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873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供电系统,其包括冗余电源模组和电源转换板,合理在冗余电源模组中设有第一、第二冗余电源模块,分别输入两路相互独立的交流电供给第一、第二冗余电源模块,由第一、第二冗余电源模块相应转为两路独立的直流电,接着再由电源转换板将两路独立的直流电转换为一路直流电输出至工作主板,采用独立两个供电系统,当其中一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时,仍能继续提供直流供电,保障设备的持续正常运行,有效保障设备的持续正常运行。而且冗余电源模组、电源转换板和工作主板的位置布置合理,在消除电磁互扰问题,保证互不干扰的同时,也有效减少线缆长度,降低功耗损耗;另外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后期维护、升级,适用范围广。

Power supply system to ensure stabl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供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电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工业生产设备或电子通讯设备的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电源是电子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者在设计电子产品时需要充分考虑电源部分的稳定性。尤其是工业领域,工业设备的稳定性对工业产品的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供电系统的稳定性更是重中之重,怎样提高设备供电系统的稳定,保障设备的稳定供电一直是设备开发人员重点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巧妙,有效保障设备的持续正常运行的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供电系统。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供电系统,其包括冗余电源模组和电源转换板,所述冗余电源模组包括第一冗余电源模块和第二冗余电源模块,所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和第二冗余电源模块的供电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换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的入电端与第一供电系统相连接,并由该第一供电系统独立供给第一交流电,所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将第一供电系统供给的第一交流电转化为第一直流电后供给电源转换板;所述第二冗余电源模块的入电端与第二供电系统相连接,并由该第二供电系统独立供给第二交流电,所述第二冗余电源模块将第二供电系统供给的第二交流电转化为第二直流电后供给电源转换板;所述电源转换板与工作主板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供电系统和第二供电系统相互独立供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转换板将第一直流电和第二直流电并联形成第三直流电并供给工作主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和第二冗余电源模块通过螺丝间隔并排固定在设备机箱上。使得第一冗余电源模块和第二冗余电源模块相互独立隔开,有效解决电磁互扰问题,保证电源不相互干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和第二冗余电源模块可通过螺钉与机箱的大地导通,保障电源的接地性,提升安全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转换板对应冗余电源模组的下方位置通过螺丝固定在设备机箱上。确保电源转换板和冗余电源模组尽量保持距离靠近,以降低功耗损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工作主板对应电源转换板的一侧位置通过螺丝固定在设备机箱上。确保工作主板和电源转换板尽量保持距离靠近,以降低功耗损耗。所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第二冗余电源模块、电源转换板和工作主板均为采用螺钉进行固定,便于后期维修、升级、更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的供电端通过线缆与所述电源转换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冗余电源模块的供电端通过线缆与所述电源转换板相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板通过线缆与工作主板连接。线缆连接器采用工业标准型号,方便替换、维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在冗余电源模组中设有第一冗余电源模块和第二冗余电源模块,分别输入两路相互独立的交流电供给第一、第二冗余电源模块,由第一、第二冗余电源模块相应转为两路独立的直流电,接着再由电源转换板将两路独立的直流电转换为一路直流电输出至工作主板,采用独立两个供电系统,当其中一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时,仍能继续提供直流供电,保障设备的持续正常运行,有效保障设备的持续正常运行。而且冗余电源模组、电源转换板和工作主板的位置布置合理,在消除电磁互扰问题,保证互不干扰的同时,也有效减少线缆长度,降低功耗损耗;另外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后期维护、升级,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一种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供电系统,其包括冗余电源模组和电源转换板3,所述冗余电源模组包括第一冗余电源模块1和第二冗余电源模块2。