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订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521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23
本公开涉及文具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装订工具,包括固定件、第一装订部件、第二装订部件以及拉动件,第一装订部件包括第一装订勾;第二装订部件包括用于与第一装订勾相配合的第二装订勾,第一装订勾与第二装订勾相配合时,第一装订部件和第二装订部件之间形成装订空间;拉动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件上;其中,第一装订部件和第二装订部件相对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件上,拉动件与第一装订部件和第二装订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装订勾与第二装订勾相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订工具通过拉动件可以驱动第一装订勾与第二装订勾快速实现分离,即不用直接拉动第一装订部件或第二装订部件,从而不会直接对第一装订部件或第二装订部件造成破坏。

Binding too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订工具
本公开涉及文具
,尤其涉及一种装订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活页夹大多为单向打开平移式或者金属双扣式,其缺点主要是:内部零件过于冗杂,拆开以及组装均较为复杂,且在拆开时均需直接向卡扣结构施加外力,从而会出现破坏活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装订工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订工具,包括:固定件;第一装订部件,第一装订部件包括第一装订勾;第二装订部件,第二装订部件包括用于与第一装订勾相配合的第二装订勾,第一装订勾与第二装订勾相配合时,第一装订部件和第二装订部件之间形成装订空间;拉动件,拉动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件上;其中,第一装订部件和第二装订部件相对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件上,拉动件与第一装订部件和第二装订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装订勾与第二装订勾相分离。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装订部件和第二装订部件相对地设置在固定件的第一侧,拉动件设置在固定件背离第一侧的第二侧;其中,第一装订部件,和/或第二装订部件沿固定件的宽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拉动件沿固定件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上设置有镂空,拉动件上设置有驱动部,驱动部位于镂空内;其中,第一装订部件上设置有第一承接部,第一承接部均位于镂空内,驱动部与第一承接部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装订部件沿固定件的宽度方向移动;和\或,第二装订部件上设置有第二承接部,第二承接部均位于镂空内,驱动部与第二承接部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装订部件沿固定件的宽度方向移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部具有第一驱动斜面,第一承接部具有第一承接斜面,第一驱动斜面与第一承接斜面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且相互接触;和/或,驱动部具有第二驱动斜面,第二承接部具有第二承接斜面,第二驱动斜面与第二承接斜面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且相互接触。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部为凸起,凸起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第一承接部和第二承接部均为导轨,凸起夹设在两个导轨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拉动件上设置有止挡凸起,止挡凸起为两个,驱动部位于两个止挡凸起之间,且与两个止挡凸起均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承接部位于一个止挡凸起与驱动部之间,第二承接部位于另一个止挡凸起与驱动部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部沿固定件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装订部件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部,第二装订部件上设置有第三滑动部;其中,第二滑动部和第三滑动部均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滑动部内。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为滑槽,第二滑动部和第三滑动部均为滑轨;或,第一滑动部为滑轨,第二滑动部和第三滑动部均为滑槽;或,第一滑动部为多个,第二滑动部和第三滑动部均为多个,多个第一滑动部为滑轨和滑槽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滑动部和第三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相适配。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拉动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用于与第二限位部限位接触,以限制拉动件的移动距离。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为限位凸起,第二限位部为限位凹槽,限位凸起可滑动地设置在限位凹槽内,限位凹槽的两端用于与限位凸起限位接触;或,第一限位部为限位凹槽,第二限位部为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可滑动地设置在限位凹槽内,限位凹槽的两端用于与限位凸起限位接触。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拉动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用于与第二卡接部卡接;其中,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可分离地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为卡口,第二卡接部为卡扣;或,第一卡接部为卡扣,第二卡接部为卡口。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拉动件的端部设置有操作凸起,固定件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操作凸起的缺口。本技术的装订工具通过固定件、第一装订部件、第二装订部件以及拉动件可以方便地将第一装订勾与第二装订勾相分离。其中,第一装订部件、第二装订部件以及拉动件均设置在固定件上,且第一装订部件和第二装订部件相对可移动地设置,即第一装订部件和第二装订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件上,而拉动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件上,并且与相对于固定件可移动的第一装订部件,和/或第二装订部件驱动连接,以在拉动件的作用下驱动第一装订勾与第二装订勾相分离。本技术的装订工具通过拉动件可以驱动第一装订勾与第二装订勾快速实现分离,即不用直接拉动第一装订部件或第二装订部件,从而不会直接对第一装订部件或第二装订部件造成破坏。