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0028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隔音装置,包括上基板、侧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上基板的内侧设有隔音顶板所述侧基板的内侧设有隔音侧板;所述下基板的内侧设有隔音底板;所述隔音顶板、隔音侧板和隔音底板形成一个密封空间;所述隔音顶板的外侧面安装有第一龙骨;所述第一龙骨与上基板之间设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隔音侧板的外侧面安装有第二龙骨;所述第二龙骨与侧基板之间设有第二减震装置;所述下基板与隔音底板之间设有减震砖。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隔音效果好,能全方位削弱声音沿着不同介质和不同方向传播的强度。

A sound insul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音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隔音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城市的大部分居民都是居住在高楼大厦里面,非常集中,加上现在的高楼为了减轻楼宇的承重,隔音部件都是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轻质材料,隔音性能差。若是居民在房里演奏乐器,乐器发出的声音往往会影响到周围邻居的休息。因此,在有安静需求的场合常常需要设置隔音室,传统的隔音室只能在墙壁上安装或喷涂吸音材料,不能全方位限制声音的传播,隔音效果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隔音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隔音装置,其设计合理,隔音效果好,能全方位削弱声音沿着不同介质和不同方向传播的强度。一种隔音装置,包括上基板、侧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上基板的内侧设有隔音顶板;所述侧基板的内侧设有隔音侧板;所述下基板的内侧设有隔音底板;所述隔音顶板、隔音侧板和隔音底板形成一个密封空间;所述隔音顶板的外侧面安装有第一龙骨;所述第一龙骨与上基板之间设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隔音侧板的外侧面安装有第二龙骨;所述第二龙骨与侧基板之间设有第二减震装置;所述下基板与隔音底板之间设有减震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基板和侧基板的内侧设置有隔音毡,能有效限制声音传递至基板外侧,隔音顶板、隔音侧板和隔音底板的设置进一步降低了声音的传播,第一减震装置、第二减震装置和减震砖起到缓冲作用,能够降低该隔音装置内部所带来的震动以及声波传播时所带来的震感,进而削弱声音沿着不同介质传播的强度。优选地,所述隔音顶板包括第一隔音板和第一吸音板;所述第一隔音板与第一龙骨连接;所述第一隔音板下端面设有第二上隔音毡;所述第二上隔音毡与第一吸音板之间设有第一木工板;所述上基板的内侧面安装有第一上隔音毡;所述第一龙骨与第一上隔音毡之间填充有第一隔音材料。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隔音材料为隔音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音顶板通过多层隔音与吸音材料的叠合设置,当声音传播至不同的介质时,声波逐渐被过滤掉,有效避免了声音向上传播,从而增强了该隔音装置的隔音效果。优选地,所述隔音侧板包括第二隔音板和第二吸音板;所述第二隔音板与第二龙骨连接;所述第二隔音板的下端面设有第二侧隔音毡;所述第二侧隔音毡与第二吸音板之间设有第二吸音材料;所述第二吸音材料与第二吸音板安装连接;所述侧基板的内侧面安装有第一侧隔音毡;所述第二龙骨与第一侧隔音毡之间填充有第二隔音材料。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隔音材料为隔音棉;第二吸音材料为木质穿孔吸音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音侧板同样以多层隔音与吸音材料的布置有效增强了该隔音装置的隔音效果,当声音传播至不同的介质时,声波逐渐被过滤掉,有效避免了声音的横向传播。优选地,所述隔音底板包括防水膜和减震垫;所述防水膜和减震垫之间设有混凝土层;所述减震垫的上端面安装有地面装饰板;所述防水膜靠近减震砖的一端面安装有第三隔音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音底板与下基板之间设有减震砖和隔音棉能够降低该隔音装置内部所带来的震动,一方面能减少碰撞发出的机械噪音,另一方面能限制该隔音装置内部的声音的传播,同时隔音底板多层隔音和吸音结构进一步增强了该隔音装置的隔音效果,有效避免了声音向下传播。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端内侧设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橡胶垫一端与上基板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另一端内侧设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橡胶垫与第一壳体之间穿接有T型螺栓;所述T型螺栓与第一龙骨螺纹连接;所述T型螺栓上套接有减震弹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型螺栓以及减震弹簧的相互作用,配合上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有效减缓了该隔音装置内部所带来的震动,从而避免了机械噪音的产生。