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梯形交错箱涵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9936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梯形交错箱涵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预制能够交错分布并依次相连构成箱涵本体的正梯形节段和倒梯形节段②在施工现场开挖地基,进行平整和现场放样,吊装正梯形节段将其放置在箱涵本体设计位置的两端和中间并固定,吊装倒梯形节段将其放置在正梯形节段之间③向倒梯形节段的顶部施压,将倒梯形节段和正梯形节段的接缝挤压紧密,使倒梯形节段的前侧壁、后侧壁、上底、下底与正梯形节段的前侧壁、后侧壁、上底、下底分别对齐,保持箱涵本体整体平顺④对接缝进行密封处理,回填挖土,完成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便捷,箱涵节段之间能够实现受力相互传递,使各节段共同受力,提高了预制涵洞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

Construction method of prefabricated trapezoidal staggered box culver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装配式梯形交错箱涵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涵洞建设
,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梯形交错箱涵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涵洞是修建在路面以下的排水设施,早期采用现场开挖、浇筑的方式,施工周期较长,且不能保证施工质。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目前多采用预制箱涵技术。箱涵预制时可以实现标准化的工厂预制生产,不受自然环境影响,充分保证预制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建设成本;同时,现场无需设置较大的材料堆场,对城市环境及交通影响较小。然而,为了方便相邻箱涵节段进行纵向连接,在预制箱涵节段时,往往需要设置多个剪力键,这些剪力键在后期装配时吻合困难,给施工带来了许多不便;其次,对于建设在基础地质较差或者上部需承受较大载荷的涵洞,还需要箱涵节段就位后张拉预应力,以提高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再次,如果因地基不均导致某些箱涵节段发生沉降,相邻节段之间会发生错位,导致连接缝的密封失效,影响涵洞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方便、易于装配、密封性和整体结构稳定性较好的预制装配式梯形交错箱涵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可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装配式梯形交错箱涵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第一步,预制能够交错分布并依次相连构成箱涵本体的正梯形节段和倒梯形节段;/n所述正梯形节段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位置对应、大小相等,正梯形节段的上底面积则小于下底面积;/n所述倒梯形节段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位置对应、大小相等,倒梯形节段的上底面积则大于下底面积;/n第二步,在施工现场开挖地基,进行平整处理和现场放样,吊装正梯形节段将其放置在箱涵本体设计位置的两端和中间并固定,然后,吊装倒梯形节段将其放置在正梯形节段之间;/n第三步,向倒梯形节段的顶部施压,将倒梯形节段和正梯形节段的接缝挤压紧密,使倒梯形节段的前侧壁、后侧壁、上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式梯形交错箱涵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预制能够交错分布并依次相连构成箱涵本体的正梯形节段和倒梯形节段;
所述正梯形节段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位置对应、大小相等,正梯形节段的上底面积则小于下底面积;
所述倒梯形节段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位置对应、大小相等,倒梯形节段的上底面积则大于下底面积;
第二步,在施工现场开挖地基,进行平整处理和现场放样,吊装正梯形节段将其放置在箱涵本体设计位置的两端和中间并固定,然后,吊装倒梯形节段将其放置在正梯形节段之间;
第三步,向倒梯形节段的顶部施压,将倒梯形节段和正梯形节段的接缝挤压紧密,使倒梯形节段的前侧壁、后侧壁、上底、下底与正梯形节段的前侧壁、后侧壁、上底、下底分别对齐,保持箱涵本体整体平顺;
第四步,对接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斐然郭晓光马松江李攀晏会征刘同星雷刚王鹏余文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李斐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