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控制储量的气井压力动态模拟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态模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变控制储量的气井压力动态模拟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单井动态分析例如现代产能递减分析理论模型和解释方法中,均是假设单井的控制储量固定,将流压的下降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流体向井运移的流动压降,二是能量衰竭的地层压力下降;流动压降与瞬时产量相关,地层压力下降与累积产量相关。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1)直接开发新的变储量系统渗流数学模型的解析解,需要针对不同井型、不同边界、不同储量段数,分别建立渗流模型进行解析求解,这种方式既复杂又低效,无法利用现有的渗流模型成果,某些问题还难以求解;(2)新储量贡献影响,气藏的非均质性导致不同储集体存在一定的启动压差,当压差大于启动压差后,该储集体才开始有贡献,呈现出储量增加趋势;(3)存在井间干扰影响,在连通性强的系统中新井投产及周边邻井的产量变化,导致气井控制储量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变控制储量的气井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控制储量的气井压力动态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物质平衡状态修正,利用修正的累积产量计算虚拟总累积产量,通过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式与当前储量计算地层压力;/nS2:阶段初始压力修正,利用步骤S1中计算的第1阶段终点的累积产气量,计算虚拟初始压力拟压力;/nS3:井底压力动态计算,利用步骤S2中得到的虚拟初始压力的拟压力和叠加原理,计算第2阶段的变流量作用下的井底流压拟压力,再反变换为井底流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控制储量的气井压力动态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物质平衡状态修正,利用修正的累积产量计算虚拟总累积产量,通过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式与当前储量计算地层压力;
S2:阶段初始压力修正,利用步骤S1中计算的第1阶段终点的累积产气量,计算虚拟初始压力拟压力;
S3:井底压力动态计算,利用步骤S2中得到的虚拟初始压力的拟压力和叠加原理,计算第2阶段的变流量作用下的井底流压拟压力,再反变换为井底流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控制储量的气井压力动态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根据总累积产量通过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式迭代计算地层压力,其中,所述的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式为:
其中,表示累积有效压缩系数,Qp表示总累积产量,G表示控制储量,pi表示原始地层压力,zi表示压力pi下的天然气偏差因子,p表示目前地层压力,z表示压力p下的天然气偏差因子;
所述的总累积产量为:
Qp=Gp+WpBw/Bg
其中,Gp表示累积产气量,Wp表示累积产水量,Bw表示地层水压力p下的体积系数,Bg表示天然气压力p下的体积系数;
S102:对比第1阶段的结束状态和第2阶段的开始状态,得到第2阶段储量的虚拟总累积产量;
第1阶段的结束状态等于第2阶段的开始状态,当第2阶段储量作为孤立系统时,第2阶段开始的虚拟总累积产量产生等效的状态,所述的第1阶段结束的状态方程和第2阶段开始的状态方程为:
其中,G1表示第1阶段的气藏控制储量,G2表示第2阶段的控制储量,Qp,1表示第1阶段结束时的总累积产量,p1表示第1阶段结束时的地层压力,z1表示压力p1下的天然气偏差因子;
对比第1阶段结束和第2阶段开始的状态方程,得到第2阶段储量的虚拟总累积产量为:
S103:当气藏的控制储量发生变化时,更新一次新储量系统开始时的气、水的虚拟累积产量,所述的气、水的虚拟累积产量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良春,陈理捷,史俊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凡丰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