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N相中性线重叠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N相中性线重叠装置。
技术介绍
自动转换开关N相中性线重叠是转换开关在运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其优点是:自动转换开关切换过程中由于感性负荷会让对地电位上升,所以接地和中性线间会产生电位差,一般的自动转换开关切换时中性线与负荷会分离,所以基准电位会偏离,所以使用带有中性线重叠切换功能的自动转换开关会防止电压浮动现象。目前,对于自动转换开关N相中性线重叠这一技术尚缺乏相应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转换开关N相中性线重叠装置,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缺乏自动转换开关N相中性线重叠这一技术的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自动转换开关N相中性线重叠装置,其中,包括:常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和备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所述常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和备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均包括挡板、安装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动触头组件和拉杆传动机构,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挡板上,所述动触头组件设置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转换开关N相中性线重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常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和备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所述常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和备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均包括挡板、安装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动触头组件和拉杆传动机构,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挡板上,所述动触头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以及所述拉杆传动机构均与所述动触头组件连接,所述拉杆传动机构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与所述拉杆传动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架的两侧;/n对于所述常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所述第一转轴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转换开关N相中性线重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常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和备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所述常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和备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均包括挡板、安装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动触头组件和拉杆传动机构,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挡板上,所述动触头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以及所述拉杆传动机构均与所述动触头组件连接,所述拉杆传动机构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与所述拉杆传动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架的两侧;
对于所述常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所述第一转轴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拉杆传动机构运动,所述拉杆传动机构的运动能够带动所述动触头组件对常用电源进行合闸并对备用电源分闸;
对于所述备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所述第二转轴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拉杆传动机构运动,所述拉杆传动机构的运动能够带动所述动触头组件对备用电源进行合闸并对常用电源分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N相中性线重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第三拉杆,
所述常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中的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拉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
所述备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中的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拉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N相中性线重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常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和备用电源侧中性线重叠机构中的所述第二拉杆均通过轴套与所述挡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N相中性线重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包括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所述第二拉杆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第二轴套的一端位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第二轴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轴套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挡板的固定孔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柯,杨海军,顾小群,韩俊贤,徐春佳,钱泓妙,吴晓亚,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韩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