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式装配的阳光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055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元式装配的阳光房,包括:搭建于阳光房构建现场的支承骨架、用于形成阳光房的房顶并密封和透光的上顶单元板、用于形成阳光房的侧墙并透光且可开窗的窗单元板、以及用于形成阳光房的正立面墙并可透光及供人员进出阳光房的门单元板。上顶单元板上朝向正立面墙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以形成倾斜顶板,且上顶单元板与支承骨架搭接后固定,并上顶单元板与支承骨架搭接的角度可调。窗单元板竖直设置且其侧边和底部分别与对应设置的支承骨架可拆卸式连接,窗单元板的顶部与对应设置的上顶单元板可拆卸式连接。门单元板竖直设置且其侧边和底部分别与对应设置的支承骨架可拆卸式连接,门单元板的顶部与对应设置的上顶单元板可拆卸式连接。

Unit assembled sunlight r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元式装配的阳光房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地,涉及一种单元式装配的阳光房。
技术介绍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具备休闲、居住,且冬暖夏凉的阳光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阳光房构建时存在以下缺陷:1、构建阳光房的所有材料均现场组装,所需施工时间长,需要施工人员较多,且由于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工期的加长及施工人员的增多意味着施工成本的极大增多;2、施工工期难以把控,因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可能对工期造成影响,难以保证工期;3、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现场施工缺少检验流程,难以保证施工质量;4、施工管理难度大,施工内容比较杂乱,材料容易遗失,对施工人员较难有效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元式装配的阳光房,以解决现有构建阳光房时存在的所需施工时间长、所需施工人员较多、施工成本高、施工工期难以把控、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施工管理难度大及施工装配难度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元式装配的阳光房,包括:搭建于阳光房构建现场的支承骨架、用于形成阳光房的房顶并密封和透光的上顶单元板、用于形成阳光房的侧墙并透光且可开窗的窗单元板、以及用于形成阳光房的正立面墙并可透光及供人员进出阳光房的门单元板;上顶单元板上朝向正立面墙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以形成倾斜顶板,且上顶单元板与支承骨架搭接后固定,并上顶单元板与支承骨架搭接的角度可调进而使上顶单元板的倾斜角度可调;窗单元板竖直设置且其侧边和底部分别与对应设置的支承骨架可拆卸式连接,窗单元板的顶部与对应设置的上顶单元板可拆卸式连接;门单元板竖直设置且其侧边和底部分别与对应设置的支承骨架可拆卸式连接,门单元板的顶部与对应设置的上顶单元板可拆卸式连接。进一步地,支承骨架包括构建于地面上的下底板、相对竖直支设于下底板上的两根转角立柱、连接于两根转角立柱顶端的前梁座、竖直支设于下底板上且用于形成阳光房的与正立面墙相对的背墙的后墙体、以及固定设置于后墙体上且与前梁座相对平行设置的后梁座,后梁座相对下底板的高度高于前梁座相对下底板的高度;上顶单元板设置于前梁座和后梁座之间,且上顶单元板分别与对应设置的前梁座和后梁座搭接后固定,并上顶单元板与前梁座和后梁座的搭接角度可调;窗单元板设置于由下底板、转角立柱、上顶单元板及后墙体围设而成的空间内,且窗单元板的外周缘分别与对应设置的下底板、转角立柱、上顶单元板及后墙体可拆卸式连接;门单元板设置于由下底板、两根转角立柱及前梁座围设而成的空间内,且门单元板的外周缘分别与对应设置的下底板、两根转角立柱及上顶单元板可拆卸式连接。