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混养金鱼的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05632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稻田混养金鱼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的选择与改造;(2)放养前准备;(3)栽种生物;(4)放养密度及饲喂方式;(5)鱼苗的筛选与拉网锻炼;(6)水质管理、病害防治、日常管理;(7)捕捞。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稻田的改造,利用回形池和十字沟,增大了金鱼的活动面积,从而增大了金鱼的活动量,提高了金鱼的肉质,同时可以对金鱼的鱼苗进行阻挡,减少了金鱼与稻苗的碰撞,从而提高了稻田的产量;并采用了科学的喂养方式和科学管理方式,提高了金鱼的生长速度,降低了金鱼的患病率,使得稻田混养金鱼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An ecological culture method of goldfish in paddy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田混养金鱼的生态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稻田混养金鱼的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稻田混养金鱼的方法中,由于稻田规划不合理、不同种金鱼混养比例失调、养殖过程中缺乏正确系统的投喂方法以及养殖过程中的日常管理不善等,造成了金鱼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生长速度缓慢、患病率高和水稻产量低等问题,降低了养殖人的经济利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稻田混养金鱼的生态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稻田混养金鱼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的选择与改造:选择水源充足、水体无污染、旱季不易干涸且冬季不淹涝的土壤肥沃的稻田,在水稻收割过后,将稻田挖成回形池,回形池的宽度为100-120cm,深度为50-70cm,且在回形池的中部挖设十字沟,且十字沟的四端分别与回形池连通,十字沟的宽度为150-180cm,且在回形池和十字沟的内部放置增氧设备;(2)放养前准备:在放养前14天排干稻田的水,在稻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田混养金鱼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稻田的选择与改造:/n选择水源充足、水体无污染、旱季不易干涸且冬季不淹涝的土壤肥沃的稻田,在水稻收割过后,将稻田挖成回形池,回形池的宽度为100-120cm,深度为50-70cm,且在回形池的中部挖设十字沟,且十字沟的四端分别与回形池连通,十字沟的宽度为150-180cm,且在回形池和十字沟的内部放置增氧设备;/n(2)放养前准备:/n在放养前14天排干稻田的水,在稻田中按照每亩60-80kg的比例均匀投放生石灰进行消毒,同时除去杂草,整地施基肥,将基肥均匀撒施于田面,后将田面翻整耙平,在放养前7天向稻田内灌水,控制水深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混养金鱼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稻田的选择与改造:
选择水源充足、水体无污染、旱季不易干涸且冬季不淹涝的土壤肥沃的稻田,在水稻收割过后,将稻田挖成回形池,回形池的宽度为100-120cm,深度为50-70cm,且在回形池的中部挖设十字沟,且十字沟的四端分别与回形池连通,十字沟的宽度为150-180cm,且在回形池和十字沟的内部放置增氧设备;
(2)放养前准备:
在放养前14天排干稻田的水,在稻田中按照每亩60-80kg的比例均匀投放生石灰进行消毒,同时除去杂草,整地施基肥,将基肥均匀撒施于田面,后将田面翻整耙平,在放养前7天向稻田内灌水,控制水深6-8cm,稻种选择抗倒伏,抗病强的品种进行水稻移栽;
(3)栽种生物:
在回形池和十字沟内栽种沉水性水生植物眼子菜、黑藻、金鱼藻、轮叶,在水面种植水葫芦,水草的面积为回形池和十字沟的30-40%,且水草零星分布;
(4)放养密度及饲喂方式:
鱼苗采用多品种混养,鱼苗每亩放养12000-14000尾,以龙睛为主,夏花鱼、虎头与草金鱼为辅,并采用自动投饵机对鱼苗进行投料喂养,当水温<20℃时,一天投喂两次;当水温≥20℃时,一天投喂三次;
(5)鱼苗的筛选与拉网锻炼:
饲喂20-30天时进行筛选,筛选过程中进行第一次拉网锻炼,除去畸形、色泽不鲜艳的鱼,按照花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子续张宝龙曲木艾水昌翟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晨辉饲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