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覃平想专利>正文

一种旋转供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00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供电结构,包括支撑轴(1)、绝缘层(2)、内承接件(3)和负载,所述绝缘层(2)设置在所述支撑轴(1)和所述承接件(3)之间将所述支撑轴(1)和承接件(3)电性隔离;所述旋转供电结构还包括外承接件(4)和电源线,所述外承接件(4)与所述内承接件(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电源线包括电源线A和电源线B,所述电源线A与所述外承接件(4)连接,所述电源线B与所述支撑轴(1)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供电结构,能够实现旋转负载稳定通过大电流,解决现有技术中供电稳定性不足、电能损耗严重、成本昂贵、容易损坏、供电接触不良及噪音过大的问题。

A rotating power supply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供电结构
本技术涉及旋转电子产品领域,更具体为涉及一种旋转供电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旋转式的负载,需要解决将电能从静止的一端传送至旋转的负载上,比如POV旋转显示屏中需要将电能从静止的供电段传递至旋转的显示屏灯板上。现有的技术通过采用无线供电或者是电刷供电或者滑环的供电方式给旋转负载进行供电实现电能从固定端也即静止端到旋转端的供应。然而对于采用无线供电的方式进行供电价格相对较高技术复杂不易操作,其需要线圈的耦合,且需要额外设置空间安放耦合的线圈,增加产品的体积不利于产品小型化设计,线圈的耦合过程中电能的损耗过大供电效率低下,使得旋转负载工作效率难以保证,在某些需要旋转负载稳定高速旋转工作的情况下,则通过无线供电的方式难以满足该情况下的负载,进而使得旋转负载的工作效率低下,比如对于POV旋转显示屏若采用无线供电的方式进行供电则因为无线供电效率低且实现方式复杂使得POV旋转显示屏的工作稳定性难以保证,进而使得POV旋转显示屏的转速不能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的转速,从而造成显示刷新率低下使得POV旋转显示屏的画面模糊,显示效果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对于采用电刷的方式实现电能从固定端也即静止端到旋转端的供电方式,其价格非常昂贵,对于高转速的供电一个电刷的价格将近千元,且电刷供电的方式摩擦大,电刷易磨损、噪音大、使用寿命不高,需频繁更换电刷从而使得用户体检不够良好且采用电刷的供电方式电刷很容易因转速过高而产生磨损使得电刷失效而无法稳定地实现电能的供应。对于现有采用滑环实现从固定端也即静止端向转动端供电的方式,因滑环的结构限制而使得旋转速度较低,无法实现旋转负载的高速旋转,滑环式的供电不适用于高速旋转的供电场合。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效实用的旋转供电结构,确保旋转负载做高速转速的同时又能保证供电稳定性,便于技术的实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旋转供电结构,提高对旋转负载的供电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供电结构,其包括:支撑轴、绝缘层、内承接件和旋转负载,所述支撑轴与所述绝缘层连接,所述绝缘层与所述内承接件连接,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支撑轴和所述内承接件之间将所述支撑轴和所述内承接件电性隔离;所述旋转负载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轴电连接,且所述旋转负载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承接件电连接;所述旋转供电结构还包括外承接件和电源线,所述外承接件与所述内承接件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电源线通过所述外承接件和所述内承接件将电能传输至所述旋转负载。进一步地,所述内承接件环绕地包围在所述支撑轴外侧,所述绝缘层环绕地设置在所述内承接件与所述支撑轴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轴带动所述绝缘层、所述内承接件以及所述旋转负载一起做旋转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外承接件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内承接件的旋转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外承接件包括金属法兰与第一滚珠轴承,所述金属法兰与所述第一滚珠轴承电连接,所述第一滚珠轴承与所述内承接件转动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线包括电源线A和电源线B,所述电源线A与所述外承接件电连接,所述电源线B与所述支撑轴电连接;所述电源线A通过与所述金属法兰连接将电能通过所述金属法兰,再通过所述金属法兰与所述第一滚珠轴承电连接将电能传递到所述第一滚珠轴承,然后通过所述第一滚珠轴承与所述内承接件电连接将电能传递到所述内承接件,再通过所述内承接件将电能传递至所述旋转负载。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供电结构还包括第二滚珠轴承,所述第二滚珠轴承与所述支撑轴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供电结构还包括电机外罩和电机转子,所述电机外罩与所述第二滚珠轴承连接,所述电机转子带动所述支撑轴旋转。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负载为POV旋转显示屏,所述内承接件与所述POV旋转显示屏驱动电路板一端连接给所述POV旋转显示屏提供电能,所述POV旋转显示屏驱动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轴电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电力回路。