进一步地,上顶单元板包括第一侧边单元块、顶部单元块组及第二侧边单元块;第一侧边单元块和第二侧边单元块相对布设且均竖直设置,且第一侧边单元块和第二侧边单元块两者的前端分别顶抵对应设置的转角立柱并分别与前梁座转动搭接,第一侧边单元块和第二侧边单元块两者的后端分别顶抵后墙体并分别与后梁座转动搭接;顶部单元块组的前端与前梁座转动搭接,顶部单元块组的后端与后梁座转动搭接,且顶部单元块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对应设置的第一侧边单元块和第二侧边单元块转动搭接。进一步地,第一侧边单元块呈直角梯形,第一侧边单元块包括用于形成直角梯形斜边的第一侧边梁,第一侧边梁的前端可拆卸式连接有用于与前梁座转动搭接的前梁,第一侧边梁的后端可拆卸式连接有用于与后梁座转动搭接的后梁;第二侧边单元块呈直角梯形,包括用于形成直角梯形斜边的第二侧边梁,第二侧边梁的前端可拆卸式连接有用于与前梁座转动搭接的前梁,第二侧边梁的后端可拆卸式连接有用于与后梁座转动搭接的后梁;顶部单元块组呈矩形,包括沿宽度方向相对布设的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以及连接于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端部的前梁和后梁,第一主梁用于与第一侧边梁转动搭接,第二主梁用于与第二侧边梁转动搭接,前梁用于与前梁座转动搭接,后梁用于与后梁座转动搭接。进一步地,前梁座呈条状,包括前梁座主体、及连接于前梁座主体顶部的前梁内弧条,前梁内弧条的外表面为弧面;后梁座呈条状,包括后梁座主体、及连接于后梁座主体朝向前梁座方向的内侧壁上的后梁内弧条,后梁内弧条的外表面为弧面;前梁和后梁均呈条状且结构相同,前梁和后梁均包括梁主体,梁主体的下端面设有内凹且沿梁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梁外包槽,前梁的梁外包槽用于转动包覆于前梁内弧条外以使前梁与前梁座转动搭接,后梁的梁外包槽用于转动包覆于后梁内弧条外,以使后梁与后梁座转动搭接。进一步地,前梁内弧条的截面呈半圆弧形或带有缺口的半圆弧形,前梁内弧条的一侧与前梁座主体靠近后梁座的内侧壁齐平且相连,前梁内弧条的另一侧向上延伸后朝前梁座主体的外侧弯折;后梁内弧条的截面呈半圆弧形或带有缺口的半圆弧形,后梁内弧条的一侧与后梁座主体的下端面齐平且相连,后梁内弧条的另一侧朝向前梁座方向水平延伸后朝内弯折;前梁和后梁还包括沿梁主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梁支承条,梁支承条的一侧与梁主体的内侧壁相连,梁支承条的另一侧水平延伸后向上弯折,前梁的梁支承条和后梁的梁支承条相对设置以配合支承顶部单元块组。进一步地,第一侧边单元块、第二侧边单元块及顶部单元块组均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用于由梁主体与梁支承条的连接处穿入对应设置的前梁内弧条或后梁内弧条中,以对应将前梁与前梁座锁紧固定或将后梁与后梁座锁紧固定。进一步地,第一侧边梁包括侧边梁主体、及与侧边梁主体上靠近顶部单元块组的内侧壁相连的弧形内接条,弧形内接条的外表面为弧面;第一主梁包括主梁主体、及与主梁主体上靠近第一侧边梁的侧壁相连的弧形外包条,弧形外包条用于包覆于第一侧边梁的弧形内接头外,以使第一主梁与第一侧边梁转动搭接;第二主梁包括主梁主体、及与主梁主体上靠近第二侧边梁的侧壁相连的弧形内接条,弧形内接条的外表面为弧面;第二侧边梁包括侧边梁主体、及与侧边梁主体上靠近顶部单元块组的内侧壁相连的弧形外包条,弧形外包条用于包覆于第二主梁的弧形内接头外,以使第二主梁与第二侧边梁转动搭接。进一步地,弧形内接条包括与侧边梁主体或主梁主体的侧壁垂直连接的第一顶抵片、及与第一顶抵片相连且截面呈半圆弧形或带缺口的半圆弧形的内接片,第一顶抵片和内接片均沿侧边梁主体或主梁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弧形外包条包括与主梁主体或侧边梁主体的侧壁垂直连接的第二顶抵片、及与第二顶抵片相连且截面呈半圆弧形或带缺口的半圆弧形的外包片,第二顶抵片用于与第一顶抵片顶抵以防雨水进入阳光房中,外包片用于转动包覆于对应设置的内接片外。进一步地,顶部单元块组包括多块顶部单元块,多块顶部单元块沿阳光房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且依次转动搭接。