优选地,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呈“几”字结构,所述第二壳体内侧设有第三橡胶垫;所述第三橡胶垫上设有穿过第二壳体的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与第二龙骨螺纹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的根部对称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安装孔螺纹固定于侧基板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几”字结构有效增强了第二壳体的结构强度,在第二壳体内侧设有第三橡胶垫能有效减缓该隔音装置内部所带来的震动,从而避免了机械噪音的产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上基板和侧基板的内侧设置有隔音毡,能有效限制声音传递至基板外侧,隔音顶板、隔音侧板和隔音底板的设置进一步降低了声音的传播,第一减震装置、第二减震装置和减震砖起到缓冲作用,能够降低该隔音装置内部所带来的震动以及声波传播时所带来的震感,进而削弱声音沿着不同介质和不同方向传播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基板与隔音顶板之间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侧基板与隔音侧板之间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下基板与隔音底板之间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基板;2-侧基板;3-下基板;4-隔音顶板;5-隔音侧板;6-隔音底板;7-第一减震装置;8-第一龙骨;9-第二减震装置;10-减震砖;11-隔音棉;12-第一上隔音毡;13-第一侧隔音毡;14-第二龙骨;401-第一隔音材料;402-第一隔音板;403-第二上隔音毡;404-第一木工板;405-第一吸音板;501-第二隔音材料;502-第二隔音板;503-第二侧隔音毡;504-第二吸音材料;505-第二吸音板;601-第三隔音板;602-防水膜;603-混凝土层;604-减震垫;605-地面装饰板;701-第一壳体;702-第一橡胶垫;703-减震弹簧;704-第二橡胶垫;705-T型螺栓;901-第二壳体;902-第三橡胶垫;903-连接螺栓;904-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在本专利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底”、“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音装置,包括上基板1、侧基板2和下基板3,上基板1的内侧面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音装置,包括上基板、侧基板和下基板;其特征在于:/n所述上基板的内侧设有隔音顶板;所述侧基板的内侧设有隔音侧板;所述下基板的内侧设有隔音底板;/n所述隔音顶板、隔音侧板和隔音底板形成一个密封空间;/n所述隔音顶板的外侧面安装有第一龙骨;所述第一龙骨与上基板之间设有第一减震装置;/n所述隔音侧板的外侧面安装有第二龙骨;所述第二龙骨与侧基板之间设有第二减震装置;/n所述下基板与隔音底板之间设有减震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音装置,包括上基板、侧基板和下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基板的内侧设有隔音顶板;所述侧基板的内侧设有隔音侧板;所述下基板的内侧设有隔音底板;
所述隔音顶板、隔音侧板和隔音底板形成一个密封空间;
所述隔音顶板的外侧面安装有第一龙骨;所述第一龙骨与上基板之间设有第一减震装置;
所述隔音侧板的外侧面安装有第二龙骨;所述第二龙骨与侧基板之间设有第二减震装置;
所述下基板与隔音底板之间设有减震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顶板包括第一隔音板和第一吸音板;所述第一隔音板与第一龙骨连接;所述第一隔音板下端面设有第二上隔音毡;所述第二上隔音毡与第一吸音板之间设有第一木工板;所述上基板的内侧面安装有第一上隔音毡;所述第一龙骨与第一上隔音毡之间填充有第一隔音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音材料为隔音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侧板包括第二隔音板和第二吸音板;所述第二隔音板与第二龙骨连接;所述第二隔音板的下端面设有第二侧隔音毡;所述第二侧隔音毡与第二隔音材料的底面安装连接;所述第二侧隔音毡与第二吸音板之间设有第二吸音材料;所述第二吸音材料与第二吸音板安装连接;所述侧基板的内侧面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兴健谢乃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绘声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