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轴、所述绝缘层和所述内承接件静止不动;所述外承接件包括第一滚珠轴承,所述外承接件在外力作用下旋转,所述第一滚珠轴承与所述内承接件转动接触。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设置了支撑轴、绝缘层、内承接件和旋转负载,通过在支撑轴外设置内承接件可以增加整个支撑轴的支撑力,从而使得设置在支撑轴上端的旋转旋转负载运动更加稳定,比如当该旋转负载为POV旋转显示屏时,则可以使得显示屏灯板在运动时更加的平稳。又因为在支撑轴与内承接件之间设置了绝缘层,保证了支撑轴与内承接件的电气隔离,利用外承接件与内承接件之间转动连接巧妙地保证了在内承接件与外承接件可以通过稳定的大电流,且节约部件占用空间。同时通过外承接件与内承接件之间反向转动连接,有效降低外承接件和内承接件接触的摩擦力,降低噪声,且增加了该供电结构的供电稳定性及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旋转供电结构能够实现旋转负载在固定端也即静止端与运动端也即转动端之间稳定地通过大电流,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无线供电的方式给旋转负载供电而造成供电稳定性不足电能损耗严重,技术实现复杂的问题,或者是通过电刷的方式给旋转负载供电而带来的成本昂贵,电刷因摩擦力过大而容易损坏造成供电接触不良、噪音大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滑环的方式给旋转负载供电时因滑环的结构限制而无法实现旋转负载高速旋转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旋转供电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旋转供电结构的电流传输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支撑轴;2、绝缘层;3、内承接件;4、外承接件;41、金属法兰;42、第一滚珠轴承;5、第二滚珠轴承;6、电机转子;7、电机外罩。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供电结构,包括:支撑轴1、绝缘层2、内承接件3和旋转负载,绝缘层2设置在支撑轴1和内承接件3之间将支撑轴1和内承接件3电性隔离。支撑轴1与绝缘层2连接,绝缘层2与内承接件3连接,绝缘层2的材料可以为塑料或者橡胶以及不导电陶瓷。为了节约配合的空间,减少绝缘层2在整个旋转供电结构的占用体积,可优选地将绝缘层2环绕地设置在支撑轴1的外端,将支撑轴1和内承接件3进行有效电气隔离。并且将内承接件3环绕地设置在支撑轴1外侧,使得在应用时在内承接件3和绝缘层2的连接下共同实现增大支撑轴1与支撑轴1顶部配合的旋转负载的支撑面积,分担支撑轴1的压力,使得旋转负载的工作更加稳定。比如讲该结构应用于POV旋转显示屏则因为增加了对显示灯板的支撑面积,巧妙地分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供电结构,包括:支撑轴(1)、绝缘层(2)、内承接件(3)和旋转负载,所述支撑轴(1)与所述绝缘层(2)连接,所述绝缘层(2)与所述内承接件(3)连接,所述绝缘层(2)设置在所述支撑轴(1)和所述内承接件(3)之间将所述支撑轴(1)和所述内承接件(3)电性隔离;所述旋转负载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轴(1)电连接,且所述旋转负载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承接件(3)电连接;所述旋转供电结构还包括外承接件(4)和电源线,所述外承接件(4)与所述内承接件(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电源线通过所述外承接件(4)和所述内承接件(3)将电能传输至所述旋转负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供电结构,包括:支撑轴(1)、绝缘层(2)、内承接件(3)和旋转负载,所述支撑轴(1)与所述绝缘层(2)连接,所述绝缘层(2)与所述内承接件(3)连接,所述绝缘层(2)设置在所述支撑轴(1)和所述内承接件(3)之间将所述支撑轴(1)和所述内承接件(3)电性隔离;所述旋转负载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轴(1)电连接,且所述旋转负载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承接件(3)电连接;所述旋转供电结构还包括外承接件(4)和电源线,所述外承接件(4)与所述内承接件(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电源线通过所述外承接件(4)和所述内承接件(3)将电能传输至所述旋转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承接件(3)环绕地包围在所述支撑轴(1)外侧,所述绝缘层(2)环绕地设置在所述内承接件(3)与所述支撑轴(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1)带动所述绝缘层(2)、所述内承接件(3)以及所述旋转负载一起做旋转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承接件(4)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内承接件(3)的旋转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承接件(4)包括金属法兰(41)与第一滚珠轴承(42),所述金属法兰(41)与所述第一滚珠轴承(42)电连接,所述第一滚珠轴承(42)与所述内承接件(3)转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碧宣曾有刘平坤
申请(专利权)人:覃平想曾有刘平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