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线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950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芯线密封结构,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和橡胶套,橡胶套上设有水平通孔,第一绝缘体上设有第一锥形孔,第二绝缘体上设有第二锥形孔,橡胶套的一端与第一锥形孔连接,所述橡胶套的另一端与第二锥形孔连接,所述水平通孔的中端设有R型凸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橡胶套受力分别与第一锥形孔和第二锥形孔贴合,使橡胶套的一端与第一锥形孔贴合形成第一密封,橡胶套的另一端与第二锥形孔贴合形成第二密封,其次,由于橡胶套两端的压力而使橡胶套中部膨胀,导致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形成一个全面包裹橡胶套的空腔,使其对芯线进行第三密封,从而实现了芯线的多段密封,无需灌封胶密封,从而提高芯线密封的生产效率。

A core seal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芯线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芯线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军用系统中,而现有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和插座内设有芯线,芯线均需要通过密封结构进行密封安装,现有芯线的密封结构均通过中间灌封胶进行密封,由于灌封胶密封需要对灌封胶进行固化,从而增加了整个密封工艺所需的时间,从而降低了整体的生产效率,另外,灌封胶固化后容易造成芯线绝缘层变硬变脆,导致整个芯线使用寿命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芯线密封结构,无需灌封胶密封,从而提高芯线密封的生产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芯线密封结构,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和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上设有便于芯线穿入的水平通孔,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有第一锥形孔,所述第二绝缘体上设有第二锥形孔,所述橡胶套的一端与第一锥形孔连接,所述橡胶套的另一端与第二锥形孔连接,所述水平通孔的中端设有向内延伸的R型凸台,当芯线穿入水平通孔时,橡胶套的一端与第一锥形孔贴合形成第一密封,橡胶套的另一端与第二锥形孔贴合形成第二密封,橡胶套中部受到两端的压力而膨胀使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贴合形成一个全面包裹橡胶套的空腔,并使R型凸台贴合芯线表面绝缘层。优选的,所述R型凸台包括至少两段,且所述R型凸台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水平通孔的内侧壁上。优选的,所述R型凸台与水平通孔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橡胶套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锥形孔相适配的第一锥形面,所述橡胶套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锥形孔相适配的第二锥形面。优选的,所述第一锥形面和第二锥形面在橡胶套上的锥度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一锥形面和第二锥形面上设有倒角。优选的,所述第一锥形面和第二锥形面之间设有圆弧倒角。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通过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安装橡胶套,通过第一绝缘体上的第一锥形孔和第二绝缘体上的第二锥形孔压缩橡胶套,橡胶套受力分别与第一锥形孔和第二锥形孔贴合,使橡胶套的一端与第一锥形孔贴合形成第一密封,橡胶套的另一端与第二锥形孔贴合形成第二密封,其次,由于橡胶套两端的压力而使橡胶套中部膨胀,导致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形成一个全面包裹橡胶套的空腔,使其对芯线进行第三密封,该结构两端的密封为锥面受压,受力较大,考虑到高温及压应力的加速老化其密封寿命相对缩短。而中部橡胶体积膨胀与绝缘体空腔贴合,双锥面橡胶套从内到外均有适当压力变形,受力较小,其受压应力老化速度较两端慢,以此在两端密封的保护下实现了长期可靠的密封,再次,由于水平通孔内的R型凸台与芯线绝缘层形成有效的贴合密封,能在不受外压力情况下对电缆绝缘层有一定预紧力,简化了现有通过灌封胶密封的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可防止芯线绝缘层在某些硬质灌封胶固化后变硬变脆。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芯线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橡胶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绝缘体、11第一锥形孔、2第二绝缘体、21第二锥形孔、3橡胶套、30水平通孔、31R型凸台、32第一锥形面、33第二锥形面、34圆弧倒角。