滑动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内设有开始反馈部和结束反馈部;当所述推杆开始运动和结束运动时,所述第一凸部分别经过所述开始反馈部和结束反馈部,所述第二蓄能元件带动所述第一凸部撞击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侧壁,产生声音信号和/或触觉信号,示意系统运动的开始和结束。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推杆外壁上的第二凸部、设置在所述导向管内壁上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凸部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较佳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释放套筒上的第三凸部,所述导向管沿其轴向设有贯通所述导向管侧壁的第三导向槽,所述第三凸部位于所述第三导向槽内;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三导向槽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一侧与所述第三导向槽周向连通;所述导向管内侧壁上还设置一与所述第三导向槽轴向上连通的第四导向槽;初始时,所述第三凸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的第二凸部的一侧相抵,实现对所述第二凸部周向上的限位;所述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凸部朝向近端的一端呈匹配的斜面状,并相抵实现所述第二凸部轴向上的限位;推动所述释放套筒自近端向远端运动,所述第三凸部移动与所述第二凸部分离,在所述第一蓄能元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凸部顺序滑进所述第三导向槽内、第四导向槽内,所述第二凸部沿所述第四导向槽移动。较佳地,所述推杆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二凸部,所述导向管上对应设两第二导向槽;所述释放套筒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三凸部,所述导向管上对应处设有两所述第三导向槽、两所述第四导向槽。较佳地,所述第一蓄能元件为一弹簧结构,与所述推杆同轴设置;所述导向管远端设有一端盖,所述第一蓄能元件一端连接所述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端盖;初始时,所述第一蓄能元件处于蓄能状态。较佳地,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一侧呈三段式阶梯状,相邻阶梯过渡处分别构成所述开始反馈部和所述结束反馈部。较佳地,所述第一导向槽包括顺序连接的远端槽段、中间槽段和近端槽段,所述远端槽段的槽宽小于所述中间槽段的槽宽,所述中间槽段的槽宽小于所述近端槽段的槽宽;初始时,所述第一凸部在所述第二蓄能元件的作用下抵在所述远端槽段的侧壁上;推动所述释放套筒,触发所述推杆轴向移动,所述第一凸部自所述远端槽段落入所述中间槽段内;在落入所述中间槽段时,所述第二蓄能元件带动所述反馈环旋转,使得所述第一凸部撞击在所述中间槽段的侧壁上,并产生声音信号和/或触觉信号,示意系统开始运动;所述释放套筒继续自远端向近端移动,所述第一凸部沿所述中间槽段移动;当所述推杆运动行程结束后,所述第一凸部自所述中间槽段落入所述近端槽段内;在落入所述近端槽段内时,所述第二蓄能元件带动所述反馈环旋转,使得所述第一凸部撞击在所述近端槽段的侧壁上,并产生声音信号和/或触觉信号,示意系统运动结束。较佳地,所述反馈环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所述第一凸部,所述导向管上对应设有两所述第一导向槽。较佳地,所述第二蓄能结构为一扭簧结构,并同轴套设在所述推杆上,所述扭簧结构一端连接所述反馈环,另一端连接所述推杆;初始时,所述第二蓄能结构处于蓄能状态。较佳地,还包括有自锁组件,用于系统运动结束后实现所述释放套筒与所述推杆的锁定。较佳地,所述自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释放套筒与所述导向管之间的第三蓄能元件,所述释放套筒自近端向远端运动时,所述第三蓄能元件进行蓄能;设置在所述释放套筒的近端上的第一锁扣件;设置在所述推杆上的第二锁扣件;系统运动结束后,撤销对所述释放套筒的施力,在所述第三蓄能元件的作用下推动所述释放套筒自远端向近端运动,并使得所述第一锁扣件与所述第二锁扣件扣合在一起实现自锁。较佳地,所述第一锁扣件为设置在所述释放套筒的近端内侧壁上的第四凸部,所述第四凸部的一侧呈斜面状,使得所述第四凸部靠近近端的一端窄于靠近远端的一端;所述第一凸部构成第二锁扣件;所述导向管的近端外壁上设置有第五导向槽,所述第四凸部位于所述第五导向槽内;所述第一导向槽近端的末端部分与所述第五导向槽近端的末端径向贯通;系统运动结束后,所述第一凸部运动至所述第一导向槽近端的末端,并部分位于所述第五导向槽内;所述释放套筒自远端向近端运动,经过所述第四凸部的时候推动所述第一凸部周向运动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侧壁分离,同时所述第一蓄能元件蓄能;所述第四凸部越过所述第一凸部钩在所述凸部端部上,同时第一凸部在所述第一蓄能元件的作用下再次撞击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侧壁,并产生声音信号和/或触觉信号,示意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机构、释放机构和反馈机构;/n所述发射机构包括导向管、同轴设置在所述导向管内的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导向管之间设有轴向蓄能的第一蓄能元件;所述推杆与所述导向管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