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槽垃圾自动脱盐切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997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槽垃圾自动脱盐切水装置,其包括:垃圾缓存单元和切水单元,垃圾缓存单元内具有垃圾缓存腔,所述垃圾缓存腔上具有进料口、排水口以及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可与水槽的排水口连通,所述垃圾缓存腔上的排水口设置有切水网;切水单元中的切水组件可运动的安置在垃圾缓存单元的垃圾缓存腔中,切水组件的运动行程分别与垃圾缓存腔上的排水口和出料口配合;切水单元中的驱动组件驱动切水装置在垃圾缓存腔中动作,使得垃圾缓存腔内的垃圾面向出料口移动。本装置能够与现有水槽进行衔接配合,可对经过水槽排放的垃圾进行自动脱盐并切水,使垃圾实现固液分离,并有效阻止异味从水槽散发,对分离的垃圾进行自动收集,大大提高对湿垃圾收集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An automatic desalting and water cutting device for waste in water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槽垃圾自动脱盐切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方案,具体涉及家用水槽中垃圾处理技术。
技术介绍
在全社会推广垃圾减量化(源头自理,资源化利用)的背景下,如何对湿垃圾(生物质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家用水槽作为湿垃圾(生物质垃圾)主要的产生地,传统的设计方案为在水槽内设置有湿垃圾阻隔滤网其作用是防止垃圾流入下水道造成堵塞,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样的阻隔滤网方案存在诸多问题,如现有的阻隔滤网容易造成流水不畅,有时甚至会堵塞排水口;再者现有水槽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油渍等污染,不仅容易造成排水口堵塞而且在堵塞时清理困难,更可能将堆积的垃圾冲入下水道;再者现有水槽在由阻隔滤网阻隔垃圾后,需要人工将由阻隔滤网阻隔的垃圾从水槽中取出,并投入收集湿垃圾的垃圾箱,该过程中不仅繁琐,同时在移动垃圾的过程中经常会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由此可见如何有效的提高家用水槽对湿垃圾(生物质垃圾)资源化利用效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家用水槽采用阻隔滤网来阻隔垃圾的方案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高效且便捷的垃圾处理方案。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槽垃圾自动切水装置,其能够对水槽中产生的垃圾进行自动切水,并对产生的垃圾进行自动收集,大大提高水槽对垃圾的处理和收集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槽垃圾自动切水装置包括:垃圾缓存单元,所述垃圾缓存单元内具有垃圾缓存腔,所述垃圾缓存腔上具有进料口、排水口以及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可与水槽的排水口连通,所述垃圾缓存腔上的排水口设置有切水网;切水单元,所述切水单元包括切水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切水组件可运动的安置在垃圾缓存单元的垃圾缓存腔中,所述切水组件的运动行程分别与垃圾缓存腔上的排水口和出料口配合;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切水装置在垃圾缓存腔中动作,使得垃圾缓存腔内的垃圾面向出料口移动,同时使得垃圾中的水分分离出来并流向排水口。进一步地,所述切水组件在垃圾缓存腔内转动或直线移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垃圾缓存单元的出料口处设置有隔离组件,所述隔离组件与切水单元中的切水组件联动,根据切水组件的动作状态控制出料口打开和关闭的状态。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切水装置还包括垃圾收纳装置,所述垃圾收纳装置与垃圾缓存单元中的出料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垃圾缓存腔中的排水口与出料口在水平面呈一定的角度,利于排水。进一步地,所述垃圾缓存腔中出料口与排水口由切水组件完全隔离,有效阻止异味从水槽散发。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切水装置中还包括一安全控制单元,所述安全控制单元控制连接驱动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安全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开关和安全状态检测组件,所述控制开关通过安全状态检测组件控制连接驱动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安全状态检测组件包括安全盖和相互耦合的第一电磁感应单元和第二电磁感应单元,所述安全盖与水槽的排水口配合,可安插在水槽的排水口中,所述第一电磁感应单元安置在安全盖中,所述第二电磁感应单元配合安全盖设置,在安全盖安插在水槽的排水口中时,将与安全盖内的第一电磁感应单元耦合感应,并导通控制开关控制驱动装置的控制通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槽垃圾自动切水装置能够与现有水槽进行衔接配合,可对经过水槽排放的垃圾进行自动切水,将垃圾和水分离,对分离的垃圾进行自动收集,大大提高对湿垃圾(生物质垃圾)收集处理的效率和效果。通过本装置能够实现基于水槽直接对湿垃圾(生物质垃圾)进行收集处理,无需人工收集处理,降低劳动强度,以及避免人工收集处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本装置可避免垃圾堵塞下水道。