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装订工具的第一个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装订工具的第二个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装订工具的固定件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装订工具的固定件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装订工具的固定件的第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装订工具的固定件的第四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装订工具的固定件的第五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装订工具的固定件的第六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3中的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装订工具的第一装订部件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装订工具的第一装订部件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装订工具的第一装订部件的第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装订工具的第一装订部件的第四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装订工具的第一装订部件的第五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0中的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3中的C-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装订工具的第二装订部件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装订工具的第二装订部件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装订工具的第二装订部件的第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装订工具的第二装订部件的第四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装订工具的第二装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订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件(10);/n第一装订部件(20),所述第一装订部件(20)包括第一装订勾(21);/n第二装订部件(30),所述第二装订部件(30)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装订勾(21)相配合的第二装订勾(31),所述第一装订勾(21)与所述第二装订勾(31)相配合时,所述第一装订部件(20)和所述第二装订部件(30)之间形成装订空间;/n拉动件(40),所述拉动件(4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件(10)上;/n其中,所述第一装订部件(20)和所述第二装订部件(30)相对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件(10)上,所述拉动件(40)与所述第一装订部件(20)和所述第二装订部件(30)中的至少一个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装订勾(21)与所述第二装订勾(31)相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订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件(10);
第一装订部件(20),所述第一装订部件(20)包括第一装订勾(21);
第二装订部件(30),所述第二装订部件(30)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装订勾(21)相配合的第二装订勾(31),所述第一装订勾(21)与所述第二装订勾(31)相配合时,所述第一装订部件(20)和所述第二装订部件(30)之间形成装订空间;
拉动件(40),所述拉动件(4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件(10)上;
其中,所述第一装订部件(20)和所述第二装订部件(30)相对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件(10)上,所述拉动件(40)与所述第一装订部件(20)和所述第二装订部件(30)中的至少一个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装订勾(21)与所述第二装订勾(31)相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订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订部件(20)和所述第二装订部件(30)相对地设置在所述固定件(10)的第一侧,所述拉动件(40)设置在所述固定件(10)背离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
其中,所述第一装订部件(20),和/或所述第二装订部件(30)沿所述固定件(10)的宽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拉动件(40)沿所述固定件(10)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订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0)上设置有镂空(11),所述拉动件(40)上设置有驱动部(41),所述驱动部(41)位于所述镂空(11)内;
其中,所述第一装订部件(20)上设置有第一承接部(22),所述第一承接部(22)均位于所述镂空(11)内,所述驱动部(41)与所述第一承接部(22)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装订部件(20)沿所述固定件(10)的宽度方向移动;和\或,
所述第二装订部件(30)上设置有第二承接部(32),所述第二承接部(32)均位于所述镂空(11)内,所述驱动部(41)与所述第二承接部(32)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装订部件(30)沿所述固定件(10)的宽度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订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41)具有第一驱动斜面(411),所述第一承接部(22)具有第一承接斜面(221),所述第一驱动斜面(411)与所述第一承接斜面(221)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且相互接触;和/或,
所述驱动部(41)具有第二驱动斜面(412),所述第二承接部(32)具有第二承接斜面(321),所述第二驱动斜面(412)与所述第二承接斜面(321)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且相互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订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41)为凸起,所述凸起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第一承接部(22)和所述第二承接部(32)均为导轨,所述凸起夹设在两个所述导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订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件(40)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余嘉卢应州陈晓平殷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