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式简易升降保洁工作台,涉及保洁设施领域,旨在解决现有可升降保洁工作台体积大、不便于收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旋转式简易升降保洁工作台,包括底盘以及安装在底盘下端的滚轮,在底盘的上端,通过转动结构连接着若干个高度相同、壁厚相同且直径逐渐减小的圆柱筒,圆柱筒通过升降结构套接在一起。当转动最外层的圆柱筒,在转动结构作用下,内部圆柱筒会逐渐上升,当反向旋转最外层圆柱筒,内层圆柱筒逐渐下降,从而实现升降的目的。通过套接的结构,大大的减小了升降台的体积,同时操作简单、便于收纳。
A simple rotary lifting cleaning 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简易升降保洁工作台
本技术涉及保洁设施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式简易升降保洁工作台。
技术介绍
升降机在生产生活上非常的普遍,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是气缸带动的叉剪式升降机。气缸的一端与底座相连,另一端就近与叉剪支杆相连。启动气缸,当气缸连杆伸长时,带动叉剪支架逐渐向上支起,连接在叉剪支架顶端的载人端平台跟着一起上升,当气缸连杆收缩时,叉剪式结构的支架逐渐折叠,通过气缸的伸缩来实现整个载人端的升降。尽管传统的升降台应用的非常广泛,但体积大、不便于收纳的问题很难满足保洁领域的需要。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简易升降保洁工作台,具有便于收纳的优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旋转式简易升降保洁工作台,包括纵向截面呈U形的圆形底盘以及转动连接在底盘上的圆柱筒,圆柱筒由若干个高度相同、壁厚相同且直径逐渐减小的空心圆柱套接而成,在相邻的两个圆柱筒的内外壁上,设有升降结构,在最内层的圆柱筒上端,设有封闭的平台,在平台下端,固定有下端与底盘固定的伸缩杆,在最外层圆柱筒的外壁上和底盘的侧壁上设有限位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最外层圆柱筒时,在升降结构的作用下,相互配合的圆柱筒依次上升,由于最内层的圆柱筒与底盘通过伸缩杆相连,所以最内层圆柱筒始终保持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当反向转动最外层圆柱筒时,在升降结构的作用下,相互配合的圆柱筒依次下降,在满足本技术升降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小体积、便收纳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结构包括设置于圆柱筒内壁且呈螺旋形状的第三环槽、设置于圆柱筒外壁且呈螺旋形状的凸环,所述凸环嵌合于第三环形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环形槽与凸环的相互配合,实现了转动外层圆柱筒而使内层圆柱筒上升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环形槽上端延伸至圆柱筒上表面以下的位置且不与圆柱筒上表面连通,防止相邻圆柱筒彼此分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了凸环的上升距离,防止上升过程中凸环与第三环形槽相分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底盘上端面与最外层圆柱筒下端面的第二环形槽和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和第一环形槽内嵌设有滚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转动最外层的圆柱筒变的变得更加的简单,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圆柱筒外壁上的第四环形槽以及设置在底盘内壁且卡接于第四环形槽内的环形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了圆柱筒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防止圆柱筒歪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杆由若干段端面呈矩形的空心杆套接而成,位于外层的空心杆上边沿向内延伸有第一限位凸块,与外层空心杆相邻的内层空心杆下边沿向外延伸有第二限位凸块,所述第二限位凸块与第一限位凸块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矩形端面的设计,防止了伸缩杆跟着圆柱筒一起转动,同时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设置,限制了空心杆的运动范围,防止彼此分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盘上,固定有四个供底盘移动的滚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转移本技术的过程变的简单、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轮上转动连接有限制滚轮转动的刹车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本技术转移到合适位置的时候,踩下刹车片,可以防止工作台在地面上的移动,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在升降结构的配合下,转动最外层圆柱筒,内层圆柱筒逐渐上升,反方向旋转最外层圆柱筒,内层圆柱筒逐渐下降,通过改变旋转最外层圆柱筒的旋转方向,从而满足了本技术的升降功能。