进一步地,单元式装配的阳光房还包括用于盛接由上顶单元板导流的雨水的导水梁、用于密封前梁座与前梁两者之间结构的挡边梁;导水梁位于上顶单元板的下方且与前梁座平行布设,并导水梁上靠近前梁座的内侧框与前梁座的外侧框卡接;挡边梁平行布设于前梁的外侧,且挡边梁上靠近前梁的内侧框与前梁的外侧框卡接,并挡边梁位于导水梁内侧框的上方,以使由上顶单元板导流的雨水经挡边梁后再流入导水梁中。进一步地,单元式装配的阳光房还包括用于导流雨水的第一导水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元式装配的阳光房,其特征在于,包括:/n搭建于阳光房构建现场的支承骨架(10)、用于形成阳光房的房顶并密封和透光的上顶单元板、用于形成阳光房的侧墙并透光且可开窗的窗单元板(70)、以及用于形成阳光房的正立面墙并可透光及供人员进出阳光房的门单元板(80);/n所述上顶单元板上朝向所述正立面墙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以形成倾斜顶板,且所述上顶单元板与所述支承骨架(10)搭接后固定,并所述上顶单元板与所述支承骨架(10)搭接的角度可调进而使所述上顶单元板的倾斜角度可调;/n所述窗单元板(70)竖直设置且其侧边和底部分别与对应设置的所述支承骨架(10)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窗单元板(70)的顶部与对应设置的所述上顶单元板可拆卸式连接;/n所述门单元板(80)竖直设置且其侧边和底部分别与对应设置的所述支承骨架(10)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门单元板(80)的顶部与对应设置的所述上顶单元板可拆卸式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元式装配的阳光房,其特征在于,包括:
搭建于阳光房构建现场的支承骨架(10)、用于形成阳光房的房顶并密封和透光的上顶单元板、用于形成阳光房的侧墙并透光且可开窗的窗单元板(70)、以及用于形成阳光房的正立面墙并可透光及供人员进出阳光房的门单元板(80);
所述上顶单元板上朝向所述正立面墙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以形成倾斜顶板,且所述上顶单元板与所述支承骨架(10)搭接后固定,并所述上顶单元板与所述支承骨架(10)搭接的角度可调进而使所述上顶单元板的倾斜角度可调;
所述窗单元板(70)竖直设置且其侧边和底部分别与对应设置的所述支承骨架(10)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窗单元板(70)的顶部与对应设置的所述上顶单元板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门单元板(80)竖直设置且其侧边和底部分别与对应设置的所述支承骨架(10)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门单元板(80)的顶部与对应设置的所述上顶单元板可拆卸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式装配的阳光房,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骨架(10)包括构建于地面上的下底板(11)、相对竖直支设于所述下底板(11)上的两根转角立柱(12)、连接于两根所述转角立柱(12)顶端的前梁座(13)、竖直支设于所述下底板(11)上且用于形成阳光房的与正立面墙相对的背墙的后墙体(14)、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后墙体(14)上且与所述前梁座(13)相对平行设置的后梁座(15),所述后梁座(15)相对所述下底板(11)的高度高于所述前梁座(13)相对所述下底板(11)的高度;
所述上顶单元板设置于所述前梁座(13)和所述后梁座(15)之间,且所述上顶单元板分别与对应设置的所述前梁座(13)和所述后梁座(15)搭接后固定,并所述上顶单元板与所述前梁座(13)和所述后梁座(15)的搭接角度可调;
