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功能防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712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防雨装置,包括水平布设的第一遮挡板、布设在第一遮挡板前侧缘下方的横梁,所述横梁的中部通过转轴支撑在第一遮挡板上,所述转轴垂直于第一遮挡板的板面,所述横梁的两端有阻尼的分别铰接有一个伸缩杆机构,两个所述伸缩杆机构的下端均安装有第一连接端头,所述第一连接端头用于将伸缩杆机构与电瓶车连接,所述第一遮挡板的中部开设有供骑行人员头部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正上方布设有头盔,所述头盔的后部固定有金属定型软管,所述金属定型软管的下端与第一遮挡板固定,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遮挡板前侧缘间的净距为30cm~60cm。本发明专利技术遮雨效果好,不会对骑行带来很大的阻力。

New multifunctional rainproof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多功能防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双轮电瓶车防雨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防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瓶车用的防雨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原始的直接让骑行人员穿戴的雨披,这种雨披对骑行人员的腿部不能遮挡,容易让雨水打湿裤腿;另一种是通过支杆安装在电瓶车车头的雨棚,为了适应不同身高的人,雨棚都设的较高,导致雨棚只能对骑行人员的上方遮挡,不能遮挡骑行人员的前侧,雨水还是会打湿骑行人员的面部和胸部;最后一种是带挡风板的雨棚,能够对骑行人员的前侧进行遮挡,但会给骑行带来很大的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防雨装置,通过利用伸缩杆装置长度的调整,使第一遮挡板所处的高度得以调整,通过开设通孔,使骑行人员的头部能够从第一遮挡板伸出,进一步使第一遮挡板能够搭在骑行人员的肩膀,使第一遮挡板处于一个较低的高度,遮雨效果好,不需要前侧的挡风板就可以对上半身形成一定的遮挡,不会对骑行带来很大的阻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多功能防雨装置,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多功能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布设的第一遮挡板、布设在第一遮挡板前侧缘下方的横梁,所述横梁的中部通过转轴支撑在第一遮挡板上,所述转轴垂直于第一遮挡板的板面,所述横梁的两端有阻尼的分别铰接有一个伸缩杆机构,两个所述伸缩杆机构的下端均安装有第一连接端头,所述第一连接端头用于将伸缩杆机构与电瓶车连接,所述第一遮挡板的中部开设有供骑行人员头部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正上方布设有头盔,所述头盔的后部固定有金属定型软管,所述金属定型软管的下端与第一遮挡板固定,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遮挡板前侧缘间的净距为30cm~60cm。/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多功能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布设的第一遮挡板、布设在第一遮挡板前侧缘下方的横梁,所述横梁的中部通过转轴支撑在第一遮挡板上,所述转轴垂直于第一遮挡板的板面,所述横梁的两端有阻尼的分别铰接有一个伸缩杆机构,两个所述伸缩杆机构的下端均安装有第一连接端头,所述第一连接端头用于将伸缩杆机构与电瓶车连接,所述第一遮挡板的中部开设有供骑行人员头部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正上方布设有头盔,所述头盔的后部固定有金属定型软管,所述金属定型软管的下端与第一遮挡板固定,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遮挡板前侧缘间的净距为30cm~60cm。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功能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机构自上向下依次包括铰接部件、杆部和套管,所述铰接部件的上端与横梁的端部有阻尼的铰接,且铰接处的铰接轴线沿横梁的长度方向;所述杆部的上端与铰接部件的下端铰接,且铰接处的铰接轴线沿横梁的宽度方向;所述套管靠近上端的位置处沿套管径向开设有第一销孔,所述杆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销孔,所述第二销孔沿杆部的径向开设,多个所述第二销孔在所述杆部上自上向下均匀布设;所述杆部同轴套设在套管内,多个所述第二销孔中至少有一个第二销孔与第一销孔同轴,一销钉插装在同轴的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通过以销钉将不同位置的第二销孔与第一销孔固定,实现杆部沿套管的伸缩;
所述第一连接端头有阻尼的铰接在套管的底部,且铰接处的铰接轴线沿横梁的宽度方向。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功能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沁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