n所述释放机构包括同轴套设在所述导向管外侧的释放套筒,所述释放套筒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初始时,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配合将所述推杆定位在所述导向管内;当轴向推动所述释放套筒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分离,在所述第一蓄能元件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推杆轴向自远端向近端运动;/n所述反馈机构包括同轴套设在所述推杆外侧的反馈环,所述反馈环与所述推杆之间设有周向上蓄能的第二蓄能元件;所述反馈环外壁上设有第一凸部,所述导向管内壁上沿其轴向设有供所述第一凸部滑动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内设有开始反馈部和结束反馈部;当所述推杆开始运动和结束运动时,所述第一凸部分别经过所述开始反馈部和结束反馈部,所述第二蓄能元件带动所述第一凸部撞击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侧壁,产生声音信号和/或触觉信号,示意系统运动的开始和结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机构、释放机构和反馈机构;
所述发射机构包括导向管、同轴设置在所述导向管内的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导向管之间设有轴向蓄能的第一蓄能元件;所述推杆与所述导向管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
所述释放机构包括同轴套设在所述导向管外侧的释放套筒,所述释放套筒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初始时,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配合将所述推杆定位在所述导向管内;当轴向推动所述释放套筒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分离,在所述第一蓄能元件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推杆轴向自远端向近端运动;
所述反馈机构包括同轴套设在所述推杆外侧的反馈环,所述反馈环与所述推杆之间设有周向上蓄能的第二蓄能元件;所述反馈环外壁上设有第一凸部,所述导向管内壁上沿其轴向设有供所述第一凸部滑动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内设有开始反馈部和结束反馈部;当所述推杆开始运动和结束运动时,所述第一凸部分别经过所述开始反馈部和结束反馈部,所述第二蓄能元件带动所述第一凸部撞击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侧壁,产生声音信号和/或触觉信号,示意系统运动的开始和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推杆外壁上的第二凸部、设置在所述导向管内壁上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凸部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释放套筒上的第三凸部,所述导向管沿其轴向设有贯通所述导向管侧壁的第三导向槽,所述第三凸部位于所述第三导向槽内;
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三导向槽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一侧与所述第三导向槽周向连通;所述导向管内侧壁上还设置一与所述第三导向槽轴向上连通的第四导向槽;
初始时,所述第三凸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的第二凸部的一侧相抵,实现对所述第二凸部周向上的限位;所述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凸部朝向近端的一端呈匹配的斜面状,并相抵实现所述第二凸部轴向上的限位;
推动所述释放套筒自近端向远端运动,所述第三凸部移动与所述第二凸部分离,在所述第一蓄能元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凸部顺序滑进所述第三导向槽内、第四导向槽内,所述第二凸部沿所述第四导向槽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二凸部,所述导向管上对应设两第二导向槽;
所述释放套筒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三凸部,所述导向管上对应处设有两所述第三导向槽、两所述第四导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能元件为一弹簧结构,与所述推杆同轴设置;
所述导向管远端设有一端盖,所述第一蓄能元件一端连接所述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端盖;初始时,所述第一蓄能元件处于蓄能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一侧呈三段式阶梯状,相邻阶梯过渡处分别构成所述开始反馈部和所述结束反馈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包括顺序连接的远端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霖孙璞孙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恒瑞宏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