再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槽垃圾自动切水装置整体组成结构稳定可行,使用便捷,可非常便捷的与现有水槽进行联接配合,无需对现有水槽的结构进行改变,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水槽垃圾自动切水装置与水槽联接配合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水槽垃圾自动切水装置的主体示例图;图3为图2在A-A方向上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倾斜设置的水槽垃圾自动切水装置的示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本实例针对现有水槽结构,给出一种水槽垃圾自动切水装置100的方案,其能够在不改变现有水槽结构和使用方式的情况下,可便捷的与水槽200的排水口进行衔接配合,可对水槽200经排水口直接排放的垃圾和水进行切水处理,将垃圾和水分离,对分离的垃圾进行自动收集,大大提高对湿垃圾(生物质垃圾)收集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并且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操作便捷,大大降低使用者处理水槽中湿垃圾(生物质垃圾)的复杂度和劳动强度。参见图2,其所示为本实例给出的一种水槽垃圾自动切水装置100的组成示例图。由图可知,本水槽垃圾自动切水装置100主要包括垃圾缓存单元110、切水单元120、安全控制单元130以及垃圾收纳装置(图中未示出)这四个部分。其中,垃圾缓存单元110用于与水槽200的排水口进行连接,以对水槽200经排水口排放的垃圾进行暂存,并提供切水操作空间。切水单元120设置在垃圾缓存单元110上以对垃圾缓存单元110内的垃圾进行切水操作,使得垃圾和水分离,分别排放或收集。安全控制单元130控制连接切水单元120,以控制切水单元120的运行状态。为了保证切水单元120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本安全控制单元130可根据水槽200的使用状态来控制切水单元120的运行状态。本装置中的垃圾收纳装置相对于垃圾缓存单元110设置,用于收集垃圾缓存单元110中经过切水单元120分离产生的垃圾。作为举例,参见图2和图3,本装置中的垃圾缓存单元110中具有垃圾缓存腔111,同时该垃圾缓存腔111上具有进料口114、排水口112以及出料口113。这里的垃圾缓存腔111用于临时存储从水槽200中排放的垃圾,同时该垃圾缓存腔111还作为切水工作空间,以配合切水单元120完成进入到垃圾缓存腔111内垃圾的切水操作。对于该垃圾缓存腔111的具体构成形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如与切水单元120的构成方案配合,作为举例该垃圾缓存腔111可采用横截面为圆形的腔体结构或横截面为方形的腔体结构,若为圆形腔体结构,相应的切水单元120可采用旋转方式来完成切水操作(如图3所示);若为方形腔体结构,相应的切水单元120可采用直线运动的方式来完成切水操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本实例中垃圾缓存腔111的构成方案以及与切水单元120的配合方式,并不限于上述方案。对于垃圾缓存腔111上的进料口114用于与水槽200的排水口联接导通,以便水槽200的垃圾能够进入到垃圾缓存腔111内。作为优选,该进料口114优选设置在垃圾缓存腔111上方,可采用能够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槽垃圾自动脱盐切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垃圾缓存单元,所述垃圾缓存单元内具有垃圾缓存腔,所述垃圾缓存腔上具有进料口、排水口以及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水槽的排水口连通,所述垃圾缓存腔上的排水口设置有切水网;/n切水单元,所述切水单元包括切水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切水组件可运动的安置在垃圾缓存单元的垃圾缓存腔中,所述切水组件的运动行程分别与垃圾缓存腔上的排水口和出料口配合;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切水装置在垃圾缓存腔中动作,使得垃圾缓存腔内的垃圾面向出料口移动,同时使得垃圾中的水分分离出来并流向排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水槽垃圾自动脱盐切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垃圾缓存单元,所述垃圾缓存单元内具有垃圾缓存腔,所述垃圾缓存腔上具有进料口、排水口以及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水槽的排水口连通,所述垃圾缓存腔上的排水口设置有切水网;
切水单元,所述切水单元包括切水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切水组件可运动的安置在垃圾缓存单元的垃圾缓存腔中,所述切水组件的运动行程分别与垃圾缓存腔上的排水口和出料口配合;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切水装置在垃圾缓存腔中动作,使得垃圾缓存腔内的垃圾面向出料口移动,同时使得垃圾中的水分分离出来并流向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垃圾自动脱盐切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水组件在垃圾缓存腔内转动或直线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垃圾自动脱盐切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垃圾自动脱盐切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缓存单元的出料口处设置有隔离组件,所述隔离组件与切水单元中的切水组件联动,根据切水组件的动作状态控制出料口打开和关闭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垃圾自动脱盐切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切水装置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桂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格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