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材料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9396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10
一种3D材料的处理方法,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作为3D打印材料,并对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进行剪切、溶胀、软化、碾磨、风干造粒和冷却处理,使其既可以保证打印成品的强度需求,又可以提高打印成品的成型速度。

A processing method of 3D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材料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3D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作为3D打印的材料,并对该材料进行处理以提高3D打印质量的3D材料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3D打印技术逐渐应用于实际产品的制造,其中,金属材料的3D打印技术发展尤其迅速。3D打印所使用的金属粉末一般要求纯净度高、球形度好、粒径分布窄、氧含量低。目前,应用于3D打印的金属粉末材料主要有钛合金、钴铬合金、不锈钢和铝合金材料等,此外还有用于打印首饰用的金、银等贵金属粉末材料。随着金属材料在3D打印领域的应用,金属材料进行3D打印的弊端也逐渐显露。例如,先利用碾磨设备将金属材料制备成粉末或者丝状,需要利用电子束或者激光,使金属粉末或金属丝达到熔化温度,熔化后逐层沉积,浇筑成三维物体。鉴于金属材料的硬度大且熔点高,因此,碾磨设备、电子束或者激光设备等价值都较为昂贵,并且在对金属材料的处理中,存在相当高的能耗和损耗,这都直接导致了金属3D打印的成本较高的问题,不利于金属3D打印的市场化。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既保持了金属材料的高强度,又可以降低反应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材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将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剪切为均匀的颗粒状,保证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在后续的溶胀软化时间可控,防止部分颗粒软化过度或部分颗粒未完成软化;/n2)对颗粒状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进行溶胀软化;/n3)将软化后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进行碾磨,得到颗粒大小为400目-500目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n4)对碾磨后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进行风干造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材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剪切为均匀的颗粒状,保证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在后续的溶胀软化时间可控,防止部分颗粒软化过度或部分颗粒未完成软化;
2)对颗粒状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进行溶胀软化;
3)将软化后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进行碾磨,得到颗粒大小为400目-500目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4)对碾磨后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进行风干造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材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剪切为0.2cm的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材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苯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酸枣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