所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1和第二冗余电源模块2的供电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换板3相连接,所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1的入电端与第一供电系统8相连接,并由该第一供电系统8独立供给第一交流电,所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1将第一供电系统8供给的第一交流电转化为第一直流电后供给电源转换板3;所述第二冗余电源模块2的入电端与第二供电系统9相连接,并由该第二供电系统9独立供给第二交流电,所述第二冗余电源模块2将第二供电系统9供给的第二交流电转化为第二直流电后供给电源转换板3;所述第一供电系统8和第二供电系统9相互独立供电。所述电源转换板3与工作主板4连接。具体的,所述电源转换板3将第一直流电和第二直流电并联形成第三直流电并供给工作主板4。即电源转换板3将两路直流电转成一路直流电,并供给工作主板4。本实施例中,以安装在设备机箱10为例。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安装固定在所需的基板或其它部件上。参见图2,所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1、第二冗余电源模块2、电源转换板3和工作主板4均为采用螺钉进行固定在设备机箱10上,便于后期维修、升级、更换。具体的,所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1和第二冗余电源模块2通过螺丝间隔并排固定在设备机箱10上。使得第一冗余电源模块1和第二冗余电源模块2相互独立隔开,有效解决电磁互扰问题,保证电源不相互干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1和第二冗余电源模块2可通过螺钉与机箱的大地导通,保障电源的接地性,提升安全性。所述电源转换板3对应冗余电源模组的下方位置通过螺丝固定在设备机箱10上。确保电源转换板3和冗余电源模组尽量保持距离靠近,以降低功耗损耗。所述工作主板4对应电源转换板3的一侧位置通过螺丝固定在设备机箱10上。确保工作主板4和电源转换板3尽量保持距离靠近,以降低功耗损耗。具体的,所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1的供电端通过线缆5与所述电源转换板3相连接。所述第二冗余电源模块2的供电端通过线缆6与所述电源转换板3相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板3通过线缆7与工作主板4连接。线缆连接器采用工业标准型号,方便替换、维修。工作时,由于合理设有第一冗余电源模块1和第二冗余电源模块2,分别输入两路相互独立的交流电供给第一冗余电源模块1和第二冗余电源模块2,由第一冗余电源模块1和第二冗余电源模块2相应转为两路独立的直流电,接着再由电源转换板3将两路独立的直流电转换为一路直流电输出至工作主板4进行供电。当第一供电系统8和第二供电系统9中的任一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时,或当供电系统内部部件需要更换或维修时可单独更换部件,且在维修、更换过程中,仍能保持继续为工作主板4提供直流供电,有效保障设备的持续正常运行。产品内部升级时也可直接更换供电系统内部部件,实现产品快速升级、替换。以上工作流程极大程度的缩短了开发时间及降低了开发成本。当不同客户要求厂家开发同类质产品时,厂家可直接在原有产品上做二次开发,以减少新开发产品的种类,便于产品内部管理,同时也可为客户提供更成熟的解决方案。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冗余电源模组和电源转换板,所述冗余电源模组包括第一冗余电源模块和第二冗余电源模块,所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和第二冗余电源模块的供电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换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的入电端与第一供电系统相连接,并由该第一供电系统独立供给第一交流电,所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将第一供电系统供给的第一交流电转化为第一直流电后供给电源转换板;所述第二冗余电源模块的入电端与第二供电系统相连接,并由该第二供电系统独立供给第二交流电,所述第二冗余电源模块将第二供电系统供给的第二交流电转化为第二直流电后供给电源转换板;所述电源转换板与工作主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冗余电源模组和电源转换板,所述冗余电源模组包括第一冗余电源模块和第二冗余电源模块,所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和第二冗余电源模块的供电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换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的入电端与第一供电系统相连接,并由该第一供电系统独立供给第一交流电,所述第一冗余电源模块将第一供电系统供给的第一交流电转化为第一直流电后供给电源转换板;所述第二冗余电源模块的入电端与第二供电系统相连接,并由该第二供电系统独立供给第二交流电,所述第二冗余电源模块将第二供电系统供给的第二交流电转化为第二直流电后供给电源转换板;所述电源转换板与工作主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系统和第二供电系统相互独立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板将第一直流电和第二直流电并联形成第三直流电并供给工作主板。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团刚袁庆歌于伟孔德强原发升孙书铭郭景达詹文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众达智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