2.由于圆柱筒具有相同的高度跟壁厚,所以在本技术完全展开的状态下,外形呈阶梯状上升,更好的利用了空间结构,同时方便了上下之间的物料传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为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升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盘;2、转动结构;3、圆柱筒;4、升降结构;5、伸缩杆;6、滚轮;7、限位结构;8、第一限位凸块;9、第二限位凸块;10、平台;21、滚珠;22、第一环形槽;23、第二环形槽;41、凸环;42、第三环形槽;51、空心杆;61、刹车片;71、第四环形槽;72、环形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旋转式简易升降保洁工作台,包括纵向截面呈U形的圆形底盘1以及通过转动结构2转动连接在底盘1上的若干个套接在一起圆柱筒3,若干个圆柱筒3具有相同高度、相同厚度且直径逐渐减小。在相邻的两个圆柱筒3上,设置有升降结构4。在最内层的圆柱筒的上端面固定有供人站立的平台10,在平台10的下表面上,固定有与底盘1相连接的伸缩杆5。在底盘1与最外层圆柱筒3之间设有防止圆柱筒3歪斜的限位结构7。起初,圆柱筒3上端面在同一平面(参照图2),通过转动最外层圆柱筒3,内部圆柱筒3在升降结构4的作用下,逐渐上升、形成阶梯,由于最内层圆柱筒3与平台10固定,通过伸缩杆5底盘1相连,限制了最内层圆柱筒3的转动,所以最内层圆柱筒3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当反方向转动最外层圆柱筒3时,在升降结构4的作用下,内部圆柱筒3逐渐下降,直到若干个圆柱筒3上端面平齐,通过上述操作,实现了本技术的展开或折叠功能。参照图3,限位结构7包括开设于最外层圆柱筒3外壁的第四环形槽71,设置于底盘1内壁且卡接在第四环形槽71内的环形限位块72,环形限位块72在第四环形槽71内,限制了圆柱筒3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同时也防止了侧翻。参照图4,转动结构2包括设置在底盘1上表面的第二环形槽23、设置于最外层圆柱筒3下表面且与第二环形槽23相对的第一环形槽22、放置在第一环形槽22和第二环形槽23内的滚珠21,滚珠21一方面为了承重,另一方面使圆柱筒3能更好的在底盘1上转动。参照图5,升降机构4包括设置在圆柱筒3内壁上呈螺旋形状的第三环形槽42以及设置在圆柱筒3外壁上与第三环形槽42相配合的螺旋状的凸环41,位于每一个圆柱筒上端的第三环形槽42均不与圆柱筒3上表面连通,防止上升过程中相邻两圆柱筒3彼此分离。凸环42设计在圆柱筒3外壁靠近下端的位置,保证了圆柱筒3能够上下运动。参照图6,伸缩杆5由端面为矩形的若干段空心杆51套接而成,位于外层的空心杆51上边沿向内延伸有第一限位凸块8,与外层空心杆51相邻的内层空心杆51下边沿向外延伸有第二限位凸块9,所述第二限位凸块9与第一限位凸块8抵接。矩形端面的设计是为了防止伸缩杆5内部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参照图1,在底盘1的下端面上,安装有滚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式简易升降保洁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截面呈U形的圆形底盘(1)以及通过转动结构(2)转动连接在底盘(1)上的圆柱筒(3),圆柱筒(3)由若干个高度相同、壁厚相同且直径逐渐减小的空心圆柱套接而成,在相邻的两个圆柱筒(3)的内外壁上,设有升降结构(4),在最内层的圆柱筒(3)上端,设有封闭的平台(10),在平台(10)下端,固定有下端与底盘(1)固定的伸缩杆(5),在最外层圆柱筒(3)的外壁上和底盘(1)的侧壁上设有限位结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简易升降保洁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截面呈U形的圆形底盘(1)以及通过转动结构(2)转动连接在底盘(1)上的圆柱筒(3),圆柱筒(3)由若干个高度相同、壁厚相同且直径逐渐减小的空心圆柱套接而成,在相邻的两个圆柱筒(3)的内外壁上,设有升降结构(4),在最内层的圆柱筒(3)上端,设有封闭的平台(10),在平台(10)下端,固定有下端与底盘(1)固定的伸缩杆(5),在最外层圆柱筒(3)的外壁上和底盘(1)的侧壁上设有限位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简易升降保洁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4)包括设置于圆柱筒(3)内壁且呈螺旋形状的第三环形槽(42)、设置于圆柱筒(3)外壁且呈螺旋形状的凸环(41),所述凸环(41)嵌合于第三环形槽(4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式简易升降保洁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环形槽(42)上端延伸至圆柱筒(3)上表面以下位置且不与圆柱筒(3)上表面连通,防止相邻圆柱筒(3)彼此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简易升降保洁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安华保洁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