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几何的非平稳V2V MIMO信道建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89083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几何的非平稳V2V MIMO信道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建立V2V双环散射模型;根据V2V双环散射模型,建立V2V MIMO信道发射天线l到接收天线k之间的信道冲激响应;根据移动发射端、移动接收端和散射体之间的几何关系,推导电波到达角、离开角、多普勒相移、传播距离的时变信道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的non‑WSS信道模型是对平稳双环模型的扩展,能够模拟V2V信道在时延域和空间域的非平稳性;散射体集中因子、角度均值、车辆移动速度以及天线阵列方向角等参数综合作用于信道统计特性和非平稳特性;丰富了V2V非平稳信道建模方法,信道的统计特性和非平稳性研究对V2V通信系统设计与评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A geometric based channel modeling method for nonstationary V2V MIM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几何的非平稳V2VMIMO信道建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V2V非平稳信道建模
,尤其是一种基于几何的非平稳V2VMIMO信道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有效描述通信环境特征和信号传输特性的V2V信道模型对于车联网无线通信系统优化和评估至关重要。而传统的固定到移动(Fixed-to-Mobile,F2M)蜂窝无线信道模型与V2V信道模型在应用场景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同:一是V2V通信系统中收发两端的车辆都处于运动状态,二是V2V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发射端天线高度相对F2M系统来说远远较低。因此传统的F2M蜂窝模型无法直接用来分析V2V通信系统移动发射端和移动接收端之间的信道传输特性。所以针对V2V通信系统,研究其适合的信道模型显得尤为必要。PATZOLD等人分别提出双环模型和椭圆模型,研究了在不同散射环境下的信道的空时相关性。对于特定场景如低车流密度的高速公路、城市隧道和高速铁路,许越、蒋育康等人建立了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Multi-Output,MIMO)信道模型。然而,这些V2V信道模型均是在广义平稳(Wide-Sens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几何的非平稳V2V MIMO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n(1)建立V2V双环散射模型;/n(2)根据V2V双环散射模型,建立V2V MIMO信道发射天线l到接收天线k之间的信道冲激响应;/n(3)根据移动发射端、移动接收端和散射体之间的几何关系,推导电波到达角、离开角、多普勒相移、传播距离的时变信道参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几何的非平稳V2VMIMO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
(1)建立V2V双环散射模型;
(2)根据V2V双环散射模型,建立V2VMIMO信道发射天线l到接收天线k之间的信道冲激响应;
(3)根据移动发射端、移动接收端和散射体之间的几何关系,推导电波到达角、离开角、多普勒相移、传播距离的时变信道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几何的非平稳V2VMIMO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V2V双环散射模型包含一个移动发射端OT和一个移动接收端OR,并且在移动发射端OT和移动接收端OR周围有M和N个独立的有效散射体,这些散射体随机分布在以移动发射端OT和移动接收端OR为中心的圆环上;在该V2V双环散射模型中,无线信号由移动发射端发出,分别历经移动发射端OT散射体和移动接收端OR散射体两次散射后,到达移动接收端OR。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几何的非平稳V2VMIMO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V2VMIMO信道,生成的移动发射端OT第l根天线到移动接收端OR第k根天线之间的信道冲激响应hlk(t)为:



式中:M、N分别为移动发射端和移动接收端的局部散射体数目,θmn为随机初始相移,由平面波与散射体和相互作用产生,均匀分布在[-π,π)上,和是由移动发射端、移动接收端的运动引起的时变多普勒相移;k0=2π/λ,λ是载波波长,是发射天线l到接收天线k的时变路径距离;l=1,2,…,MT;k=1,2,…,MR;m表示移动发射端局部的第m个散射体,n表示移动接收端局部的第n个散射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几何的非平稳V2VMIMO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多普勒相移的计算步骤为:
(4a)建立以移动发射端OT和移动接收端OR为散射体圆环中心的坐标系,移动发射端OT的散射体用表示,移动接收端OR散射体用表示;记录t0时刻移动发射端OT和移动接收端OR以及散射体的坐标,并计算出t0时刻的离开角和到达角AOA






其中,atan2(y,x)表示四象限反正切函数,(ym,xm)表示在xOTy坐标系中散射体的坐标;表示在aORb坐标系中散射体的坐标,AOD和AOA的角度范围在-π和π之间,即
(4b)根据移动发射端的运动因素,获得t0+t时刻移动发射端和移动接收端的新位置OT’和OR’的坐标,并依据散射体坐标计算t0+t时刻时变和时变






式中:atan2(y,x)表示四象限反正切函数,ym、xm表示散射体S(m)T在xOTy坐标系中的坐标,表示OT和OT’间距离,βT表示移动发射端的运动方位角,bn、an表示散射体S(n)R在aORb坐标系中坐标,表示OR和OR’间距离,βR表示移动接收端的运动方位角;
利用泰勒级数对和线性近似,得到:






式中:分别表示Φ(m)T(t)和Φ(n)R(t)泰勒展开式的1阶导系数;Φ(m)T表示t0时刻经散射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柏强侯金波王署东何怡刚李兵佐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