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芯线密封结构,包括第一绝缘体1、第二绝缘体2和橡胶套3,所述橡胶套3上设有便于芯线穿入的水平通孔30,所述第一绝缘体1上设有第一锥形孔11,所述第二绝缘体2上设有第二锥形孔21,所述橡胶套3的一端与第一锥形孔11连接,所述橡胶套3的另一端与第二锥形孔21连接,所述水平通孔30的中端设有向内延伸的R型凸台31,当芯线穿入水平通孔30时,橡胶套3的一端与第一锥形孔11贴合形成第一密封,橡胶套3的另一端与第二锥形孔21贴合形成第二密封,橡胶套3中部受到两端的压力而膨胀使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贴合形成一个全面包裹橡胶套3的空腔,并使R型凸台31贴合芯线表面绝缘层。通过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之间安装橡胶套3,通过第一绝缘体1上的第一锥形孔11和第二绝缘体2上的第二锥形孔21压缩橡胶套3,橡胶套3受力分别与第一锥形孔11和第二锥形孔21贴合,使橡胶套3的一端与第一锥形孔11贴合形成第一密封,橡胶套3的另一端与第二锥形孔21贴合形成第二密封,其次,由于橡胶套3两端的压力而使橡胶套3中部膨胀,导致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之间形成一个全面包裹橡胶套3的空腔,使其对芯线进行第三密封,该结构两端的密封为锥面受压,受力较大,考虑到高温及压应力的加速老化其密封寿命相对缩短。而中部橡胶体积膨胀与绝缘体空腔贴合,双锥面橡胶套3从内到外均有适当压力变形,受力较小,其受压应力老化速度较两端慢,以此在两端密封的保护下实现了长期可靠的密封,再次,由于水平通孔30内的R型凸台31与芯线绝缘层形成有效的贴合密封,能在不受外压力情况下对电缆绝缘层有一定预紧力,简化了现有通过灌封胶密封的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可防止芯线绝缘层在某些硬质灌封胶固化后变硬变脆。所述R型凸台31包括至少两段,且所述R型凸台31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水平通孔30的内侧壁上,能对芯线表面绝缘层进行多段贴合,所述R型凸台31与水平通孔30一体成型,能提高整体的强度,优化R型凸台31的安装工艺,减少R型凸台31与水平通孔30的相对滑动,提高R型凸台31与芯线表面绝缘层的贴合质量。所述橡胶套3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锥形孔11相适配的第一锥形面32,所述橡胶套3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锥形孔21相适配的第二锥形面33,能提高橡胶套3与第一锥形孔11、第二锥形孔21的贴合质量,提高密封效果,所述第一锥形面32和第二锥形面33在橡胶套3上的锥度相等,确保橡胶套3两端受到相同的挤压力,保证橡胶套3的平稳性,且便于整体的快速安装,所述第一锥形面32和第二锥形面33上设有倒角,倒角的设置,在橡胶套3安装过程中能起吊定位导向的作用,提高整体的安装效率,所述第一锥形面32和第二锥形面33之间设有圆弧倒角34,圆弧倒角34的设置,能减少橡胶套3的应力集中,提高整体的强度,方便橡胶套3的一体成型。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技术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均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芯线密封结构,包括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上设有便于芯线穿入的水平通孔,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有第一锥形孔,所述第二绝缘体上设有第二锥形孔,所述橡胶套的一端与第一锥形孔连接,所述橡胶套的另一端与第二锥形孔连接,所述水平通孔的中端设有向内延伸的R型凸台,当芯线穿入水平通孔时,橡胶套的一端与第一锥形孔贴合形成第一密封,橡胶套的另一端与第二锥形孔贴合形成第二密封,橡胶套中部受到两端的压力而膨胀使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贴合形成一个全面包裹橡胶套的空腔,并使R型凸台贴合芯线表面绝缘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线密封结构,包括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上设有便于芯线穿入的水平通孔,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有第一锥形孔,所述第二绝缘体上设有第二锥形孔,所述橡胶套的一端与第一锥形孔连接,所述橡胶套的另一端与第二锥形孔连接,所述水平通孔的中端设有向内延伸的R型凸台,当芯线穿入水平通孔时,橡胶套的一端与第一锥形孔贴合形成第一密封,橡胶套的另一端与第二锥形孔贴合形成第二密封,橡胶套中部受到两端的压力而膨胀使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贴合形成一个全面包裹橡胶套的空腔,并使R型凸台贴合芯线表面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线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R型凸台包括至少两段,且所述R型凸台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水平通孔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瀚滨吴建湖杨正赵林河杨国平吕婷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