所述窗单元板(70)设置于由所述下底板(11)、所述转角立柱(12)、所述上顶单元板及所述后墙体(14)围设而成的空间内,且所述窗单元板(70)的外周缘分别与对应设置的所述下底板(11)、所述转角立柱(12)、所述上顶单元板及所述后墙体(14)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门单元板(80)设置于由所述下底板(11)、两根所述转角立柱(12)及所述前梁座(13)围设而成的空间内,且所述门单元板(80)的外周缘分别与对应设置的所述下底板(11)、两根所述转角立柱(12)及所述上顶单元板可拆卸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元式装配的阳光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顶单元板包括第一侧边单元块(20)、顶部单元块组(30)及第二侧边单元块(40);
所述第一侧边单元块(20)和所述第二侧边单元块(40)相对布设且均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侧边单元块(20)和所述第二侧边单元块(40)两者的前端分别顶抵对应设置的所述转角立柱(12)并分别与所述前梁座(13)转动搭接,所述第一侧边单元块(20)和所述第二侧边单元块(40)两者的后端分别顶抵所述后墙体(14)并分别与所述后梁座(15)转动搭接;
所述顶部单元块组(30)的前端与所述前梁座(13)转动搭接,所述顶部单元块组(30)的后端与所述后梁座(15)转动搭接,且所述顶部单元块组(30)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侧边单元块(20)和所述第二侧边单元块(40)转动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式装配的阳光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边单元块(20)呈直角梯形,所述第一侧边单元块(20)包括用于形成直角梯形斜边的第一侧边梁(21),所述第一侧边梁(21)的前端可拆卸式连接有用于与所述前梁座(13)转动搭接的前梁(51),所述第一侧边梁(21)的后端可拆卸式连接有用于与所述后梁座(15)转动搭接的后梁(52);
所述第二侧边单元块(40)呈直角梯形,包括用于形成直角梯形斜边的第二侧边梁(41),所述第二侧边梁(41)的前端可拆卸式连接有用于与所述前梁座(13)转动搭接的前梁(51),所述第二侧边梁(41)的后端可拆卸式连接有用于与所述后梁座(15)转动搭接的后梁(52);
所述顶部单元块组(30)呈矩形,包括沿宽度方向相对布设的第一主梁(31)和第二主梁(3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主梁(31)和所述第二主梁(32)端部的前梁(51)和后梁(52),所述第一主梁(31)用于与所述第一侧边梁(21)转动搭接,所述第二主梁(32)用于与所述第二侧边梁(41)转动搭接,所述前梁(51)用于与所述前梁座(13)转动搭接,所述后梁(52)用于与所述后梁座(15)转动搭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元式装配的阳光房,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梁座(13)呈条状,包括前梁座主体(131)、及连接于所述前梁座主体(131)顶部的前梁内弧条(132),所述前梁内弧条(132)的外表面为弧面;
所述后梁座(15)呈条状,包括后梁座主体(151)、及连接于所述后梁座主体(151)朝向所述前梁座(13)方向的内侧壁上的后梁内弧条(152),所述后梁内弧条(152)的外表面为弧面;
所述前梁(51)和所述后梁(52)均呈条状且结构相同,所述前梁(51)和所述后梁(52)均包括梁主体(531),所述梁主体(531)的下端面设有内凹且沿所述梁主体(53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梁外包槽(5310),所述前梁(51)的所述梁外包槽(5310)用于转动包覆于所述前梁内弧条(132)外以使所述前梁(51)与所述前梁座(13)转动搭接,所述后梁(52)的所述梁外包槽(5310)用于转动包覆于所述后梁内弧条(152)外,以使所述后梁(52)与所述后梁座(15)转动搭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科榜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振升集团有限公司汨罗振升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